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艷
(新疆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指出,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1]。當前,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外語教學改革舉措,大批外語慕課、微課的建設以及外語學習平臺的應用加快了混合式教學的推廣普及[2]。為解決大學基礎英語學習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認知參與度不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結果差異大等突出問題,本研究是一個創新教學實踐探索。
大學基礎英語學習者在中學階段普遍沒有系統學習過英語、有些學的是另一門外語、有少數有自學經歷或參加過英語學習培訓。學生英語普遍底子薄、基礎差且學生之間懸殊大,由于聽不懂,就不想學,再加上自主學習能力差,也不會學,造成許多英語學困生,掛科率高,直接影響學生的畢業、就業以及專業上的繼續深造。這也說明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
針對如何讓他們能聽懂、對學英語感興趣、找到學英語的有效方法并且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問題,我們特別建設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突破以前完全靠線下班級老師授課的傳統形式,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條件和空間。課程團隊給學生制作難度適宜的慕課內容依托學銀在線平臺供學生課下線上學習,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時間分配靈活選擇語速和復習內容、重點與次數,隨時隨地學習,以滿足英語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針對大班授課互動受限,對每個學生不能進行及時反饋的問題,引入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平臺用來連接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通過上課用雨課堂投題檢測學生課下學習的效果,起了評價和監督的作用,同時,給線下課堂的重難點講解又提供依據。
1.1 教學目標。基礎英語學生需要在他們一至兩年的預科階段完成銜接基礎英語教育與大學英語教育的過度,以助順利適應進入大學專業課的緊張學習生活。達到的語言目標是以學生為中心,循序漸進幫助培養學生掌握英語基本時態、語態以及詞匯、句法、篇章層面的知識并具備基本的用英語進行書面與口頭溝通的能力。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溝通合作能力。素質目標是培養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2 教學內容。本課程是基于教材開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是實施英語混合式教學的根本保障[3]。本課程線上幕課學習有三個環節,分別是8個單元的視頻學習、作業以及4次單元測試。其中每個單元視頻學習都由三個模塊組成:課文+對話+語法。慕課教學內容的創新特色在于多模態的表意方式“故事模式”與認讀能力的構建,將圖片、動畫、語音和文字等多模態的表意方式融合到一起,通過故事形式體現課文和對話的意義。線下教學每單元的“雨課件”設計也與在線視頻內容三模塊相匹配,課件特色在于由淺入深從語言知識和技能兩個層面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教材內容,設計產出任務時是基于分析挖掘主題思想,綜合評價加入思政元素,升華主題到教育目的,進而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混合和課堂教學內容的翻轉。
1.3 教學活動組織與評價。本課程要求學習者課前先在線預習相關視頻,上課時,老師會通過雨課件發布跟預習內容相關的小測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課堂教學中,老師也通過雨課件發布相關小測,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線上作業的完成效果和課堂雨課件中小測完成情況給與及時反饋和評價,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內容的講解。
課程考核評定是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平時成績占40%,學校統一安排的期末考試占60%。平時成績包括學習者在線慕課學習(占比60%)、考勤(占比20%)與課堂表現(占比20%)。慕課學習又分為三塊:視頻學習、單元作業和測試,分別占60%、20%、20%。形成性評估的課堂表現部分,主要是雨課堂互動與課前課中小測。
1.1 教學。根據本校本課程期末卷面成績大數據統計來看(如圖一),2019級較2017、2018級的低分段學生(39分以下)明顯減少,學生的卷面成績趨向于向40-59分這個區間集中,低分和高分的學生比例均在減少。從卷面來看,教學改革后,這意味著混合式教學改革比較有效地解決了學困生的問題。

圖一 2017-2019級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
而在算上平時成績以后,學生人數較為集中的分數區間在逐年提高,經過總結經驗,又恰逢特殊時期主要采用線上教學的形式,在2020年再次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時候,教師們開始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大了形成性評價的力度。從主講人近五年內所帶班級分析來看,難度系數基本是持平,以前的平時成績相對比較主觀,給分高,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相差較大,而平臺提供的自主學習數據與卷面成績落差在逐漸縮小,卷面和最終及格率都在提高。對學生的倦怠感調查問卷顯示學生的課程倦怠感普遍偏低,說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課程并沒有因為增加了課外學習量而徒增學生的學習倦怠感。
1.2 學生反饋。在特殊時期,已建好的慕課資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私播課學生利用率顯著提高,學生反映學習效果也提升,混合式學習暫時都變成了線上,學生們養成了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的習慣。課堂互動雖然因為網絡擁堵有時會延時或不暢,教師們已經能夠靈活應變做好切換平臺使用的準備,學生代表期中座談時對老師們的教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夸贊。根據學生問卷和訪談,學生也普遍認可線上慕課資源,認為教學過程能有效幫助他們養成預習、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1.3 推廣運用情況。本課程線上慕課以私播課形式于2019年2月上線,新疆大學有74個班級參與了上線首航,首次學習者人數達2252人,2020年69個班2460人利用慕課平臺開展線上學習;尤其是特殊時期還開放了三期社會課程,共有來全國十幾個省的近2500多位學習者加入課程學習,目前慕課頁面瀏覽量2556045,累計選課人數達5867,互動達近千次。本課程獲認定首批自治區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2.1 教學。為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幫助學困生進一步脫困的同時,提高不同水平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需要一些具體措施,例如,可以給英語水平落差大的同學分兩類型布置作業或提出不同的要求,幫助先進和后進學生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且加強監督計劃實施;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和獎勵,關注優秀學生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2.2 評價。為了讓學生更加意識到語言學習過程、準確讀音和聽說能力的重要性,今年課程考核加大過程性評估比例,把平時成績提高到了50%,還引入FiF智慧教學平臺幫助學生增加聽說訓練,納入平時成績,占比10%;并考慮在考試中加入聽力內容。
經過近三年的大學基礎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得以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往和領導能力有明顯提高。混合式教學雖然減少了課堂教學的時數,但也存在課下工作量大、學生監管難度大,學生各學科網絡平臺多等問題,學校已經有針對性地盡力整合做平臺一體化建設,開設私播課,減少學生負擔等措施。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有不足但更顯其優勢,尤其是對新時代外語教育教學改革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