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失衡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和擔憂。為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國建立了生態經濟學專門學科,研究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循環的共同結構和規律,以應對發展危機,并且為人類發展尋找更廣泛的出路。生態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需要系統完善的教學系統和全球眼光,雙語教學具有十分大的必要性,如此才能更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也能更大程度上地集聚全球智慧,迸發出新的思維火花。本文將從高校生態經濟學教學基本概況、雙語教學(以英語為例)必要性、可行性、教學策略等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生態經濟學;雙語教學;策略探索
引言:生態經濟學因社會發展而產生,也因社會發展而繼續存在且完善。其目的在于協調日益尖銳的經濟發展和生態健康矛盾,綜合而言,生態積極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性質,與世界發展、國家競爭、乃至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目前,生態經濟學已經在我國建立起本科、研究生、博士多個層次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工作。雙語教學在國內面臨著許多考驗和限制,但卻也是經濟生態學促進教學、壯大教學成果的不二途徑,為高校生態經濟學教學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也能更好為社會綜合發展服務。
一、高校生態經濟學教學基本概況
1、生態經濟學專業概述
生態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與生態學基礎上的一門交叉性、融合性學科,還包括大量制度學、協調學等方面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堅實的經濟和生態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系統分析整合的能力和全局觀。教學上建立了生態-經濟系統,著重研究其結構、規律、功能等等,涉及要素包括人口、城鄉、自然資源、生物系統、環境污染等等。該學科專業具有強烈的交叉性和戰略性特征,在學生能力培養上,重視學生的綜合、長遠思維和觀念,對教學提出了考驗。
二、高校生態經濟學雙語教學必要性簡析
1、豐富學生的專業學習
雙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對語文的熟悉度和熟練度,能夠讓學生在遇到和使用英文時更加自如。現階段,英語國家生態經濟學的發展較為完善,有著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且權威期刊文獻均為英文,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迅速接收國際一手資訊,從而對生態經濟學的了解和學習更加科學、全面、前沿。
2、提高學生系統分析能力
在豐富的專業知識積累基礎之上,學生同時具備生態學知識和經濟學知識,融會貫通、交叉結合,不斷鍛煉和提高著學生的綜合總結能力。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把控全局又關注細節,養成了良好的思維分析習慣。同時,再加上對英語的深入學習和了解,使學生了解更多英語知識和歐美文化,并且受到英語思維影響,最終導致生態經濟學學生具有更加全面、系統、綜合、獨到的洞察力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雙語教學能夠使學生了解最先進前沿的學術知識成果,同時長期浸染于中外兩種文化、兩種語言,思考問題不再從小我出發,而是真正做到考慮全局,納入多方因素,把握學科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做出正確的抉擇,為人類和世界的發展奉獻力量。這就是國際視野,也是學生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生態經濟學雙語教學可行性分析
1、國家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加大
近年來,我國豐碩的發展成果吸引了大批頂尖科學家和學者來華工作發展。為進一步鼓勵并引進人才,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政策優惠,為其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和薪資待遇,如“千人計劃”等。除此之外,各省各市也不斷出臺各項政策,開展“搶人大戰”,從落戶、安家、子女入學等各事項上予以福利優惠。這為引進相關生態經濟學和英語人才提供了基礎。
2、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方面是指高校購買大量的數字資源,允許師生不斷提高學習,且與國外學校存在溝通和聯系。另一方面,高校老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英文水平,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條件,是學生學習的獲得資源。
3、高校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多
國家大力提倡和鼓勵對外溝通交流,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高校都意識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科技的發展,也不斷縮小著國內外合作交流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這為作為全球性綜合性學科的生態經濟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有利于敦促學生和教師提高英語水平,開展雙語教學。
