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劉柱
【摘要】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是相互關聯的兩個不同概念。文章用文獻法對其內涵與外延進行釋義,并結合教學實證分析了兩者的差異,通過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之間的關聯性為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技能;動作技能;運動技能;跨界
一、關于“技能”的三個概念的闡釋與溯源
(一)技能、動作技能、運動技能三個概念的闡釋與溯源
現代漢語詞典里這樣解釋“技能”: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1]。本文重點闡釋以肌肉骨骼操作活動為主的動作技能、運動技能。
“動作技能”是指通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人生而具備、不學就會的肌體本能和不知不覺、無意識的肢體活動,如吃喝拉撒、舉手抬腿,還有后天習得的走跑跳投基本活動能力,以及為生存生產生活而掌握的對各種工具的使用采取的動作方式,都屬于動作技能。除了與生俱來的肌體本能動作,后天習得動作都要經歷從學練初期的不協調到逐漸熟練、自動化的過程。
在林崇德主編的2003版《心理學大詞典》中這樣定義“運動技能”:運動技能指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2]。
孫喜和教授在《運動技能構成要素及教學運用分析》一文中指出,運動技能是動作發展期的基本動作技能,其后會形成運動技能,運動技能屬于特殊關聯動作的技能形成期,當運動技能形成后,就會表現出運動場境變化狀況下的穩定的運動技能輸出狀態,繼續發展的話,就會出現與運動技能在復雜巨變的情況下的實際運用,也就是激烈對抗下的運動技能穩定發揮[3]。
體育學研究中,常常將“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兩個概念混用。之所以出現這種混用,一方面是因為“運動技能”本身是“動作技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因為“運動”詞義義項本身既可以指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的現象,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的活動,即動作;也可以是指體育活動,單指體育運動類活動。“運動技能”是“動作技能”包含的子概念,“運動技能”從屬于“動作技能”。
(二)“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的區別
雖然在體育學和生活中常常將“動作技能”“運動技能”兩個詞匯概念混用。后天的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都會經歷從不協調到自動化的學練過程,兩者也都是以肢體活動作為主要呈現形式,但是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
1.二者的目標指向不同。動作技能可以是基礎的生存、生活、生產,也包含人體的一些本能動作。比如跑步,生活中人也會跑步,此時它是動作技能;如果人用跑步來鍛煉身體,用跑步來展示運動競技水平與能力,此時的跑步是以運動和健康作為目的,就是運動技能。
2.二者的使用場域不同。動作技能的使用場域更為廣泛,生活中、運動中,所有成為技能的動作方式都能被稱為動作技能;運動技能只是指向運動場域中使用的某些專業的技術與能力。
3.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動作技能”描述側重于“能”,能力、本能,動作技能中強調先天成分的比重較大,突出的是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運動技能重點在“技”,側重于比較專業的技術、技巧,后天形成或獲得的因素比較多。
4.二者的獲得途徑不同。動作技能可以從其他外部資源的傳授中獲得,也可以通過自己不斷的摸索體會、反復練習達到嫻熟;運動技能也需要個人反復練習,但是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相對專業化、專項化的指導,很難達成比較高的運動水準。
5.二者的專業化水平不同。“動作技能”起點和要求比較低,健全人都能夠比較輕松地掌握;“運動技能”的專業性比較強,需要一定周期的相對專業化培養才能獲取。“運動技能”的技能水平與層次要比“動作技能”高出很多。
6.二者的綜合化程度不同。動作技能中的大多數呈現方式是單個的、片段的、封閉動作的反復;而運動技能呈現出來的是多個專項技能的綜合或組合。
二、體育教學促成技能在“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中的跨界
在這里借用“跨界”這個詞,只是想說明技能在動作與運動兩個領域之間的整合與融合。
作為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本身所研究的領域,二者之間的界限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鴻溝,很多的技能學習過程監控、學習經驗成果、認知心智模式、本體感覺獲得體驗都具有非常強的共同性、共通性、共融性,所以同樣的技能在這兩個領域可以相互借鑒、整合、融合,實現跨界也是完全可能與可行的。
(一)依托成果、借鑒經驗、辨析差別,促進動作技能向運動技能提高的正向跨界
1.發展運動技能需要建立在已經掌握的動作技能基礎上
雖然個體所掌握的動作技能在專業化水平上距離運動技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動作技能向運動技能提升的跨界時,仍然需要尊重、依靠這些已經掌握的動作技能,將運動技能學習建立在這些基本動作技能的基礎上,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動作技能是生活中暫時用不到的,有些技能是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按照“用進廢退”的進化論觀點,這些動作技能的水平可能在不斷退化。
