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斌



摘? 要:目的? 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工作重點,評價危重患者交接班中運用標準化溝通模式(ISBAR)的價值。方法? 選擇赤峰市醫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危重癥護理人員,總計30名。交接班中應用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前為2019年3月~2019年8月,實施后為2019年9月~2020年3月,取2個時間段數據。對比分析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前后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交接班指標評分以及交接班時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實施后比較實施前,調查報告、科室報告以及院級投訴等不良事件發生率(1.00%)明顯下降(P<0.05);實施后比較實施前,基礎護理、??谱o理、健康教育、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明顯提高,護士評判思維能力、交接班工作滿意度評分明顯提高(P<0.05);實施后比較實施前,交接班時間明顯縮短(P<0.05)。結論? 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運用成功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縮短了交接班時間,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預后。
關鍵詞: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危重患者;交接班;不良事件;護理質量;運用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3-0085-03
治療與護理工作相輔相成,是保障患者安全、救治成功預后的關鍵。以護理工作為例,護理工作具有循環往復、無縫隙特點,護理交接班工作執行情況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性[1]。危重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突發因素多等特點,交接班工作中易發生護理差錯,甚至造成事故,為此,如何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已成為交接班護理工作的重點[2]。隨著臨床工作的開展,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用于危重癥患者交接班中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工作整體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為患者的安全、治療預后提供保障[3]。ISBAR包含身份識別、現狀、背景、評估、建議,是標準化溝通模式,能夠增加有效信息交換,從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就赤峰市醫院危重癥護理人員為例,評價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前后護理工作質量與患者安全性等方面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赤峰市醫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危重癥護理工作人員,總計30名。選取實施前后2個時間段數據,期間的工作人員均未發生變化。實施前為2019年3月~2019年8月,實施后為2019年9月~2020年3月。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0名,護士14名;文化程度:大專10名,本科以上20名;工作時間1~15年,平均(9.50±3.20)年;年齡20~45歲,平均(38.30±3.20)歲。
1.2? 方法
實施前:常規交接班工作,提前15 min到崗,查看搶救藥品、設備,而后進行床旁交接班工作。
實施后:(1)建立規范的ISBAR溝通模板。原有交接班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危重??铺攸c應用品管圈理念,制定重癥患者ISBAR標準化交接班溝通模板,I包括危重患者床號、姓名、年齡、診斷,S包括危重患者病情變化趨勢,B包括危重患者主訴、用藥、手術以及治療等情況,A包括危重患者最近生命體征、疼痛、心理評估等狀況,R包括危重患者的現狀、護理措施等。(2)組建ISBAR培訓小組。護士長、質控組長、護理骨干組成培訓小組,負責對病區ISBAR項目培訓,包括ISBAR含義、優勢、交接班中使用的意義,觀看ISBAR護理交接班溝通錄像視頻,形成更為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形式培訓,包括情景模擬、專業授課、案例分析。
1.3? 觀察指標與評分標準
(1)記錄護理工作質量、交接班指標評分以及交接班時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2)護理工作質量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基礎護理、??谱o理、健康教育、評判性思維能力幾項內容,單項總分均為100分,根據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方面的細心、責任心、態度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分。(3)交接班工作滿意度評分自制問卷進行調查,總分100分,患者有意識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計算觀察指標數據,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取[n(%)]、(x±s)表示,分別行χ2、t檢驗。P<0.05表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2個時間段各1取100例患者,分析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經統計學計算,實施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
經統計學計算,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后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實施前有明顯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交接班指標評分、時間比較
經統計學計算,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后比較實施前交接班指標評分提升、交接班時間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危重患者預后較差,病情變化明顯,增加了治療與護理工作難度?;谖V匕Y患者的特殊性,對患者交接班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4]。醫院傳統交接班模式忽略了危重患者心理變化、飲食、睡眠以及藥物反應等護理中的細節問題,而交班信息不完整導致醫生重新查閱護理記錄,浪費時間的同時也增加工作負擔,從而影響醫護團隊的工作效率,甚至影響患者安全性[5]。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可以滿足醫生獲取患者信息的需求、期望,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提高患方的滿意度[6]。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質量,分析其原因集中在多個方面:能夠促進分級護理的有效落實;交班內容準確化、規范化、標準化,交接班工作更具條理性、連續性;能迅速發現病情變化,并及時做出應急反應;提高護士的應急處理能力;根據質控組長反饋實現護理工作的良性循環;護士可以正確評估患者病情,對醫生提出合理建議;有助于提高護士評判思維,節約交接班時間[7]。另外,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有助于醫護和諧團隊關系的構建,促進醫療團隊的良好合作,提升護士病情觀察、??谱o理能力。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通過規范交接內容、流程,節約時間,實現醫護人員的有效溝通,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進而促進患者安全[8]。劉朝芹[9]等研究指出,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能明顯提高醫生及患者對護士交接班的滿意度,激發護士團隊工作熱情,整體上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滿足危重患者護理需求,干預效果顯著。
本文結果顯示: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后對比實施前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評判性思維、交接班工作滿意度評分均明顯提高,且交接班時間縮短(P<0.05);另外,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實施前后各選擇100例危重癥患者,實施后對比實施前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P<0.05)。由此說明,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適用于危重患者交接班需求,成功提升了整體護理質量。本文結果與焦鴻梅[10]等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實施ISBAR模式半年后,護理工作質量(98.66±0.88)分對比實施前明顯提升,醫護滿意率98.46%對比實施前92.67%上升,交接班質量、護士評判思維能力均提高,交接班時間明顯縮短(P<0.05)。
綜上所述,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運用成功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縮短了交接班時間,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預后,具有推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晶晶,毛平,劉立芳.SBAR溝通模式在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護理交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11):43-47.
[2]黃晨夢,黃盈盈,蔣益.SBAR溝通模式在急診科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9,36(9):44-46.
[3]顏瓊,霍雪琴,劉梨娟.SBAR溝通模式在心血管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9):213-215.
[4]李娜,張莉,馬艷彤.運用SBAR模式,探索護理人員在危重患者床頭交接班的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5):97-100.
[5]林海芳,洪思敏.SBAR溝通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0):129-131.
[6]李亞萍,趙永興,李呈倩,等.降低危重患者晨間床旁交接班缺陷率[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25(6):95-98.
[7]楊珍,張寶珍,張敏,等.ISBAR結構化溝通模式在急診科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8):579-581,619.
[8]胡雪萍,易利華,任玉嬌.運用“全程無縫化”SBAR溝通模式提升CCU危重患者安全管理[J].現代醫院管理,2018,16(3):41-43.
[9]劉朝芹,楊利,楊彥芬,等.I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運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8):2814-2816.
[10]焦鴻梅,牛麗紅,柳紅艷.標準化溝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應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7,38(9):62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