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成長于傳統媒體環境和新媒體環境,成長的媒介環境跨度較大。但他們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產品等影響比較大,互聯網思維意識強。90后主持人除了具備典型的90后特征以外,在新媒體行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傳播特質,對媒體形象塑造和媒介理念的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媒體融合角度著手分析,探究90后主持人的傳播特質,以便于正確看待全媒體背景下主持人與媒體的互動關系,剖析其傳播特質。
關鍵詞:90后;主持人;傳播特質;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7-0200-03
90后成長于傳統媒體環境和新媒體環境,成長的媒介環境跨度較大。特定的歷史背景賦予了90后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相較于早期的媒體人,90后更像一道分水嶺,具有時代分割感。他們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能手機產品等影響比較大,互聯網思維意識強,相較于前人對于新媒體技術運用和媒介融合趨勢的認知具有更加鮮明的優勢,同時思想層面上獨立、創新和有擔當,由此成為推動新媒體高水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正是這些特點與媒體之間的互相影響,對媒體融合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需要正確看待,并尋求合理措施予以應對。
一、90后主持人的成長環境、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一)成長環境
其實90后的概念是伴隨著80后而產生的,90后相較于長輩60后、70后、80后,更具跨時代意義,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果并且伴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就90后而言,主要是指生于1990~1999年的人群,最初80后這一概念是指商業運作的80后明星作家,而在進入新世紀后,90后名人明星開始大規模涌現,并且衍生出很多新的話題??偠灾?0后這一概念提出后,經過了一個不斷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其范圍和內涵隨之擴大,盡管并非是一種嚴謹、規范的學術用語,但得到了多數人的肯定和使用[1]。
(二)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第一,性格特征。90后的概念經過長期改進和完善,開始滲透進人們常見的認知領域,但受限于刻板印象,多數人將90后歸結為個性張揚、乖張、愛憎分明的人,90后群體呈現標簽化。從年代身份上進一步劃分則包括95后和95前,前者認為后者的思想保守,多數人可以考慮他人感受,孝敬父母。95后則更具鮮明的90后特質,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思想較為開放,互聯網思維比較活躍。多數95前青少年和85后有很多相似的生活場景和時代背景,因此比較穩重、保守,而 95后多則和00后有更多的話題和共同的生活背景,從小沒有吃過什么苦,和互聯網的發展一起成長,對新鮮事物、新媒體的技術和傳播方式都輕車熟路。
第二,生活方式。如果將90后從生活方式的差異進行劃分,城鄉的差別是90后劃分的主要參考標準,結合相關學者研究成果來看,可將90后劃分為四個群體,即城市青年、當代大學生、農村青年和進城務工青年。盡管此種劃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時也存在局限性。而后引入了新農民工的概念,此類群體可以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城市安家立戶,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異在他們身上已經不再那么明顯,因此農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之間的概念劃分也在逐漸模糊化。
二、90后主持人成為電視和新媒體重要力量的原因
(一)時代背景
時代背景,是指電視臺用人制度不斷調整,為90后進入電視臺工作提供了機會,但是在進入21世紀以來,文藝節目和競技節目的主持人出現了頻繁流失的情況,很多優秀主持人甚至開始轉移到幕后。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節目播出后,很多優秀選手得到了進入電視臺主持節目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電視臺主持人匱乏的情況。同時,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以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為代表的地方電視臺,逐漸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較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和激勵機制,可以定期組織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如東方衛視2020年的“主播有新人”節目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主持人,充實主持人隊伍,在主持人培養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挖掘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主持人。另外,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面對觀眾持續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電視臺也需要持續開拓創新,在充分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受眾審美需求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吸收不同類型的主持人,而這一需求也為90后進入電視臺主持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臺。
(二)自身深耕專業,厚積薄發
