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源


2020年10月,應吉林省梅河口市政府邀請,史亮全面負責梅河口未來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未來教育集團”)的籌建和教育教學工作,一場意義重大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拉開序幕。
史亮,中學特級教師、教育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教育學會副會長、第十屆國家督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東北基礎教育界繞不開的人物。他是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亦是教育哲學家。“優美而崇高”是他的教育追求。
1987年,剛剛從東北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的農村孩子史亮,坐在客貨兩用的卡車上,前往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東北師大附中”)就職,充滿未知的教育之旅就這樣開始了。2020年,帶著33年的教育經驗與智慧,乘坐從深圳飛往梅河口的航班,史亮的教育故事翻開新的篇章。他還是當初那個單純的、謙遜的學習者,這一次,他要在梅河口這座以“教育小鎮”為發展目標的城市,打造中國版“美好”教育范式。
立足梅河,輝映中國:繪制美好教育藍圖
“成為吉林省區域教育中心、東北亞教育高地,推動梅河口市成為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城市”是未來教育集團的奮斗目標。實現目標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需要滿懷激情的優秀教育人。集團校總設計師史亮最先來到梅河口市赴任,和市政府抽派的兩個年輕人一起,在臨時辦公室里展開了或將影響吉林省教育格局的事業。
“教育其實很簡單,首先要有高站位的引領,然后是清晰的目標和行動路徑。我既然來到梅河口,那就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立足梅河,輝映中國,讓未來教育集團成為東北教育的新標桿!”史亮曾做過聲帶手術,聲音嘶啞,但是音量高、底氣足,談話間常常伴隨爽朗的笑聲,顯得篤定而自信——自信是因為走過足夠多的難路,下過足夠多的功夫,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自本科畢業起,史亮在東北師大附中工作30年,歷任數學教師、數學組長、教學副校長、校黨委書記、校長,提出的“教育家辦學,學術型中學”辦學定位影響東北師大附中至今。2017年,因一場大病卸任東北師大附中校長一職,前往東北師范大學任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9年,任深圳大學教育集團總校校長。2020年,憑著對家鄉吉林的熾熱之愛,接受梅河口市委書記王愛明的邀請,重返吉林,從零到一再創業。因為做過大手術,他也稱此次梅河口創校為“艱難之旅”,從容的背后是輾轉反側,是絞盡腦汁,是全力以赴。
在梅河口市政府的支持和史亮的多番籌措下,來自北京、廣東、云南、山西、遼寧等全國各地的63名骨干教師、專家學者陸續來到梅河口,他們滿懷激情,深信這座城市可以承載他們美好的教育理想。隨著人才的陸續到位,集團落戶梅河口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美好教育標桿學校如茵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如茵高中”)創校,未來教育集團召開學校“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研討會,舉辦首屆“美好中國教育”論壇,舉辦讀書沙龍,開展作文大賽,創建名師工作坊,引進高端教育資源……各項工作齊頭并進。
如茵高中的創校故事,是未來教育集團激情奮斗的縮影。在史亮和梅河口市創業精神的感召下,李照霞放棄深圳的工作,來到梅河口籌建如茵高中,此前只有一線教學經驗的她,不知該如何創建一所新的學校,千頭萬緒,找不到方向。“每次遇到困難,我都要向史校長請教,他總是要言不煩、一語中的,解決我的困惑。”史亮立足集團總體發展方向,為新建校起校名,設計校徽,確立“三風(校風、學風、教風)一訓(校訓)”。準備工作做好,李照霞開始帶領學校全力奔跑。招生是最難的事情,學生和家長并不信任這所“突然出現”的新建校。李照霞帶著老師們到梅河口及周邊中學的每個班級宣講,在田間地頭給家長們講他們的教育理想,拍著胸脯向家長保證:“我們會把每個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高考、中考期間,老師們在考場門口派發學校宣傳冊,累了就在馬路牙子上坐下休息,李照霞說:“教師的最大魅力在課堂,招生宣傳不是他們的專長。”為了用教學征服學生和家長,如茵高中舉辦了教師推介會,邀請各界人士了解如茵高中的優秀教師,在暑期開展免費的初升高銜接課程,讓學生感受如茵教師的課堂魅力。今年9月,如茵高中迎來了第一屆學生。美好教育之樹,將由這些開拓者一起澆灌。
要實現辦學目標,還需要充分發揮集團的引領作用,如今,未來教育集團已經成立了行政后勤中心、人力資源與融媒體中心、東北亞藝術教育中心、東北亞學科奧林匹克中心和東北亞基礎教育研究院。集團引擎作用凸顯,旗下9所學校,實現了“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的全鏈條、一站式教育服務,未來教育集團的教育人將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提升辦學質量。
集團辦學不能流于形式,史亮鼓勵各成員校堅持自己的辦學精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建設“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教育創新發展共同體。為深入了解各成員學校的辦學情況,完善頂層設計,引領學校實現科學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史亮帶領相關部門同志深入成員學校,展開實地考察,提倡和支持特色教育、科技教育、社團教育等課程改革。他指出,梅河口市是吉林省最大的朝鮮族散居地,朝鮮族人能歌善舞,在舞蹈、音樂、語言等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梅河口市朝鮮族實驗小學要緊抓民族政策優勢及集團扶持,堅持實施舞蹈、語言等特色教育。面對生源流失較為嚴重的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史亮建議其吸納部分漢族生源,聚焦精品化辦學、小班教學,發揮語言優勢,打造“2+1”語言教學模式,推進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夯實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基礎教育。如今,朝鮮族中學的留學中心也已經建成。
看起來豪放、不拘小節的史亮一直追求著“優美而崇高”的教育,這種教育情懷使他超越瑣碎,沉浸在教育的美妙天地,他想讓更多的教育人感受到這種教育的本質美。未來,他將通過培養研究型教師和探究型學生、打造高效能課堂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實現優美而崇高的教育愿景,讓教育更美好。
終身學習,培養研究型教師
“真正點燃教育之火的是教師,作為一名教師,沒有艱苦的努力就是誤人子弟,沒有卓絕的鉆研永遠都是門外漢。”對知識的渴求、對知識深度的永不知足、對有學識之人的尊重與敬仰,讓“努力提升教師教學境界,培養研究型教師”成為史亮培養教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