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遐勇 祁樂中 朱楨 賀興軍

【摘要】目的:分析腎癌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其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效果及對腎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根據隨機抽簽法指導,將70例前來我院就醫后被確診為腎癌的患者(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進行分組,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實驗組。其中,35例腎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納入對照組,另外35例腎癌患者接受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納入實驗組,對比2組最終成效,內容包括:腎功能指標(尿素氮、血肌酐)、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有效、好轉、無效)、生活質量評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結果:(1)在尿素氮、血肌酐指標方面,從治療前評測數據來看,(3.62±0.41mmol/L、81.97±14.92μmol/L)VS(3.63±0.45mmol/L、82.02±14.57μmol/L),差別無意義,P>0.05;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后,實驗組(3.71±0.58mmol/L、85.53±18.74μmol/L)低于對照組(4.15±0.62mmol/L、97.32±20.49μmol/L),P<0.05;(2)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94.29%)VS對照組(77.14%),數據高,P<0.05;(3)對比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時,實驗組具體數據為(87.35±4.92)、(87.56±5.01)、(89.23±3.98)、(88.45±5.69),與對照組腎癌患者(69.23±5.44、71.08±4.25、68.42±6.57、70.29±5.46)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腎癌患者的治療措施中,保留腎單位手術在改善其腎功能指標、提高患者總有效率、生活質量水平方面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行。
【關鍵詞】腎癌患者;腎功能;生活質量評分;保留腎單位手術;根治性腎切除
【中圖分類號】R737.11 【文獻標識碼】A 【DOI】
腎癌(renal carcinoma),全稱“腎細胞癌”,是由家族遺傳、藥物刺激、高血壓、肥胖、長期吸煙、飲酒等因素相互作用下所引發的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主要病變于患者腎小管上皮部位,其發病率相對較高,更是占據著泌尿系統腫瘤的第三位,且在男性群體中較為多見[1]。通常情況下,對于此類患者,在病情發作后,其外在癥狀以腰痛為主,部分還可伴隨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嚴重者還會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2]。基于此,本文研究將抽取70例來自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腎癌患者作為參考,分析并總結其保留腎單位手術療效、根治性腎切除術療效,現闡述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后將7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抽取,其疾病種類為:腎癌,并以隨機抽簽法為指導原則將以上腎癌患者分為2組,即:35例對照組、35例實驗組,相關資料如下。對照組:性別比例(男/女)22:13,年齡最大值72,年齡最小值45,均值(58.53±1.49)歲;實驗組:性別比例(男/女)21:14,年齡最大值76,年齡最小值42,均值(59.01±1.42)歲。經對比,在2組腎癌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具體數據方面,其差異不明顯,存在可比意義,P>0.05。
1.1.1納入標準
(1)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后,70例患者的最終結果均符合“腎癌”的臨床診斷標準;(2)關于研究目的、內容等信息,所選取腎癌患者、家屬均已詳細閱讀,并簽署知情協議。(3)腎癌患者對臨床檢查、治療措施的配合度較高。(4)腎癌患者具備正常溝通能力、理解能力;(5)其他臟器方面、無嚴重障礙性疾病的腎癌患者。
1.1.2排除標準
(1)合并惡性腫瘤的腎癌患者;(2)病歷資料缺失患者;(3)既往存在短期精神病史、長期精神病史的腎癌患者;(4)無手術禁忌癥患者;(5)研究中途死亡的腎癌患者;(6)受個體因素影響,在研究中途要求退出參與的腎癌患者。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腎癌患者: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即:患者取側臥體位后對其進行全麻操作,而后選取其腋后線12肋緣下部位進行切開,切口長度保持在1.5cm,并對其腹膜后腔進行分離、擴張操作,而后將5mm、10mm穿刺套管分別置于患者腋前線肋緣下、髂脊上1cm處,并在患者腋前線髂前位置處放置穿刺套管(直徑為5mm)、腹腔鏡,后將腎周筋膜打開,充分暴露其腎動靜脈組織,并對腎蒂血管進行雙重結扎后剪斷,在腎下緣處用相同方法對輸尿管進行處理,最后,分離脂肪囊,切除腎臟,放置引流管并縫合切口[3]。
(2)實驗組腎癌患者: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基本操作流程如下:首先,臨床工作人員需指導患者調整體位,并實施麻醉、切開皮膚組織、放置腹腔鏡操作(同對照組),其次,打開腎周筋膜,在腹腔鏡幫助下尋找患者體內的病灶組織,在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后,分離其周圍腎實質與脂肪組織,而后充分暴露腎動脈,并將其做阻斷處理,選取距離病灶組織0.5-1.0cm處將腫瘤切除,并用超聲刀止血,縫合創面,放置引流管,手術結束[4]。
1.3 評定指標