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除了播報新聞,還需要發揮自身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加深觀眾的認可和信任,提升播報信息權威性。如美國的芭芭拉·沃爾斯特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受歡迎的主持人,甚至成為廣大觀眾每天都想看到的人,一看到芭芭拉·沃爾斯特主持的節目就會很開心、舒適。由此看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時還需要具備個人魅力和豐富的生活閱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觀看節目。對于90后而言,進入電視臺主持領域時,相較于前輩更加年輕,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有所不足,但90后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有著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絕大多數90后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以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開放的環境中提升自我和充實自我。
(三)全媒體行業提供舞臺
傳統媒體行業發展至今,平臺的功能和作用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借助媒介平臺也為觀眾參與其中提供了機會。如傳統媒體中的《中國好聲音》作為一檔知名的選秀節目,借助電視平臺,觀眾可以通過手機網絡投票參與其中,很多普通人在參加節目后一夜成名,不難看出電視節目的影響力。而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電視媒體的廣泛傳播性趨勢愈加明顯,開始同各個領域深入融合,借助電視和網絡等形式把控輿論趨勢,并且為人才選拔提供有利機遇。結合目前的90后電視節目主持人來看,遲茜最初是通過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進入觀眾視野,隨后在節目中脫穎而出,最終進入了央視的《新聞直播間》擔任新聞主播。央視體育頻道的90后主持人高菡,則是通過2017年的“一起說奧運”主持人大賽,憑借自身對于乒乓球的球技和理解,拿下了乒乓球組的解說冠軍進而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解說主持人。由此看出,90后進入電視主持人行業,正是當前不斷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用人制度提供了相應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良好的媒體環境。
三、90后主持人的傳播特質
(一)主持人特質
主持人的特質,主要是根據其工作性質決定的,主持人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個人魅力,主持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節目整體的風格特色。不同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有所不同,要結合節目具體定位進行調整。部分學者認為,主持人要具有特質。例如,具備較強的親和力,可以拉近節目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和嘉賓感到輕松;具備較強的聽說能力,可以與觀眾和嘉賓良性溝通;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在出現超出計劃外的情況可以快速做出反應,實現信息有效傳遞;言語幽默,可以讓觀眾觀看節目時更加輕松,收獲觀眾的認可和支持[2]。
(二)身份特質
主持人身份的多重屬性,主要體現為三點。一是節目代言人。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首先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傳播者,這一點是由主持人工作性質決定的。電視節目傳遞信息多需要經過合適途徑轉化為具象信息才能被觀眾吸收,而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通常被觀眾看作是節目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關乎電視節目定位和質量。因此,為了令節目朝著預定方向進行,在節目制作中需要節目編導和主持人事先溝通,選擇人際傳播方式來過渡和引導,并保證主持人所輸出的信息和價值觀被社會所認可。如董卿在央視青年歌手大賽節目錄制過程中,為了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每次比賽前都會和選手深入交流和溝通,了解選手的個人信息和興趣愛好等,盡管這些內容并不一定會呈現在節目中,但是直播現場如果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憑借主持人臨場應變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節目流程空缺,有時甚至會成為節目的出彩點,保證節目順利播出。二是嘉賓的朋友。主持人在與嘉賓交談過程中,為了保證交談順利,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主持人經常充當嘉賓的朋友這一角色,將談話內容朝著嘉賓熟悉的領域延伸遞進,引導嘉賓發表看法和見解,以此引發情感共鳴,便于后續話題深入進行。三是受眾代表。主持人很多時更多的是充當受眾的,從觀眾的角度考慮觀眾想要獲取的信息,思考哪些信息是觀眾感興趣的,觀眾希望嘉賓可以給出哪些回答。凡此種種,均需要主持人做好前期準備,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因勢利導,以此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
(三)品牌標簽特質
主持人一旦開始工作,主持人的言語風格就要有別于日常生活,結合節目風格定位進行適度調整,呈現出相對應的輿論領袖特征。如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的90后主播郭若天,在私底下是一個非?;顫婇_朗的年輕人,而在《第一時間》節目中則是成熟、冷靜,理性的形象,這和經濟節目的話題有關,節目主要在于普及經濟知識和經濟新聞,因此主持人的形象是穩重、親切且理性的。90后女主播劉泯堯私下是一個典型的川妹子,熱心、開朗,而在節目《重慶新聞聯播》中,她就會收起平時俏皮的性格,以嚴肅、大氣的狀態和觀眾見面,使自己更加符合新聞主播的標簽,不斷地強化節目品牌。鑒于此,主持人應該做好專業知識信息的儲備,注重經驗積累和閱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節目的定位需求,引導受眾形成正確的認知。前臺播報要注重信息整理、組織和包裝工作,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同時又要有和節目形象相匹配的狀態和節目形象,因此,主持人更多的是在適度緊張狀態下主持節目,塑造良好的前臺形象。
四、當前90后主持人存在的問題
(一)加強“一專多能”的專業素質