體育教師幫助學生實現技能從“動作技能”向“運動技能”領域跨界,就是要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專業化、專項化的指導,發現并彌補缺乏或薄弱的動作技能,發展和提升已有的動作技能,指導學生將多項已經發展了的動作技能組合成比較專業的運動技能,提升某類或某幾類動作技能的水平,以達到專業化的運動技能的高度。
2.發展運動技能可以借鑒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與經驗
對于走跑跳投這類“會能度很高”的運動技能[4],這些技能并不是“先天就會、本來就會”的,而是個體在嬰幼兒階段,由其父母教會的。
有些生存必須的基本動作技能并不全是很容易學會的,有些動作難度還很高。教師在實施教學中要研究、重視動作技能構建與生成的過程,提升元認知水平,以促進運動技能學習過程的高效率。
3.幫助學生認識到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的關聯性,降低學習難度
學生學習某些運動技能時的主要困難在于沒有體會到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之間的差別。比如足球腳內側傳球,學生很難通過教師技術要領講解和觀察示范準確掌握腳部動作要領。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示范講解幫助學生辨析運動技能的傳球與生活中踢球動作的差別,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掌握要領。
通過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的專業化的指導,幫助學生個體提高綜合運用水平與專項運動成績,個體在這類活動中、在運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體會到運動帶來樂趣與成功喜悅,能增強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的獲得感,更有學習興趣。
(二)衍生成果、指導生活、促進健康,實現運動技能向動作技能應用的反向跨界
花樣游泳運動員、健美操運動員從走路姿勢到舉手投足都給人精神飽滿、自信挺拔的印象,這是典型的受運動技能影響的“氣質跨界”。游泳運動員可以很輕松地轉型擔任救生員,這也是一種運動技能延伸到生活的“職業跨界”。“下雨天跳小水潭”,學過跳遠的孩子有能力也可以實現跨越更大一些的水潭,這是運動技能使用到生活的“能力跨界”。足球運動員靈活的變向與突破在籃球項目中也同樣適用,這是“技術跨界”。
1.運動技能本身的延伸使用,能促進更加合理的動作方式的形成
孩子在體育課上學會了游泳,生活中至少不會再怕水,不小心落水也不至于有溺水危險。各類攀爬、滾翻,這些技能因為日常使用率不高而被“廢退”,體育課堂上被喚醒、恢復,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困難,孩子們也不會表現出膽怯與畏縮不前,這是運動技能向生活的跨界。
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鉆研運動技能的科學原理,還要善于觀察,發現生活中的運動技能的使用情境,告知學生運動技能在生活中的用途與使用方法,什么時候用,怎么用,幫助學生學會使用。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運動技能的實用性、適用性,讓其貼近學生,融入生活、指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運動技能讓身體更加“有能”與靈動,感受到運動技能對更多動作技能的引領、提升作用,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興趣。
2.運動技能自身形成規律與方法,對動作技能形成具有指導意義
運動技能的建構有自己的規律、方法和原則。比如技能教學中的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身體全面發展原則等;運動訓練中的競技需要動機激勵原則、有效控制原則、適宜負荷原則等[5]。
這些運動技能訓練方法中,有些與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一致,有些內容則具有運動技能自身的獨特性,體現出運動技能教學的研究成果,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乃至心智技能的學習掌握中都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把這些運動技能學習鍛煉的基本方法分層次、有意識地巧妙地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運動規律,認識自己身體,形成動作技能、心智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元認知”。教師要全面了解分析教材教法,因材施教,為學生搭建運動技能學練內容與日常生活學習之間的橋梁,使運動技能學習成果從課堂走向生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著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健康能力。學生學習掌握這些知識后,會對自身健身習慣的養成、科學鍛煉方法的應用、體育品格的形成方面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晁繼周,韓敬體.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孫喜和.運動技能構成要素及教學運用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9(1):22.
[4]董文梅,毛振明. 體育學理之探究—關于運動技能教學的原理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5]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