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劉敏英 孔祥偉

當前,國內基礎教育存在智育與體育失衡問題——學生體能體質水平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肥胖率逐年攀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學校體育擺在教育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體教融合,健全協同育人機制。一直以來,諸多學生健康問題引發我們深切反思,并促使我們從實踐層面探究如何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堅定了我們的研究信心和實踐方向,初中學校必須將體育作為基石,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研究促進初中生成長的策略,以“野蠻其體魄”。
然而,在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的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以山東省濰坊市新華中學為例,在體育教學中面臨著不少現實困難。一是體育場地的限制,全校師生近3000人,卻只有一個帶有300米跑道的運動場。二是傳統觀念的阻力,巨大的升學壓力之下,重文輕體觀念根深蒂固,與此相對應的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水平不斷下降。三是體育課的內涵還未深度開發,課程內容枯燥,應試色彩濃厚。
綜上,學校確立了三個體育教學目標:一是創新體育課程開展形式,滿足小場地進行體育鍛煉和開展課程的需要;二是營造濃厚的運動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整體健康觀,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解決體態不良、視力下降、體能降低、情緒不穩等問題,讓學生切實從體育課中受益;三是深入推進體教融合,通過健康課程的開發,促進教研方式、育人理念、治理結構的轉變。
在創新體育教學方面,學校制定了“三步二循環”教學策略,包括“三步二循環”培養模式、貫通式培養模式、教研和保障一體化模式三個部分。
推進“三步二循環”培養模式,破解訓練場地、訓練時長和訓練量的協調難題,實現技能和體能同步發展
“三步二循環”培養模式涵蓋了課外體育活動、課堂教學、早操晨練三個維度。課外體育活動包括晨練、課間操和晚練三步,通過校內外的循環活動,保障了學生的訓練時長和訓練量。課堂教學分為學、練、賽三步,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體育技能、增強體能。早操晨練包括跑步、行進間練習和原地練習三步,根據學生數量和場地情況分兩批循環進行練習,從訓練到就餐,環環相扣。此外,針對特殊天氣下的體育教學,學校鼓勵教師在室內進行八段錦教學,通過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調整身心狀態,增強心理和身體素質。
優化貫通式培養模式,通過教師、年級、家長、學校貫通,解決學段目標的落實問題
學校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將各個年級貫通起來,明確三個年級的培養目標,制定貫通的培養計劃,讓學生的鍛煉目標貫通整個學段,避免三個年級各管一段,出現目標不連續、成果難落實的問題。同時,將體育活動安排貫通學校與家庭,以便從基礎、提高、拓展三個層面建立起上下貫通的體育課程體系。
深耕教研和保障一體化模式,實行部門聯動,實現“三全”融合育人
首先,精準教研,搭建成長階梯。
學校要求任教教師貫通各個年級教學內容,精準落實年級目標。體育與健康學科設立一個教研(備課)組,任命一名教研(備課)組長,統籌安排教學和課外活動。備課組長必須貫通7—9年級教學目標,其他教師則要貫通7—8或8—9年級教學內容與目標。
學校要精心設計運動項目,明確訓練目的。比如,跑步、行進間綜合訓練、原地練習等訓練方式,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心肺耐力、柔韌素質、腿部爆發力、踝關節和膝關節的小肌肉群功能,增強核心力量。學校還應以學定教,精準定位,既明確各個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習順序、學習目標,又將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具體化,便于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有效地實施教學。
其次,理順機制,確保可持續發展。
學校要做好引領支持工作,邀請專家對班主任、任課教師進行技能培訓,為學生提供運動指導和個性化訓練。完善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將晨練、晚練等課外訓練工作和體育與健康成績與教師績效工資、職稱評聘掛鉤,將體育與健康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此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同時,學校要做好供給保障工作,加大體育與健康運動訓練器材的投入,做好場地、器械的清理和維護工作,搭配營養早餐,為學生的訓練提供充足的后勤服務保障。此外,學校要帶動聯合教研工作,在開展健康課程、科學營養配餐、促進德育滲透等方面實現多部門聯動,推動全方位育人。
經過七年的探究,學校逐步確立了初中生成長體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完善了“三步二循環”的體育教學策略。
“三步二循環”培養模式解決了全員參與、訓練場地、訓練時長和訓練量難協調的問題,改變了部分教師和家長“唯分數”“唯升學”“重文輕體”的認知,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幫助學生養成了早睡早起、定時吃早餐的健康生活習慣,體態不良、視力下降、體能降低、情緒不穩等問題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貫通式培養模式扎實落實了各年級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教師、年級、家庭與學校的貫通。居家體育鍛煉打卡制度的推廣,帶動了家長參與,打開了家校共育的窗口。
教研保障一體化模式實行精準教研和評價,倒逼教師科學設計作業,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打通了學校治理的經絡,推動了學校治理結構的變革,學校管理層服務教師、教師服務學生的意識顯著增強。
此外,“三步二循環”的教學策略在學生能力的提高、觀念的轉變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學生健康水平提高。“三步二循環”模式保證了學生全員參與體育鍛煉,每天的訓練時間達1.5小時,鍛煉效果顯著提升,三次測試四個項目總成績A等比率提高23%,三次測試立定跳遠項目B等級以上學生數增加20%。二是學生體育專項技能得到發展。學校曾在區體育節中榮獲團體第一名,健美操、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均在全區保持領先地位。三是學生整體健康觀的樹立和鞏固。2019年冬季,初一、初二學生中有近200人因流感請過病假,而初三年級由于進行了晨練等大運動量訓練,患流感請假的學生僅有十幾人。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梳理基于“三步二循環”體育教學策略的課程體系,加強專業性指導,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習慣,不斷拓展課程領域,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貫通,將“三步二循環”體育教學策略有機融入學校的各項工作,帶動學校總體辦學水平的提升。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