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要想讓經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水平相適應,就需要針對社會發展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與改善,讓城市建設符合人們的發展需求。新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說十分重要,為此,在新的發展背景下,相關部門對人們的社會需求和相關的環境變化要予以高度重視,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從而提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基于此,分析新時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現狀,探究智慧城市在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進一步探析智慧城市建設對群眾的影響。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規劃;群眾
新時代背景下,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進行良好的規劃是必須的。城市進行有效規劃,可以讓城市內部的經濟狀態和社會發展得到一定的保障,這對于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我國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給予高度重視。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傳統的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促進社會良好發展。對傳統的城市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二者在利用的技術手段上存在一定差異,只是單純的城市規劃難以完善城市的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的水平,也就是打造智慧城市,這才應該是新時代下城市的發展前景與長久規劃。
一、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現狀
城市,作為國家的一種區域表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對于社會來說也是必要的。城市不僅僅是人們的居住地,還是人們進行工作以及其他事情的綜合區域。城市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城市的發展共同促進國家的進步。在城市中,要想讓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就需要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在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建設,這樣才能讓城市發展,然后對群眾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對傳統的城市規劃進行一定的了解后會發現,傳統的城市建設已經很難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這就需要在傳統的規劃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升級,比如應用信息技術來促使智慧城市的建設,從而促使城市不斷向前發展。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來說,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但是城市的區域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在有限的區域內不斷調整,進行合理規劃,然后創設出合理的城市環境,以此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1]。
城市規劃需要利用一系列的工具和理論來展開。我國現階段的城市規劃,有一部分還是采用的傳統的規劃理念,但是已經緊隨時代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進步。比如積極引入先進的設備以及理念,利用一些前沿理論來對城市的發展進行規劃,這樣的話能保證城市建設在時代的發展中一步步進步,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如今我國大部分的青年人都選擇留在城市奮斗,所以城市的發展壓力比較大,出現了人滿為患的情形,但是城市也在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個人才,從而讓群眾在城市中有一種歸屬感,然后生活幸福指數不斷上升,這也是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國已經加大了對于科技手段的應用,城市規劃已經智能化了許多,有許多的信息獲取都是應用了先進的手段,各種交流渠道也都是應用智能化的方式,這也是城市規劃進步的一種體現。
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存在一些明顯的發展問題,主要有三方面的體現。
(一)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施工制度不夠完善
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我國開展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是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尤其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建設模式就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規劃慢慢被忽視,然后就失去了原有的重視。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由于對于這種建設模式的重視度不高,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同時施工制度不夠完善,從而出現一定的阻礙。這種問題是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一種普遍性的問題,暴露出了社會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忽視,讓一些人借此濫用了權力。沒有完善的施工制度作為保障,最后的建設中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二)不能滿足社會群眾的需求
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滿足社會群眾的需求。要想讓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就需要對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都進行考慮,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只是重視城市環境的建設,城市居民的需求很難滿足,尤其是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大眾的要求也在提高,這就會造成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出現一些難以調和的矛盾,從而阻礙智慧城市的繼續發展[2]。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土地的分配問題,還有就是一些政策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不能很好地滿足居民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總之,人們的要求不斷提高,社會在不斷進步,但是在城市建設中出現了阻礙因素,這會阻礙智慧城市的向前發展。
(三)公共利益與私人的利益很難平衡
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需要考慮各種利益之間的平衡。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土地所有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行的建設模式之下很容易忽視對土地所有權的規劃,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利益上出現一定的沖突,也就是土地的所有權方面會有矛盾,從而影響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整個工程的實施造成一定的阻礙。在進行城市建設的時候,社會群眾希望獲取更多的利益,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國家對于土地建設有一定的計劃性,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群眾與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當國家將土地轉移給開發商進行建設的時候,群眾對于開發商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就會出現開發商與群眾之間的利益沖突。這樣的利益沖突是常常發生的,有一些經過協商之后可以解決,但還有一些則是因為涉及的利益過多難以和平解決。總之,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做好平衡,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的發展進步。
三、智慧城市建設對群眾的影響
在進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的時候,需要對城市的整體狀態有一個詳細的觀察與研究,還需要對居民需求有一定的把握,在全方面了解的基礎上展開規劃,這樣可以有不一樣的效果。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會有影響,可以促進經濟上的進步,最主要的是對于群眾的影響,不僅影響群眾的生活,更是涉及很多層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群眾的主要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時候,需要對群眾的生活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展開規劃,從而會使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的因素很是廣泛,并且對于群眾的要求也是有的,與此同時,群眾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有一定的需求。城市內涉及的信息很多,也就是說在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規劃,在規劃的基礎上展開,其中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而將城市進行好的規劃之后,群眾的生活品質就有了一定的保障,群眾的生活問題就會減少,居民在城市的幸福指數就會不斷提升[3]。
(二)減輕群眾的居住壓力
因為城市的工作機會比較多,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入城市,但是在城市中因為土地問題,居住會成為一種壓力,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種壓力是無形的,但是會阻礙群眾的發展,尤其是沒有穩定收入的群眾,這個時候居住就成為一個難題,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將土地合理利用起來,針對性地進行建設,幫助群眾解決居住上的難題,這樣的話就可以幫助群眾提高生活質量,對城市進行升級,讓城市的壓力降低,城市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群眾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三)提高群眾的幸福感
傳統的城市規劃就是單純地想要發展城市,讓城市的經濟水平更高,對于群眾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會有一定的忽視。而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原本一成不變的傳統城市有了新的元素,這樣的話城市就有了一定的活力,而城市有了發展的活力之后,就變成了具有魅力的地方。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都與群眾息息相關,只要城市建設得合理有效,那么群眾的生活質量就會不斷提高,城市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這就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魅力所在。
四、結語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水平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進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是有利的,但是智慧城市的開展時間還是比較短,在發展上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對智慧城市的建設進行深入研究,對于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需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智慧城市的建設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種發展趨勢,需要在利用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飛躍,讓其建設質量不斷得到保障,這樣的話就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璐,吳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對比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2(5):34-37.
[2]宋剛,鄔倫.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發展研究,2012(9):53-60.
[3]曹偉,李曉.從數字生態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發展研究,2012(7):61-69.
作者簡介:
鄭飛,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建筑信息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