新媒體的強勢崛起,大量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蓬勃涌現,推動媒體進入媒介融合階段。電視臺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要正確看待伴隨而來的機遇,電視節目主持人開始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和重視,對其理解不再局限于以往見稿開口的形態,而更多的是結合媒介融合時代環境,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成為專業扎實,有責任感和親和力的全能型主持人[3]。因此,“一專多能”的節目主持人集合了記者、編輯和播音職責于一體,在電視媒體中為觀眾主持節目的人即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是節目和受眾情感交流的紐帶橋梁,節目主持人自身的主持功底和職業素養直接關乎節目質量[4]?!耙粚6嗄堋钡墓澞恐鞒秩嗽诰邆湓鷮嵉膶I能力以外,還需要具有全局意識保證節目順利進行。因此,節目主持人首先應該是記者,生活閱歷豐富,并且具備較強的節目采編導能力,成為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同時,主持人要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和溝通交流能力,一檔節目多需要大量人員共同參與其中,在節目播出后也可能出現很多突發事故,主持人要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協調把控節目進展,保證節目順利進行。
(二)“一專多能”的能力要求
一是熟練運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當前是信息時代,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尤其是智能手機和電視的大范圍普及,使熟練使用新技術和新工具成為當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質。二是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在主持節目時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問題,主持人需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將圖表和模型生動展示在觀眾面前,將原本抽象、復雜的問題精簡化,并快速給出合理的答復[5]。三是需要具備較高的情商。一檔電視節目,主持人自身的談吐內涵與外貌著裝,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看體驗,以及對節目質量的評價。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職業素養同時,也要注重個體內涵的豐富,提升個人魅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對主持人的要求變高高,主持人需要具備較高的情商,要落落大方、談吐幽默,具備全能型主持人應有的素質能力[6]。
五、90后主持人傳播能力提升的路徑
(一)從專業素質出發,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關于90后主持人的從業素質要求,主要包括業務能力、知識修養以及心理素質三個方面,而這幾項素質體現在主持人語言功力上。語言功力涵蓋范圍較廣,一方面是語法、語義和語音的準確表達,主持人要能流暢地使用普通話;另一方面,要具備合格的語言運用能力,流暢的用語言進行表達,面對突發事件要有快速的現場反應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和人文素養,熟練掌握運用規則。所以,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需要具備上述能力,言行舉止均表現出自身的實力。
(二)深化全媒體時代的互聯網思維
90后電視節目主持人,除了具有典型的銳意進取、敢于創新和自我實現的特點外,還需要與時俱進,具有全球化的互聯網意識。在做好傳統播出平臺的正常工作之余,要發揮自己的互聯網意識,利用移動端方便快捷的特點。增加自身粉絲的黏性,通過流量提高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增強節目的影響力,以大屏小屏互動的方式,推動全媒體時代的深度融合。在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同時,還可以跳出專業角度,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審視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定位。要抓住新聞的特點,強化節目的服務意識,不管是新聞節目還是綜藝類節目都要提高自己的互聯網思維。另外,90后電視節目主持人更多的是從平視的角度進行傳播實踐,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要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實現職業目標,而這一點無論是在央視節目主持人還是地方衛視節目主持人中,均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體現。
六、結語
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群眾了解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90后電視節目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將個體規劃與價值實現整合在一起,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在滿足受眾多方需求的基礎上滲透優質傳播理念,不僅可以提升自身形象,還可以提升節目整體質量,是推動媒介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90后作為新時代的播音員,在播音工作中要有鮮明的時代感,同時又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樹新風,樹立屬于新時期的播音風格和形象標簽,結合新媒體的發展變化完成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董怡辰.論媒介融合下主持人的“互聯網+”發展思路[J].傳媒論壇,2021,4(13):55-56.
[2] 楊繼東.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播音主持人應具備的能力探討[J].科技傳播,2019,11(21):55-56.
[3] 王玉迪,劉玉萍.媒介融合下傳統主持傳播新樣式研究——以短視頻《主播說聯播》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6):87-89.
[4] 袁婷婷.談媒介融合時代下的電視主持人的多元化發展[J].傳媒論壇,2020,3(12):26-27.
[5] 盧正涌.媒介融合時代中《主持人大賽》對主持人業務素質提升的啟示[J].傳播力研究,2020,4(8):113-114.
[6] 彭程.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7,9.
作者簡介:張斌(1993—),男,河北邢臺人,碩士,播音員,研究方向:媒介融合與主持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