摘要:在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轉型過程中,一條看似無形但又清晰可辨的數字鴻溝依然橫亙在不同國家、地區和人群之間。當下的數字鴻溝呈現出一些突出的演進態勢:接入鴻溝與融入鴻溝是數字鴻溝的典型形態,低齡人群與高齡人群是數字鴻溝的代表群體,賦能效應與減能效應是數字鴻溝的全球影響。從全球視野思考消弭數字鴻溝問題,應堅持數字惠民,推進數字接入,豐富數字服務,提升數字素養,打造數字世界,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和人群享受到數字化、網絡化帶來的發展紅利。
關鍵詞:數字鴻溝;數字接入;數字服務;數字素養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1)10-0120-04
經濟學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暢銷一時的《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提出,當前正進入全球化3.0版本,其獨特特征就是應用軟件和全球光纖網絡的結合,使我們以極高的運轉速度、巨大的運轉規模,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的聯系、計算和合作,使世界變平了[1]。然而,我們不能陷入盲目的技術樂觀主義當中去,一條看似無形但又清晰可辨的數字鴻溝依然橫亙在不同國家、地區和人群之間。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的媒介技術環境下,受制于發展水平、教育程度、個人收入、技術條件、數字素養等諸多因素,仍然有不少國家、地區和人群無法充分享有數字化帶來的便利。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數字化生存”的全場景展現和全要素檢驗面前,數字技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彰顯,數字鴻溝也被進一步暴露,制約著經濟社會普惠、均衡、協調發展。在數字化生存環境中,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消弭數字鴻溝、提升數字能力、實現數字普惠,日益成為十分緊迫的課題。
一、多維透視數字鴻溝的演進態勢
圍繞傳播技術在推動社會變革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不同人群在利用傳播媒介獲取信息過程中出現的不平等、不均衡等現象,在傳播學界先后出現了知識溝、信息溝等大眾傳播效果理論。從蒂奇諾等在《大眾媒介流動和知識差別的增長》中提出知識溝假說,到N·卡茨的信息溝假說,許多傳播學者關注到由于傳播條件、傳播技能、知識儲備、社會交往、媒介接觸等方面的差異,新技術的積極意義和正面價值并非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是均等和平衡的,相比而言,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獲取信息更快,現有信息富人能比信息窮人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擁有更多的信息優勢。隨著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在數字化生活圖景面前,數字鴻溝問題愈發凸顯。許多傳播學者也關注到了數字鴻溝問題。E·M·羅杰斯認為,數字鴻溝是指因互聯網而獲益的群體和沒有收益的群體之間的差距,創新的擴散往往是更大程度地分化了某種社會體系中高、低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地位[2]。丹尼斯·麥奎爾認為,數字鴻溝被廣泛地運用于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數字傳播工具的發展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不平等。這些不平等出現在根據相似的信息斷層線所劃分的個人、社會群體和民族之間[3]。數字鴻溝是一個涵蓋面很寬泛而又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的概念。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演進、跨界融合,數字鴻溝越來越具有多層化、體系化、復雜化的特點,當下的數字鴻溝呈現出許多代表性的演進態勢。
(一)接入鴻溝與融入鴻溝:數字鴻溝的典型形態數字鴻溝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折射著信息傳播、技術創新、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等多個維度,國家、社會、個人等多個層面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其中,接入鴻溝和融入鴻溝是比較典型的形態。從接入層面來看,許多欠發達的國家、地區、人群尚無法充分享受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多代技術擴散”理論揭示出技術迭代導致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擴張呈現先擴大后縮小的周期性規律。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迭代演進不斷提速,對于后來者而言,如果數字鴻溝不能有效填補,將可能陷入持續追趕之中,呈現出“舊溝未平”“新溝又起”的疊加特點。從“融入”層面來看,數字設施日益成為支撐經濟社會運行的基層基礎設施,數字服務全面嵌入人們生產生活的每個細節,數字技術深度浸入信息傳播的運行機理,在這種情況下,數字鴻溝在國家層面越來越體現在技術創新能力、信息傳播能力、網絡服務能力、數字經濟能力、安全防護能力等數字化綜合實力的差距上,在個人層面越來越體現在網上知識學習能力、數字技能掌握能力、網上信息鑒別能力、網上行為自控能力、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等數字化綜合素養的差距上。數字鴻溝呈現出更為復雜的面孔:既包括缺乏連接的“匱乏”鴻溝,也包括過度連接的“冗余”鴻溝;既包括發展水平不夠帶來的鴻溝,也包括發展了以后安全防護跟不上帶來的鴻溝;既包括互聯網作為“雙刃劍”的正面效應未能充分溢出和釋放的鴻溝,也包括負面效應沒有充分規避和化解的鴻溝。例如,羅伯特·福特納曾提出“冗余信息鴻溝”,意即過量已有信息導致許多人轉移注意力,因為他們不再費勁地去選擇哪些是有用信息,以及哪些是無用信息[4]。如果信息素養不夠,無法在“回音壁效應”“信息繭房”“信息超載”中主動地破壁、破繭、卸載,而陷入深度的網絡沉迷和信息倦怠,這樣帶來的融入鴻溝問題不比接入鴻溝問題弱。
