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福建廈門361000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綠葉。學生也會因性別、性格、氣質、興趣、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而顯出不同的個性。在一個班級中,有思維敏捷、勤奮上進的好學生,也有惹是生非、懶惰頑劣的后進生,介于二者之間的學生,是一群默默無聞、優勢不明也無劣跡的群體,約占班級人數的五分之二或更多一些,這些學生往往成為被教師遺忘的角落,美國教育學家稱其為“灰色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中等生”。
在職業教育學校,“中等生”群體的“灰色”狀態尤為突出。職業教育領域的學生多半來自普通中學的所謂“落榜生”,這使得他們在進入職業中學以前就已經背上了“差生”的黑鍋。進入職業中學以后,文化課學業壓力相對減少,大多數學生處于由“普高”向“職高”的轉型階段——原先的學習方法不再適應,也沒有突出的技藝特長博人關注,一度處于困惑難解的狀態。因此與普高學生相比,職業學校“灰色學生”表現出更多的迷茫性和不確定。
職業學校里“灰色學生”群體雖然常常被忽略,但他們在班級集體中卻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由于“人多勢眾”,“灰色學生”群體的學習成績與品行等級往往決定了整個班級集體的學習風氣與品性水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否做好“灰色學生”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灰色學生”群體的從眾心理較為明顯:既容易受正面激勵的感召,也容易為負面誘惑所制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在職業教學管理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多數人都有從眾心理,是因為對事物的看法沒有自己堅持的標準,而在日常學習與交往過程中,哪些是需要“從眾”、哪些“不從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引導學生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正確,并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另一方面,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要發揚從眾心理的正效應,為其樹立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我曾經請一位曾經在全國職教系統廚藝大賽中獲得金獎,且被某大型酒店錄用的畢業學長前來我帶領的烹飪班“現身說法”,宣講他的學習經歷和感受心得,學生的觸動很大。在這樣一位從他們中間走出來的“成功者”的正面感召下,班級讀書學技能的氛圍有了明顯提升。
“灰色學生”并非沒有色彩與光亮。他們之所以顯示出“灰色”,主要是教師較多地關注了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后進生的教育,忽視了對“中間地帶”的關注。長期被忽視被遺忘的窘境使得他們格外敏感,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這些需要與渴望,注意調動他們的潛能潛質。
一方面,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意識到“灰色學生”的心理需求,看似不經意的給予一個表揚,甚至是課下交流時一句鼓勵的語言、一個贊許的微笑,甚至一句問候的話語,都可能對他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促使他們發揮出超乎想象的潛能。
例如小李曾是我們班的一個“灰色”學生。二年級一開學,為了激發他學習的進取心,我特意安排他做面點課的課代表,并告訴他,這是一門新的學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作為課代表,你的成績應該爭取名列前茅,只要你努力一定會取得好成績,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老師的信任是促使他前進的無窮動力。小李聽了很激動,之后他一直很認真的學習面點操作技術,常常在課下也琢磨操作環節和技巧。由于他的勤奮用心,面點技能一直遙遙領先,被老師選中參加技能大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極大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也帶動了一大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姡プW生的點滴進步,信任、支持、贊揚,就等于把一縷智慧的陽光灑在學生心中
在工作中,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面對“灰色學生”,老師首先要充分了解、支持、信任,從情感上去幫助,在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向“灰色學生”傾斜。比如,在班里組織互幫互學小組,以鼓勵他們的自信自立;根據他們不同的個性特點,建立健全各種活動小組、興趣小組,讓他們充分發揮和展示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各顯其能,有表現自己的舞臺和天地,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從而發揮他們的潛能潛質。
例如在筆者所帶的班級,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組織了十幾個興趣社團小組,如話劇社、朗誦社、美工社等,在每個月舉行一次“社團大比拼”中,“灰色學生”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也使“灰色學生”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和亮麗的色彩,極大的鼓舞他們的自信心。
所謂“主體”傾斜,就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著眼點放在“灰色學生”身上,力求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與他們的接受能力相適應。實踐證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如果偏向先進生,則“灰色學生”不能適應,后進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進生,則“灰色學生”感到“吃不飽”,先進生覺得乏味。因此班主任在選擇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時,應向“灰色學生”這一“主體”傾斜,把教育、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定在“灰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優先啟發,優先講授,優先輔導,優先激勵,并針對他們的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實際,考慮到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有利于“灰色學生”的接受,從而減緩他們接受知識的坡度,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這樣,既有利于面向學生的大多數,又可以使“兩頭”縮短適應性上的差距,通過班主任老師事后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來彌補他們在大課堂中的不足,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灰色學生”,是后進生的預備隊,是先進生的后備軍,在他們身上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經?;ハ喽窢?,不斷向兩極分化。這些‘灰色學生’很本分地做著學生的本職工作,但他們缺少獨立的見解和正確的自我評價,一味地隨大眾、隨大流,因而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一類學生反而才是“最不讓人放心”的學生。在現行應試教育體制下,“灰色學生”群體長期得不到教育管理主體的關注和肯定,這是現行教育體制的一個疏漏。如何給予“灰色學生”們起碼的關注與激勵,如何點亮教育管理領域的“灰色地帶”,無疑是當下教育工作者們思考與踐行的當務之急。為此,認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狀態及其發展規律,積極做好強化教育工作,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當前不可忽視的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