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
(江西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與規劃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所謂危險廢物,也就是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定標準之中被認定的,或是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之中的廢物,一旦處置不合理,就可能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后果。危險廢物的成分較為復雜,可能會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進而造成重金屬等方面的污染,所以有必要對工業危險廢物進行對應的管理。
目前,危險廢物的種類相對復雜,主要來源于醫藥、化學、冶金等諸多工業領域,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固體廢物,而核廢物對于人體與環境帶來的影響最大。基于實際的來源分析,危險廢物又包含了工業廢棄物以及社會廢棄物兩個類別;按照特性來進行劃分,包含了無機廢棄物、油類廢棄物、有機廢棄物以及其他廢棄物。本文主要是針對工業危險廢物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對人體與環境帶來相應的危害[1]。
針對工業危險廢物的實際現狀加以分析,以某市的基本情況作為具體案例,了解其基本情況,以便能夠制定針對性的、有效的管理措施。
從2015-2020 年的整體情況分析,工業固體廢物的總體產量較大,危險廢物占據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具體見圖1 所示。
在2020 年,本市工業固體廢物的總體產量約295 萬t,其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占比77.36%,工業危險廢物占比22.64%。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在總體廢物之中的占比呈現出降低的趨勢,但是危險廢物總體的占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2015 年,2020 年危險廢物的占據比例增長接近一倍。
在2020 年,全市范圍內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量達到200.12 萬t,綜合利用率為87%,而對于工業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量為38.29 萬t,利用率達到57%。通過圖2 的分析可以明確了解到,從2018 年開始全市范圍內的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對于危險廢物而言,考慮到其本身存在的具體特性,所以在進行一定的安全處置的前提下利用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
針對工業危險廢物處置與管理方案的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了優化處理處置技術、注重固體廢棄物預處理、完善處理處置體系三個方面,經過對應的處理就能夠滿足對工業危險廢物的實際處理要求。
對于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技術的使用,可以確保危險廢物能夠得到有效的處理,進而提升對應的處理效果。第一,在進行電鍍污泥的處理之中,結合混合、單組分電鍍污泥本質上的差異,就可以采取針對性的處置方式。其中,對于單組分的電鍍污泥而言,由于內部包含了鋅、銅等組成,所以就可以選擇電解的方式,將銅、鉻金屬元素回收處理工作加以落實,也可以選擇通過冶煉法將木炭粉和烘干之后的污泥按照一定比例加以混合,在高溫爐之中適當添加一部分硼砂,這樣就可以直接獲取純凈的金屬鉻或者金屬銅。針對混合組分電鍍污泥,可以按照單組分的回收方式來配制鍍液。如,在鍍銅廢水實際處理之后,會有氫氧化物污泥隨之產生,除開銅外還包含了鉻、鋅等雜質,可以直接將氧化劑添加到硫酸試劑之中,從而通過過濾濃縮獲取硫酸銅結晶物。另外,對于電鍍污泥可以選擇將其作為磚制作原料、改塑料制品原料和涂料原料使用。針對涂料原料,選擇直接使用化學法、電解法等有效的方式,產生含有鉻的污泥或者含有鐵的污泥,之后對應制作為鐵鉻紅產品,這屬于鐵紅底漆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第二,針對強酸強堿等化學危險廢棄物,雖然目前的技術還無法進行真正的細分處理,不過還需要在實際的處理之中能夠結合化學品的具體要求來進行,并且在回收處理之中也需要選擇具有對應處置資質的單位,同時,在凈化處理強酸強堿化學品中,還需要將填埋處理加以落實。第三,對于紡織業等產業而言,產生的污泥之中包含了無機氟化物。所以,在處理無機氟化物的具體過程中將資源化的利用作為中心,直接讓紡織業污泥實現朝著燒結磚生產原料的轉化,或是可以選擇焚燒,將無機氟化物本身產生的影響與危害盡可能降低[3]。
對于工業危險廢棄物本身相對偏低的凈化情況,就要求有關機構能夠做好危險廢物的預處理。第一,基于物理的方法,針對危險廢物的預處理主要是通過穩定、固化、減量化等要點,就可以考慮到相位分離技術的有效使用,這樣就可以在惰性的固體基礎材質之中固定其有害廢棄物,這樣就可以避免危險廢棄物之中的有害元素出現擴散或者遷移的情況。在實際的處理環節,可以考慮到酸堿污泥、重金屬電鍍污泥等使用。一般而言,可以考慮到利用有機聚合物固化、水泥固化、塑性材料固化、過濾吸附等方式。第二,基于化學的方法,針對危險廢物的預處理就可以選擇利用化學反應的方式,直接改變固體廢棄物之中的有害元素,實現無害化的處理。如,通過使用酸堿中和技術能夠滿足對于強酸強堿廢物危害的有效緩解。第三,基于生物的方法,針對危險廢物的預處理可以直接選擇生物降解的作用,針對重金屬污泥或者無機氟化物直接選擇兼性厭氧或是厭氧處理工藝,具體而言,包含了厭氧消化法、如生物濾池法等一系列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避免無機氟化物本身對于周邊的環境帶來影響。
目前,基于環境服務的支持,按照《全國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之中相關規定來進行分析,可以對應的構建綜合性的危險廢物處理中心。如,本市的工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占地20 萬m2以上,平均每一年能夠處理11 萬t 以上的危險廢物,焚燒能力、穩固化能力和物化能力都可以達到60000t/a 以上。本危險廢物處置與處理示范中心主要是采用的焚燒→物化→穩固化→填埋的基本工藝,并且也得到了對應的審核與認可。通過處置中心處理經驗,投資建設去工業化的危險廢物綜合處理中心,之后也可以按照區域的產業構成,配套建立綜合性的危險廢物的收集、暫存、中轉等設施,這樣就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以便提高區域之中工業危險廢物的綜合處理與處置效率[4]。
在進行危險廢物處理的過程中,基于預處理選擇焚燒、海洋處理、填埋等一系列的技術措施,可以降低危險廢物對于整個區域環境帶來的影響。其中,焚燒可以考慮到多層、旋轉、熱解等有效的方式,這樣有利于直接分解有害廢棄物本身的化學結構,從而將其實際的體積減小,以此來滿足能源回收的需求;海洋處理則是考慮遠洋焚燒、海洋傾倒等方式,海洋傾倒,主要是對于帶有海水成分的工業鹽類廢液進行相對應的處理,通過內部豐富的微生物菌群或者海洋稀釋的方式實現危險廢物毒性的有效分解;填埋主要是基于安全填埋作為基本要求,按照其對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固化劑等方式進行合理處理之后再進行填埋。
總而言之,考慮到工業危險廢物來源相對復雜,如果只采用單一的處理技術往往是無法滿足無害化處理要求的。針對不同的危險廢物處理技術,本身具有各自的優缺點,這樣就要求人們能夠不斷進行技術改進,以此來提升危險廢物的實際處理效率。現階段,人們還需要注重危險廢物的有效管理,能夠合理引入先進設備,盡可能提升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時要針對各種危險廢物處置技術進行綜合運用與整合,這樣就可以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最終推動工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