(二)低齡人群與高齡人群:數字鴻溝的代表群體在衡量數字鴻溝的標準中,年齡鴻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側面。根據CNNIC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的年齡結構中,20歲以下的占16.6%,60歲及以上的占11.2%;60歲及以上群體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占比為46%,這兩類群體網絡素養有差距、數字技能不充分的問題值得關注。未成年人作為“Z世代”“網生代”,是互聯網上的“原住民”群體。互聯網日益成為他們觀察世界、學習知識、休閑放松的重要媒介,但同時他們正處于發展成長和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善加教育引導,提升他們的網絡素養,就面臨著網絡游戲沉溺、個人隱私泄露等風險。此外,騰訊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基礎性操作成為老年人上網的最大障礙,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應用使用與功能操作、手機系統設置與維護、不會下載APP。許多老年人不會熟練使用互聯網和打車、就醫、電商等數字應用。近些年,老年人網上買保健品和彩票中獎詐騙等新聞時有出現,相關數字鴻溝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三)賦能效應與減能效應:數字鴻溝的全球影響數字鴻溝問題始終是全球經濟社會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關切。艾斯特·哈吉泰研究認為,網絡聯接,特別是不同水平的聯接,可能造成這樣一種后果,即各國將會不同程度地擁有聯接的正面與負面效應[5]。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網民已有45億,4G用戶達37.4億,同時,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網絡接入比例和成本、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風險防范、數字化素養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顯。根據國際電信聯盟報告顯示,雖然發展中國家網絡用戶從2005年的7.7%增長到2018年45.3%,但與發達國家的80.9%還存在很大差距。還有接近一半的人處在“離線的世界”。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在第15屆互聯網治理論壇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從未像現在這樣明顯。數字技術是加速器、放大器、倍增器,如果用得好就會賦能增效,如果用不上就可能降能減效,如何放大數字技術的正面效應,避免落后群體在后疫情時代更加落后,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積極探尋消弭數字鴻溝的實踐路徑
消弭數字鴻溝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需要國際社會共同破解的全球性課題。各國都在進行積極嘗試,探索電信普遍服務等經驗。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致力于推進網絡聯接、消弭數字鴻溝,推動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4億中國人民,取得了顯著成果。從全球視野思考消弭數字鴻溝的實踐路徑,有必要借鑒中國的成功理念和做法,推動互聯網建設運用發展,使數字技術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個人全面進步。
(一)堅持數字惠民:消弭數字鴻溝的價值導向數字鴻溝是威脅人類經濟社會持續、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障礙。消弭數字鴻溝,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審視和把握這個問題。中國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全局高度來認識消弭數字鴻溝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這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消弭數字鴻溝,有必要把數字惠民作為基本原則和價值導向,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技術向善,加強數字包容性,使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經濟收入、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人,都不被信息時代拋棄。
(二)推進數字接入:消弭數字鴻溝的關鍵基石信息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和水、電、氣同等重要的基礎設施。過去是要想富,先修路,現在則是要想富,通網路。中國早在2013年8月就印發了“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之后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區域寬帶網絡協調發展,對于東部地區支持先行先試開展網絡升級和應用創新,對于中西部地區給予政策傾斜,支持寬帶網絡建設,擴大接入網絡覆蓋范圍,推動提速降費,而且把寬帶納入電信普遍服務范圍,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步伐,幫助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和落后群體使用網絡,努力消除數字鴻溝帶來的差距。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其中農村地區達到55.9%。推動貧困地區網絡覆蓋,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十三五”初期的不足70%提升到了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至98%,為人們享受數字化帶來的機會和便利提供了重要前提。消弭數字鴻溝,有必要把數字接入作為基礎性工作,采取積極、包容、協調、普惠的措施和技術手段,推動用得上、用得起、有意義的互聯網接入,積極建設和應用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三)豐富數字服務:消弭數字鴻溝的重要內容數字技術全面融合、廣泛滲透已經讓網絡變得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提供繁榮便捷的數字服務是消弭數字鴻溝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大力推進信息惠民,在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近年來,在線教育發展快速,優質教育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擴大覆蓋面,截至2020年12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3.42億,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到100%。