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律動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律動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使音樂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并有效融合教與學,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此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模仿、游戲、聯想、創編歌曲等進行律動教學,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律動教學;模仿;游戲;聯想;創編歌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2-0106-02
作者簡介:沈棟(1990-),女,山東棗莊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音樂教學與研究。
律動教學,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律動。其具有自娛性、游戲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可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基于身心發展特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提高學生的多項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律動教學,并充分發揮律動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一、音樂課程律動教學的優勢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基于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音樂學習能力、音樂節奏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律動教學等音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律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律動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律動教學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律動教學可使音樂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律動教學可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即讓音樂課堂充滿生機、活力。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旋律、音樂的節拍、音樂的主題、音樂的意境,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律動教學可使教與學有效融合
律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放飛自我,激發潛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學生通過律動教學還可真切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學會鑒賞音樂,不斷提高想象力,喚醒熱愛生活的情感。
3.律動教學可使新課改理念落地生根
律動教學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不斷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在律動教學中,教師在傳授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可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實現德育、美育。
二、音樂課程律動教學的策略
1.通過模仿教學進行律動
青少年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是模仿能力很強,比如模仿成人的說話方法、行為習慣等。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律動教學,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具體情境中,自主地進行模仿,實現律動。這樣的律動教學形式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趣味性強,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律動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洗手絹》時,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從而不愿意參與其中。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進行律動教學。首先,深入探究這首歌曲的主題、風格、節奏、歌詞含義,將律動教學與模仿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并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應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集中注意力,主動進行知識探究,嘗試進行律動。然后,引導學生跟唱、學唱,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節奏,體驗音樂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創編一些有關于洗手絹的動作,讓學生進行模仿。通過擺動不同的身體部位,學生可以體驗到歌曲傳遞的情感,感知歌曲蘊含的情緒,激發出學習音樂的興趣。可見,模仿律動教學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切感受到歌詞蘊含的情感,感知旋律之美、曲調之美,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即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2.通過游戲教學進行律動
游戲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豐富的游戲活動可讓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游戲進行律動教學,讓學生感知音樂學習的樂趣,并在玩耍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突破重難點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玩具兵進行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玩手心手背的游戲,以此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然后進行小組競賽。游戲規則如下:播放歌曲,聽到鼓聲的時候就拍手,聽到琴聲的時候就跺腳,每遇到一個節拍就蹲下拍手。如果出錯的話,就會被強制退出游戲,哪個小組最后剩的人數多就算獲勝。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進行了律動,并對歌曲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記憶歌詞。然后通過歌詞接龍、趣味填詞等游戲讓學生鞏固記憶內容。這樣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內容,提高音樂律動教學效率,并讓學生建構科學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可見,教師借助游戲律動教學方式可營造趣味十足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知歌曲的旋律、節拍,不斷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3.通過聯想進行律動教學
青少年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思維能力也處于發展之中。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豐富的聯想力,適當進行律動教學的滲透,以此讓學生學會鑒賞歌曲,更好地理解歌詞內容,理解歌詞蘊含的情感,促進音樂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鴨子拌嘴》時,與其灌輸知識,還不如利用學生的聯想力,讓學生在想象中進行律動,因此,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和歌曲有關的動畫視頻,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鴨子們拌嘴的時候,在吵些什么呢?”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對此,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大膽進行想象。有的學生說:“鴨子肯定是因為沒有吃的在吵嘴。”有的學生說:“是因為一只小鴨子搶走了其他鴨子的玩具,被搶走玩具的鴨子不高興了,所以它們發生了爭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且進行激烈的爭論,而這個過程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傳遞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師可以播放歌曲,讓學生基于自己的想象進行律動。這樣,學生就進入特定的音樂情境中,成為和別的鴨子爭吵的鴨子,可以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課堂學習效率、學習質量明顯提升。由此可見,聯想律動可以讓學生走進歌曲,與作者隔空對話,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4.通過創編歌曲進行律動
實踐是讓學生體驗知識、感受知識的有效途徑。在律動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思考、合作,用有限的知識創編歌曲。例如,在教學《粉刷匠》時,教師可基于律動教學講解相關音樂理論知識,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并互相糾正音樂認知上的錯誤。在學生掌握了歌曲情感、歌唱技巧后,教師可以引入相應的任務,借助各種各樣的樂器引導學生進行創編歌曲實踐。在創編歌曲中進行律動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受、體驗,夯實知識基礎,提高音樂素養。教師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結語
律動教學可使音樂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有效融合教與學,也是落實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模仿、游戲、聯想、創編歌曲進行律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樂感,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積極構建高效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茂福.淺析“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0(27).
[2]陸蓉.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
[3]王喜亮.小學唱歌教學與律動有效結合的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4).
[4]王秀秀.淺談體態律動與“可視化”相結合下的小學音樂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19(24).
[5]鄭惠玲.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的具體方法分析[J].黑河教育,2019(06).
[6]牛愛紅.多樣化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教學[J].天津教育,2019(14).
[7]閆曉雯.小學合唱音樂校本課程研究——以合唱音樂“律動”教學為例[J].黃河之聲,2018(18).
[8]魏婷.淺析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兒童音樂,2017(05).
Discuss on the Advantages and Strategies of
Rhythm Teaching in Music Course
Shen Dong
(Renmin Road Primary School, Tongshan District, Daxu Town,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124, China)
Abstract: Rhyth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usic teach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rhythm teaching can make the music classroom full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effectively integr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perceive music and master the beat and rhythm of music.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carry out rhythm teaching through imitation, games, association and creating song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music disciplin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usic; rhythm teaching; imitation; game; association; compose s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