4、學生雙語學習意愿
據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約有89%的學生希望開設并參與英語課程,約有37%的學生支持全英文教學。另百分之九十二的學生希望從大學一年級即開始英文教學,百分之六十七的學生希望增設相關英文預備課程。可見,學生對外語教學存在較強的意愿和認可度。
四、高校生態經濟學雙語教學策略探索
1、加強英語基礎課強度,提高英語水平
雙語教學的基礎在于外語水平,以英語為例,生態經濟學的英語教學,需要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及雄厚的專業英語名詞積累。為做好雙語教學準備,高校應為生態經濟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基礎英語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強學生對生態經濟學的熟悉程度,同時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當今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但普遍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較差,大學英語學習要尤其重視“聽”和“說”的培養和提高,減少學生在生態經濟學雙語教學時的障礙,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語水平,達到雙語教學的理想效果。
2、提高教師雙語水平,使用英文教材
教師的英語使用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使用情況。教師不但要具備豐富的英語專業詞語和英語語法積累,還應該熟練自然地使用英語表達,不同的語境下也能夠靈活應對,并盡可能多地帶動學生使用英語。為此,學校方面要對教師英語水平和課堂英語教學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和分析研究,以尋找最適合學生學習的英語教學環境。除此之外,學校應該經常組織教師與英語國家進行對外交流,為教師營造更好的英語環境,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學校還可以將英語水平與教師職稱、薪資等掛鉤,建立起英語學習的獎勵機制,激發教師不斷學習。筆者對本校調查發現,約32.7%的學生支持使用全英文教材,67.3%學生認為應當使用中英混合教材,即相關英文參考文獻:直接使用英文原文,相關專業詞語使用英語表達,其他部分使用中文。無學生支持全中文教材。可見學生對英語教材存在著較高的認可度,學校方面要盡可能調整教材中英文比例,使生態經濟學的學習更加地道、更加先進,第一時間接收學科前沿發現和成果。提高教師雙語水平和使用英文教材都是為了營造更好的英文教學環境,讓學生先天接受英文案例和分析,以更好與世界頂級成果對接。
3、促進中外聯合辦學
促進中外聯合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水平,使其對生態經濟學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厚。首先,學校可以積極與國外學校開展留學交換項目,組織一年期或半年期的互換學習,國內學生有機會出國學習,從而了解國外學校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取長補短,完善自身。國內學校也可以吸引外國學生來華學習,為學生的英語交流和英語學習提供天然的老師和更好的環境。其次,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如定期開展組織交流峰會,提升教師的英語使用水平,并碰撞出學科專業的火花。最后,學校可以直接與國外學校創建聯合學院,邀請中外老師共同參與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過程中,聘請外教,提高英語教學水平。通過聯合學院的創辦,實現中外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的融合互補,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中外聯合辦學優勢眾多,學校要不斷爭取更好的合作機會,為生態經濟學的學習提供更好的環境。
4、教學方式多樣化
當今時代,教學形式豐富多樣,生態經濟學的課堂也同樣不能只拘泥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和資源,挖掘網絡學習資料,如通過相關平臺和軟件享受國外學校的教學資訊和教學視頻,再例如線上組織有關生態經濟學的論壇或研討會,邀請各國師生的參加,以非常低廉的成本實現了廣泛的溝通學習。另一方面,豐富教學形式,如舉辦全球生態經濟平衡談判、經濟與生態的交融演示、相關生態經濟小品劇、社會生態發展呼吁的英文演講等等,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中,淺入生態經濟學案例和分析,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讓課堂學習更加有效。
結語:綜上所述,生態經濟學課程的發展仍存在著許多上升空間,雙語教學是高校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學體系的必然途徑。廣大高校師生和教育者需要溝通努力,不斷開展新的探索,為生態經濟學發展尋找更多現出路。
參考文獻:
[1]孫海燕,趙俊平,馮建偉.“生態經濟學”雙語課程教學難點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1):41-43.
[2]張義.“生態經濟學”課程教學探討[J].文教資料,2014(24):138-139+149.
[3]孔令英.“生態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2(03):111-112.
[4]姜志德.關于生態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5(02):20-21.
作者簡介:周強(1973,12-),男,漢族,貴州思南人,碩士,貴陽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財務管理,企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