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鷺鋆
上海東海華慶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3
新時期,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涌現出很多新材料與新技術,促使管理工作的開展面臨很多挑戰與風險,需創新管理辦法和手段,不斷提高現場管理的水平,創造更多的效益與價值。從管理實際分析,要結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其現場施工管理的特點,采用信息化與可視化以及全過程控制措施,切實保障現場施工管理目標的實現。
根據施工管理現狀總結,工程管理面臨以下新形勢:1)新技術與新工藝被廣泛應用。高質量與綠色建筑施工等標準的實施背景下,對建筑建造提出較高要求,既需要把關建造的品質,也要降低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企業方面為保障自身的利益,積極進行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不斷優化建筑工程施工工藝,提高管理的水平。在技術管理方面,若標準化與規范化控制力度不足,則會影響工程管理效益目標的實現。2)現場管理對象繁多。現階段,裝配式建造、機械化施工技術等廣泛應用,使得作業的模式不斷創新,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使得現場管理對象呈現新特點,工程管理對象很多且從原來的相對單一管理逐漸發展為綜合化管理,采取傳統的管理模式與辦法,難以滿足工作的需求,需加以創新和優化,提高管理的水平。
以某建筑工程項目為例,設計情況整理如表1所示。從基礎結構設計情況來說,選擇為管樁筏板基礎,上部設計為剪力墻結構。此工程量很大且工期比較緊張,質量要求很高,作業過程的控制難度很大,給項目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挑戰。為實現對技術應用和現場管理的全面控制,決定采用智慧化管理技術和標準化管理模式,圍繞全過程實施控制,做好全面控制。現結合管理實踐,進行具體分析。

表1 設計情況
對于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管理難度大和人員監控不到位等問題,此工程管理實踐中引入了智慧化管理系統,結合建筑工程的特點,利用智慧化管理工地系統的優勢,通過配置智能化感應設備和物聯網以及互聯網等各類技術手段,結合使用BIM技術,形成智慧化管理模式,圍繞項目管理全過程做好檢查與糾偏處理。借助智能化終端設備,對人員和機械以及材料等要素,實施全面化管理,同時對人員和材料以及綠色施工等做好全方位監管,切實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質量與安全水平,達到了節約成本的目的,促使管理決策水平和效率得到提高。基于BIM+智慧化工地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BIM技術,并且構建了勞務實名制系統和安全帽定位系統以及視頻監控系統等,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全面化管理,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基于BIM技術實現對工程的輕量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利用系統的數據交互和數據庫管理功能,輔助建筑工程施工作業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積極發揮BIM軟件的優勢,搭建三維模型,提高數據信息的共享水平,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效益。在管理方面利用模型和信息管理以及數據統計功能,可對工程各個分部分項的推進進度和現場物料的倉儲以及使用等情況,實施全面精細化管理,同時對設備使用維護與現場數據信息等進行統計,獲得實時化數據信息,助力現場管理的開展與落實。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監理和施工任務的匯總分析,由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負責實時上傳數據信息并且進行審核,方便管理人員調取和使用。在進度管理方面利用BIM模型的著色功能,對當前工作狀態使用不同顏色來區分,達到進度可視化的效果,并且對比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便于了解生產作業的開展進度與延遲情況,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調整,保障現場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對于質量管理,采用BIM技術手段,圍繞分部分項質量評定以及質量檢驗,采取質量驗收的統一化管理措施,可輔助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借助系統進行匯總,便于技術較低和技術資料查詢,結合施工作業的工藝特點,實時上傳質量評價與質量檢驗等各類數據信息,方便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實現質量管理價值。對于建筑施工采用的材料,可實現全壽命周期的管理,嚴格把控施工的質量。在安全管理方面,通過對人員和物體等的不安全狀態的動態化控制,高質量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措施,保障管理目標實現。結合利用設備的監測系統與技術,實現對機械設備與人員等的有效控制,切實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控目標實現[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采用了智慧化技術手段,輔助作業的開展與落實。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配置了大量的監控裝置和傳感裝置,圍繞環境和人員以及機械設備等實現全面的監控,及時掌握施工作業現場的情況,保證作業的質量與安全,同時推進工作能夠按期完成。在人員管理方面而采取的智慧化管理手段,利用現場的智能化系統以及監控裝置,實現對人員的實名化管理以及精準化定位,可以及時的核實身份信息,并且可以掌握人員所在的位置,做好安全管理。這需要利用到數據庫技術以及門禁設備和智能卡系統實現一卡通系統管理,準確記錄每位勞務人員的進出情況和活動軌跡,進而提高人員的管理水平,利用智慧化管理系統,能夠對工作人員的活動情況做到實時化監測,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若產生安全事故,則能夠第一時間完成責任劃分,并且尋找安全漏洞,提出優化安全管理的措施。利用現場配置的傳感器可以采集壓力和溫濕度等各類數據信息,為環境的實施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與幫助,借助智能化處理設備,構建智能化工地管理系統,實現對揚塵以及噪聲等各類污染的有效監測和控制,根據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信息,可以進行動態化分析。如果發現數據超標時,則會立即觸發報警系統,配置專門的人員來處理此類問題,做好現場的優化處理,比如利用水噴霧系統進行降塵處理,或者利用降噪設備完成降噪處理等[2]。借助各類信息化系統,能夠實現對數據的精準統計和行為管理,有效的節約了人力,物力,確實保障作業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機械設備的管理方面,利用智慧化管理系統對塔吊以及其他的機械設備進行安全監控,借助傳感器設施來進行數據信息的采集,保證了設備能夠被全方位的監控,借助網絡系統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傳遞,發送給管理層,管理工作人員則可以掌握機械設備的運行情況,如果發現問題,能夠及時的預警,保證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對于人員存在的不規范操作行為,也能夠及時的發現,有效的消除了安全隱患[3]。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采用的技術手段有很多,很多是新技術和新工藝,若想實現對質量的有效控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4]。為了能夠保證技術應用達到標準和規范,在施工作業時采取了建設樣板間的方式,對施工技術的應用流程和要點進行全面的展示,使得施工作業人員能夠掌握每個細節和要點的要求。實踐中充分地利用現場的智能化系統,例如VR體驗區,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與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混凝土澆筑和鋼筋工程以及其他的技術手段應用流程與辦法,做好全面的控制,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施工作業的質量目標實現[5]。
新時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如果想保障工程建造的質量與效益,也需要做好細節與要點的控制。在實踐中需要結合工程采用的技術特點以及工程的施工模式進行相應的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作為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結合當前的管理工作,進行管理的分析,針對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創新管理辦法。在管理工作中不斷進行反思與研究,提出優化與改進的措施,保障管理工作能夠高質量推進和落實[6]。
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和現場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輔助各項工作的優化,在實踐中需要根據管理工作的需求和安排,配置相應的管理設施,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搭建高水平的管理工作平臺,輔助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開展與落實。結合技術應用的情況,積極推廣應用新的管理技術手段,例如更新質量檢驗檢測技術,做好每項工程施工作業的質量控制,保證操作的效果。加大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基礎配置,相應的管理資源,輔助管理工作的優化[7]。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管理和現場控制,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辦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實踐中推廣應用智慧化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理念,輔助工程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的開展,可不斷提高管理的效益與水平,創造更多的價值。根據工程管理實踐進行總結與反思,不斷提高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