網絡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字鄉村戰略深入實施,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了全部832個貧困縣,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正如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指出的,中國有很多貧困群眾已通過電信普遍服務和網絡扶貧搭上了脫貧致富的信息快車。面對老年人在運用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方面存在的技能缺乏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實施方案,從線上服務更加結合老年人的特點、線下渠道有力改善老年人服務體驗雙向發力,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消弭數字鴻溝,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數字服務,從疫情應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入手,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數字服務和產品,特別是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點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數字服務。同時也要看到,數字化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數字技術無法覆蓋的地方和人群,保留傳統方式和特殊方式是一種重要補充。
(四)提升數字素養:消弭數字鴻溝的動力源泉當前,數字能力、數字素養已成為衡量人們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消弭數字鴻溝,提升數字素養是持久之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開展實證研究和廣泛聽取各國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數字素養全球框架,共包括設備和軟件操作、信息和數據素養、溝通與協作、創造數字內容、安全、問題解決、職業相關的素養7個素養領域和26個具體指標[6]。中國在提升國民數字素養和數字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四五”規劃建議專門提到要提升全民數字技能。中國還連續舉辦了多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以推動廣大網民提升網絡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消弭數字鴻溝,有必要積極把握數字技術對生產、生活、就業等帶來的機遇和沖擊,加強研究機構、教育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的合作,加強數字技術宣傳教育和培訓,全面提升人們在信息傳播、信息技術、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技能,使人們能夠遠離網絡沉迷、跳出信息超載、識別謠言信息,化解網絡安全意識匱乏、信息真實性識別不足、數字技術短缺、技能不匹配等風險,不斷提升在數字時代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五)打造數字世界:消弭數字鴻溝的國際責任數字鴻溝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普遍關切。中國積極推動互聯網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化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網絡大國的擔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并向所有國家開放,把最新版的診療方案、科普知識等文件上傳分享。華為公司提出數字包容倡議,為加納、尼日利亞、肯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偏遠山區提供通訊解決方案,服務幾千萬農村人口。消弭數字鴻溝,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領域國際減貧合作,逐步縮小各國之間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使不同國家的人們享有平等的數字機會,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三、結語
當今世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加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空間和認知世界,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越是深入,破解數字鴻溝問題就越是迫切。這就需要采取多維度、包容性舉措,把推動信息化建設、加快網絡普及率、提升數字包容性、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等作為重要任務來推進,不斷消弭數字鴻溝,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和人群享受到數字化、網絡化帶來的發展紅利。
參考文獻:
[1](美)托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瑩瑩,郝正非譯.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7-9.
[2](美)E.M.羅杰斯著.唐興通,鄭常青,張延臣譯.創新的擴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132+493.
[3](英)丹尼斯·麥奎爾著.徐佳,董璐譯.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485.
[4](英)安德魯·查德威克著.任孟山譯.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90.
[5](美)艾斯特·哈吉泰著.吳丹譯.網絡之洞:網絡和國際分層,參見曹榮湘選編:解讀數字鴻溝——技術殖民與社會分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43.
[6]鄭彩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素養全球框架》:背景、內容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9(9):4-6.
[責任編輯:艾涓]
收稿日期:2021-06-28
作者簡介:韓云杰,男,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傳播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網絡傳播與傳媒政策法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