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武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 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髖部骨折作為老年人常見創傷,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1],但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有所退化,極易在術后出現認知功能異常或譫妄等癥狀。徐丁滔[2]等學者指出,采用合適的麻醉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并降低譫妄發生幾率。為探究麻醉方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特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進行髖部骨折治療的94 例老年患者開展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進行髖部骨折治療的94 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9 例、女性45 例,年齡61~79 歲,平均(72.34±3.08)歲,體重49 ~84kg,平均(66.53±2.75) kg,ASA 分級:Ⅱ級68 例、Ⅲ級26 例。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髖部骨折及手術治療標準;(2)患者年齡≥60 歲。排除標準:(1)患者伴有內臟功能障礙等疾病;(2)患者對麻醉藥物存在過敏史或不耐受等情況。按照2 組患者基礎資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則分為研究組及常規組,每組患者47 例,2 組患者基礎資料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基礎資料[n(%),±s]

表1 2 組患者基礎資料[n(%),±s]
性別男性 女性25(53.19) 22(46.81) 72.05±3.24 66.19±3.05 ASA 分級Ⅱ級 Ⅲ級35(74.47) 12(25.53)組別研究組P 0.207 0.918 0.802 0.244 24(51.06) 23(48.94) 72.69±2.83 66.87±2.46 33(70.21) 14(29.79)常規組T/χ2 1.932 2.019 3.005 0.873年齡(歲)體重(kg)
對常規組患者行全身麻醉,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麻醉措施包括:(1)誘導麻醉,藥物包括:丙泊酚、用量為1~2mg/kg,舒芬太尼、用量為0.3μg/kg 及羅庫溴銨、用量為0.6mg/kg,給藥方式為靜脈注射;(2)維持麻醉,待患者意識消失后,采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并持續給予患者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分別為4μg·kg-1·h-1及3mg·kg-1·h-1。
對研究組患者行椎管內麻醉,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穿刺點為患者L2-3 點,植入硬外穿刺針,待腦脊液流出后,通過穿刺針給予患者2mL濃度為0.5%的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
1.3.1 認知功能
分別于術前、術后6h、24h、72h 及5d,采用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 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記憶、語言、計算等8 個維度,11 項檢查條目,滿分為30 分,評分與認知功能呈正比。
1.3.2 譫妄發生情況
記錄患者術后發生譫妄的幾率及持續時間。
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表達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2 組比較差異采用t檢驗,表達計數數據采用數據(百分數)[n(%)]表達,2 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比較差異有意義。
術后72h 內,研究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至術后5d,2 組患者認知功能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2 組患者MoCA評分(±s,分)

表2 2 組患者MoCA評分(±s,分)
組別 術前 術后6h 術后24h 術后72h 術后5d研究組 27.53±1.21 24.31±1.28 25.94±0.97 27.25±1.14 27.43±1.08常規組 27.81±1.14 22.13±1.07 23.57±0.98 25.21±1.34 27.26±1.26 t 1.309 6.385 10.882 8.004 9.498 P 0.904 0.034 0.000 0.009 0.012
研究組譫妄發生率及持續時間分別為21.28%及(3.18±1.04) min,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患者譫妄發生情況[n(%)]
認知功能障礙作為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主要因麻醉藥物對患者神經造成影響,導致神經元活性調節異常等情況,研究表明[3],不同的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對患者神經元造成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而言,由于其基礎代謝功能有所減退,對麻藥的耐受程度也逐漸降低,因此,極易在術后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2h 內,研究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至術后5d,2 組患者認知功能無顯著差異(P>0.05),且研究組譫妄發生率及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該結果與蒯令坤[4]等學者研究結果相似,其原因包括:(1)椎管內麻醉作為局部麻醉的一種方式,是下腹部、下肢及肛門等部位手術的常用麻醉方式,作用機制是對神經根相應區域產生麻醉效果,將麻醉藥物注入椎管的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5],患者在麻醉后,其意識仍處于清醒狀態,且該麻醉方式能夠對藍斑產生一定作用,進而降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對保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也具有顯著效果;(2)何濤[6]等學者指出,實施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對高齡手術患者而言,該麻醉方式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影響進一步增加,導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受到一定影響;(3)研究表明,椎管內麻醉給藥劑量顯著低于全身麻醉,且麻醉藥物起效較快,鎮痛效果良好,能夠較好控制麻醉時間,加之藥物半衰期較短,對患者的影響也低于全身麻醉,同時能夠顯著降低下肢靜脈栓塞及肺栓塞導尿管并發癥的發生;(4)譫妄為腦急性器質性并發癥的一種,發病機制與神經元活性調節異常有關,李呈凱[7]等學者指出,實施局部麻醉能夠有效降低該類癥狀的發生,因此,采取椎管內麻醉能夠降低該癥狀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同時有助于降低譫妄發生幾率及持續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