經對照組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n=35例)、實驗組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n=35例)6個月后,對比70例腎癌患者的如下指標,具體包括:(1)腎功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2)治療效率:顯著有效、好轉、無效;(3)生活質量評分,涉及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四個方面,單項總分為100,分值高低與其生活質量水平成正相關。其中,治療效率界定標準為:患者腰痛、骨痛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平穩為顯著有效,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好轉,全部指標無變化為無效。
1.4 統計學
調查數據處理,選取軟件版本SPSS22.0進行,(x±s)為腎癌患者腎功能指標(尿素氮、血肌酐)、生活質量評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表述時,具體展現形式,(%)為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表述形式,組間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統計差別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腎功能
關于尿素氮、血肌酐指標,2組腎癌患者中,治療前無差別,P>0.05;治療后,實驗組數據較低,P<0.05。詳見表1。
2.2 治療效率
治療總有效率中,實驗組相比對照組,評測數據高,P<0.05。詳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
相比對照組腎癌患者,實驗組在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方面的評分數據更高,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腎癌,作為臨床上一種多發性疾病,其發病率僅次于前列腺癌、膀胱癌,且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人民生活結構不斷改變的背景下,此類疾病的發生率還會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就當前階段來說,臨床上對于腎癌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放療、手術,其中,以手術措施較為常見[5]。
本文研究中,結果顯示:(1)2組腎癌患者中,手術治療前階段的腎功能指標(尿素氮、血肌酐)無區別性,P>0.05;治療后,實驗組尿素氮指標為(3.71±0.58mmol/L),血肌酐指標為(85.53±18.74μmol/L),相比對照組(4.15±0.62mmol/L、97.32±20.49μmol/L)低,P<0.05;(2)關于治療總有效率,和對照組比較(77.14%)、實驗組(94.29%)居更高水平,P<0.05;(3)實驗組在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方面的具體數據為(87.35±4.92)、(87.56±5.01)、(89.23±3.98)、(88.45±5.69),對照組為(69.23±5.44)、(71.08±4.25)、(68.42±6.57)、(70.29±5.46),相比較來說,實驗組高,P<0.05。可見,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癌患者效果確切。其原因分析為:根治性腎切除術雖然具有使用時間長、經驗豐富等優勢,但是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大,且預后恢復期間極有可能引發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出現,導致其最終療效不夠理想[6]。而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則具有創傷小的特點,且對病灶組織的清除較為徹底,術后不易復發,與此同時,還能夠較好的保護腎癌患者的正常腎組織,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7-8]。
總而言之,腎癌患者中應用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一方面,能夠對患者腎功能指標、臨床癥狀進行較好改善,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總有效率、生活質量的良好提升,臨床推廣意義顯著。
參考文獻:
[1]楊飛亞,周強,趙欽欣,等.保留腎單位手術與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T1期腎細胞癌對患者生存率及腎功能的影響比較[J].癌癥進展,2019,17(009):1025-1028.
[2]酒全帥,牛志宏,黃濤濤,等.后腹腔鏡保留腎單位手術與腎根治切除術治療早期腎癌對比分析[J].淮海醫藥,2018,036(006):707-709.
[3]岳濤.后腹腔鏡下保留腎單位手術與腎根治切除術治療早期腎癌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9,46(9):83-85.
[4]張斌斌,強亞勇,賀曉龍,等.不同保留腎單位術式對T1和T2a腎癌療效及安全性的比較[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9,039(005):806-811.
[5]劉鵬飛,武國軍,侯廣東,等.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T1b期腎細胞癌的臨床療效[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20,025(003):214-219.
[6]徐磊,冷欣.保留腎單位手術和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05):49-51.
[7]賀興軍,周明,祁樂中,等.腹腔鏡下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老年局限性腎癌療效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9,36(02):162-164.
[8]邢自寶,王福利,鄭昱,等.單中心腎細胞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手術情況及10年變化趨勢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9,34(01):27-31.
*通訊作者:
賀興軍,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