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婷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學校教師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口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型人才,全面貫徹綜合素質教育的奮斗目標。而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一門將法律和道德相結合在一起的課程,而且隨著教學大綱的調整,特別強調需要注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在各種類型的試題中也可以看出,考點較為活躍、不僅考課內知識,更注重課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課本為核心,拓展為路徑,不止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更要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資源開發;教學改革;核心素養
前言:初中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作為學校開設的唯一的德育課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關鍵作用。但由于部分學校對德育課程不夠重視,一些地區更是以開卷考試的形式來考核學生德育成績,這使得學生對于這門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降低,由此引起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例如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備課敷衍,學生成績不理想,德育素質能力低下等。所以教師需調整教學手段,整合教材資源,注重課堂的效率,尤其是上課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利用好課上時間,有助于加強師生互動,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最終目標。
一、教材緊貼生活
初中道法教學,顧名思義,是要讓學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知識。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通過課堂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法律的規范作用,讓學生知道法律沒有讓做的事情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事情必須要做。法律規定了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初中生剛步入青春期,情緒起伏大,容易波動,也容易沖動,在沖動時,很可能會犯錯。而初中生的年齡段正處于14周到16周之間,所以教師要通過教材講授告訴學生哪些罪是千萬不能去觸碰的,學好這些法律知識,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們由于無知而產生違法行為。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教材資源結合生活資源,緊貼實際的生活內容,更利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例如,在講授《公民的基本義務》這部分內容時,要讓學生了解權利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義務是必須、一定要去做的事,而公民的基本義務,也就是我們作為公民,必須要去做的事,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如果沒有做到就需要承擔法律后果。要讓學生了解法律規范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言談舉止的一個行為規范,是每個人都要去遵守的社會規則。
二、教材緊貼時政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于中學生來講也不是特別容易,因為不僅涉及到道德知識和法律理論,還有一部分國情的內容。而國情又包括國家的方方面面,從國家的經濟方面來看,十一屆三中全會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是中國開始走向富裕的起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經濟特區的設置,也將從前閉鎖、落后的中國洗心革面,重新走向了世界。中國的經濟水平日漸提高,這對于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來說,會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和榮耀,從而由衷的產生對國家的熱愛和感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時政知識,讓學生了解國家大事,培養政治素養。
例如,在講授《改革開放》這部分內容時,先帶學生回顧歷史,回顧從前的中國有多么的貧窮,經濟水平相當落后,然后再帶學生看今天的發展,將過去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過去的發展中,中國依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那么如今我們在經濟層面還面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矛盾,想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還要堅持改革開放,也就有了四個全面當中的全面深化改革。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從而體會到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易,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材緊貼學生
初中生剛步入青春期,其年齡小,性格還沒有定性,對于外界事物也較為懵懂,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給予適當的保護,我國有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而學校也要教育未成年人學會進行自我保護,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也不要傷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法律有規范和保護的作用,不僅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舉止,也能保護人們的正當權利,那么人們在維護自己合法利益時,一定要以不觸犯法律為前提。
例如,在對《善用法律》這一課進行學習時,在課本教材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選擇用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以在監護人的幫助下,采用訴訟、調解、協商等方法,也可以通過法律援助中心,來保護自己,但是絕對不可以采用非法的手段解決,堅決不可以做違反法律的事情。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結語:
道德與法治是中小學生培養道德素質的基礎課程,也是學生了解國情的課程,培養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授課時要積極備課,利用一些多媒體或者微課,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此外,教師也要利用課外資源,做好拓展工作,緊跟時代的熱點,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張秋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淺析[J].文淵(高中版),2020(5):43.
[2]遲龍梅.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綻放活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1):11.
[3]卓中.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綻放活力[J].考試周刊,2018(86):130.
[4]黃全軍.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J].新課程,20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