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音 夏德剛
2011年版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明確提出:“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小學生從低段一路走來,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詞語句子,也有了一定的寫話語感,到了第二學段,就該“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提到“新鮮感的詞句”,它是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表達的開始,而“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可以是別人的。
在常態化教學和習作講評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語言,沒有鼓勵學生使用新鮮感的詞句,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蒼白無力、套話連篇。
2020年3月起,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在全國覆蓋完成,就習作編排而言,在繼承了人教版注重語文素養的提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方面的優點外,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加入了圖文并茂的非連續性文本,習作插圖大幅度增加,且插圖形式多樣,有圖表、記錄卡、表格等類型。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采用了“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將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相結合,每個單元既有貼近學生生活的人文主題,又有清晰具體的語文要素,既注重了語文素養的培養,又兼顧到了各個單元的內容主題。更可喜的是這套教材在許多方面更加精準地體現課標的精髓,尤其在“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一項設計上,讓人眼前一亮。
一、用足教材本身的資源,習作起步有能量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課堂上教師用足教材本身的資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三年級上冊習作六《這兒真美》,可以用到這學期新學的詞語:盛開飛舞狂歡閃閃發光漂亮優美明朗靜悄悄粗壯香甜清涼亮晶晶。
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詞句段運用”中: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不同的季節?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春:暖和春光明媚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兩個例子一個要求使用課內的詞語,一個要求使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詞語或句子。這是自己嘗試“有新鮮感的詞句”運用的基礎,也是前提。
再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的“交流平臺”。詩歌常常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著新綠。
采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富有新鮮感。
二、模仿吸收學構段,放飛思維有方向
學生的習作起步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著名讀寫結合倡導者丁有寬老師曾說過:“兒童學習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斷訓練為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范文,仿其神,仿其形,仿其路,仿其法。”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借鑒一系列有新鮮感的句段,讓學生在模仿中掌握語言的規律。
如,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的“詞句段運用”:
“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這是《海底世界》的開頭,請你也用類似的開頭說一段話,向別人介紹一種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頭有多么奇妙嗎?……
你是否聽說過……
這個練習是一種模仿性的運用,是嫁接在積累與使用新鮮感詞語間的橋梁,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的思緒才能放飛,新鮮感的詞句才能涌現!
三、敢用新鮮感的詞句,心手一致有自信
在習作中嘗試運用有新鮮感的語句,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例1:“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規,最后榮幸地受到校長的‘親切接見。”(王悅雨晴《我班的調皮大王》)
這里小作者將“犯規”“親切接見”用在句中,可謂新鮮感十足,既詼諧又風趣。
例2:“小花貓圓圓的腦袋上豎著兩只毛茸茸的三角形小耳朵。晚上,它的眼睛睜得圓溜溜的。當它逮住老鼠后,便美滋滋地吃了起來……”(車凱《我的小花貓》)
這段描寫突出了“圓圓的”“毛茸茸的”“圓溜溜”“美滋滋”,這些摹狀詞語的連續使用,給人以新鮮感,“小花貓”便活靈活現了。
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發現兒童早期的這種無意識心理具有吸收能力,“它不斷自發地按照其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機制將周圍環境中的一切信息篩選、加工、固結于自己的心理世界。”并且這種“吸收”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般發生在對于兒童有新鮮感的事物上。在語言表達方面,小學生也更傾向于“吸收”讓他們有新鮮感的詞句,并樂于使用這些他們“吸收”的新鮮詞句。應該說,作為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可能吸收創造出什么讓人驚嘆的“新鮮詞句”,但只要教師引導正確,鼓勵有方,學生還是能有所創新的。最主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講評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在寫清楚人和事的前提下,培養和訓練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品質。在習作起步階段,讓學生帶好“新鮮感的詞句”這副珍貴裝備非常重要,它避免的是人云亦云、詞不達意、空洞常談似的習作,而收獲的是清新明亮、雋永獨特、新鮮難忘的表達。只要把握住“新鮮感的詞句”的切入口,積累發現,勤于模仿,力求創新,就能讓學生對習作產生更大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會更加富有生趣,習作也就有了一片別樣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