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東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是我國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發展階段后面臨的新課題,也是新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農村特色產業在全縣經濟發展中占比較高,規模較大,在穩定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涉及面廣、發展不均衡、行業不規范的特點。
圍場縣作為冀北土地面積最大的縣,在農村區域孕育了一大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基地,承擔京津冀及環渤海經濟發展物質保障的重要使命,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些年,圍場縣及周邊區域胡蘿卜產業發展迅猛,依靠政府支持和全民努力,憑借冀北山地部分平原的地域和環境優勢,成為近年來的后起之秀,胡蘿卜產業已經發展成圍場縣部分鄉鎮的特色支柱產業,以新撥鄉、張家灣鄉及周邊區域大廟、沽源等為主要區域,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因技術創新不足、品牌效應不強、現代化手段不夠先進等因素而大大限制了自身發展。
利用SWOT分析模型對圍場縣農村區域特色胡蘿卜產業的特點和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找到發展的機遇和優勢,探索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1.1 內部優勢(Strength,簡稱S)。經過近幾年的迅速發展,該區域的胡蘿卜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據統計,2020年全域胡蘿卜面積達到13.5萬畝,銷售額超12億元,凈利潤超4億元,畝產量由2008年的2500kg發展到2020年的6500kg,其規模和技術已位列全國首位。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吸引了一大批的采購客戶;經過產業不斷升級,培育出了美觀、高產、穩定的胡蘿卜產品,貨物發往國內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地,已經構建了完善的生產鏈條和銷售鏈條,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2 內部劣勢(Weakness,簡稱W)。該地區經濟和交通相對落后,目前主要通過貨車運輸,運輸成本較高,運輸效率較低;另外,受區域經濟特點限制,資源整合不夠充分,以農民為主體的經營者合作意識不足,導致大型公共資源設備或市場相對短缺,而每一個單獨經營者尚不具備宣傳與市場創建的能力;該區域產業經營者分散且品牌意識淡薄,對產品廣告宣傳力度不夠,創品牌、保品牌意識差,缺乏培育品牌的長效機制,導致具有地理標識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少且缺乏精品;單獨經營者不具備先進技術開發能力,先進技術和優質種子主要依賴進口和向其他發達地區學習引進。
1.3 外部環境機遇(Opportunities,簡稱O)。該研究區域坐落在環渤海和京津冀的大后方,具有較大的農產品市場需求。以馬鈴薯、胡蘿卜特色農村區域產業為主的蔬菜基地已經成為北方市場的重要部分,堅持打造綠色環保、外表美觀、高產高效的農村區域特色產業將會對京津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其自身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機遇。
1.4 外部環境威脅(Threats,簡稱T)。圍場縣及周邊區域胡蘿卜產業起步較晚,主要競爭來自于山東、河南、福建等蔬菜大省的同類產業;技術相對滯后,原創性技術缺乏,先進技術主要從上述省份引進,尤其是胡蘿卜種子依賴進口程度嚴重,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圍場縣農村區域特色胡蘿卜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目前發展遭遇了困難和瓶頸,針對區域特點和遇到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2.1 鼓勵全民創新,挖掘農民創新能力。農民和種植戶是該區域產業的主力軍,是對于該產業最熟悉最了解的角色,過去幾年已經突破了很多關鍵性問題,如胡蘿卜出土技術、播種技術,通過農民的不斷嘗試創新,完成若干次更新,自主引進了丸粒化、纏繩、起壟等先進技術,產量由10年前的3000kg/畝提升到現在的6000kg/畝,規模由原始的小作坊模式發展到現在的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這些均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持。因此,要增強農民創新意識,組織創新培訓,加大獎勵力度,注重產權保護。
2.2 加大技術研發,推進特色產品深加工。受限于種植技術研發周期長,天氣、土壤等復雜因素影響,資金支持不足,實驗條件相對苛刻,與國外相比,我國胡蘿卜種植技術仍然很落后。國家及相關部門應加大種植技術研發力度,加快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助推胡蘿卜產業早日實現機械化、現代化。另外,由于該區域胡蘿卜特色產業主要以種植為主,缺乏深加工企業,導致本地產業風險高、利潤低,更多的利潤被下游深加工企業占據,因此,可以引進一批深加工企業,如榨菜、調料包、果蔬飲料產品等生產企業,不僅可以延伸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價值,還可以促進農村村民在當地就業,增加就業收入。
2.3 加強品牌宣傳,打造農旅融合品牌,實現協同發展。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圍場及周邊區域胡蘿卜基地雖然是全國面積最大的胡蘿卜基地之一,但其品牌效應不如山東壽光、福建廈門等胡蘿卜基地名氣大,主要是因為在本區域起步晚,不重視宣傳,發展模式單一。因此,要加強品牌宣傳,將區域特色農產品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充分利用機場、車站、公交站點廣告以及景區廣告牌宣傳介紹當地農產品,開發多條特色農旅線路,發展農耕體驗、精品民宿、創意農業等新業態,讓游客對胡蘿卜產業以及農產品有更加真切深入的了解。還可以組織優秀合作社或經營者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評選活動,在全國進行農產品交流展示,提高知名度。
2.4 強化政府支持,打造良好發展環境。目前,政府為保障該地區胡蘿卜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如推行小額信貸,對于胡蘿卜種植貸款提供綠色通道,避免貸款難、手續復雜的問題,為胡蘿卜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打造建設了一批胡蘿卜生態園區和示范基地,形成規模化效應,為產品交易提供重要場所。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劣勢,主要參與者和經營者缺乏或不具備利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政府或協會可通過搭建農產品專網、設置胡蘿卜產業專欄、手機公眾號推送等形式,實時推送國內外胡蘿市場行情、先進技術等信息;利用生產淡季,組織信息化教育下鄉活動,開展網絡信息技術培訓;鼓勵加大“三品一標”的認證力度,組織農產品企業和各種農業組織主動申報綠色農產品,進行綠色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注冊,同時,抓好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國各地涌現了一大批知名的農村區域特色產業,圍場地區胡蘿卜產業正是其中的代表,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為農村以及農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可以看出,國家和社會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升,農村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還需要政府、科研工作者、農業經營者等社會各層次人才共同努力,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宣傳推廣以及更多現代化服務,從而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努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