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椿 何嘉楠 吳玉 鄧英毅 潘介春 徐炯志



摘? 要:本文以‘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古山2號‘石硤5個早熟品種(系)為材料,研究不同品種(品系)果實生長發育和品質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在果實發育過程中,5個早熟龍眼品種(系)的橫縱徑、單果重、可食率、色差a*和c*值均呈上升或波動上升;色差L*和b*值呈快速上升后緩慢波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大多數品種的維生素C呈先快速上升后緩慢下降;色差h?值和大多數品種的可滴定酸呈逐漸下降或波動下降;可溶性糖在成熟前是逐漸上升的,到后期則波動變化;可溶性蛋白呈“M”或“W”型波動;‘桂豐早和‘桂冠早比‘石硤提前1周進入成熟期;‘桂龍1號的退糖最慢;‘桂豐早的橫徑、單果重及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最大,‘桂冠早的縱徑最大,‘桂龍1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石硤的可食率最高;綜合評價成熟期的果實品質,則‘桂豐早最佳,其次是‘石硤,最后是‘桂龍1號‘古山2號和‘桂冠早。
關鍵詞:龍眼;早熟品種(系);果實發育;果實品質;變化規律
中圖分類號:S667.2????? 文獻標識碼:A
Comparison of Change Rules of Fruit Growth and Quality of Different Early Season Longan Varieties (Lines)
PENG Jiechun*, HE Jianan, WU Yu, DENG Yingyi**, PAN Jiechun*, XU Jiongzhi
Collage of Agronom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five early season longan varieties (lines) of ‘Guifengzao ‘Guiguanzao ‘Guilong No.1 ‘Gushan No.2 and ‘Shixia were taken as study materials to study the change rules of their fruit growth and quality.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diameter, single fruit weight, edible rate, a* and c* values of color difference of the five early season longan varieties (lines) increased or fluctuated. Color difference L* and b* value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n slowly fluctuated. Soluble solids and vitamin c of most varietie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h? value of color difference and titratable acid of most varieties decreased gradually or fluctuated. Soluble sugar increased gradually before ripening and fluctuated in the later stage. Soluble protein fluctuated in the form of “M” or “W”. ‘Guifengzao and ‘Guiguanzao entered the mature stage one week earlier than ‘Shixia. ‘Guilong No.1 had the slowest sugar withdrawal. ‘Guifengzao had the largest transverse diameter, single fruit weight and soluble protein. ‘Guiguanzao had the largest longitudinal diameter. ‘Guilong No.1 had the highest soluble solids, vitamin C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s and the lowest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Shixia had the highest edible ra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ruit quality at mature stage, ‘Guifengzao was the best, followed by ‘Shixia ‘Guilong No.1, ‘Gushan No.2 and ‘Guiguanzao.
Keywords: longan; early season variety (lines); fruit development; fruit quality; change rule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9.017
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俗稱桂圓,原產于中國,主產于閩、桂、粵、云、蜀、渝、黔等地[1]。龍眼果實口感爽脆、果味香甜,內含大量的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質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對人體抗癌、抗衰老、大腦發育有著重要作用[2]。我國是龍眼的主栽國,2016年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是37.6萬hm2和191.4萬t,約占世界的55%[1,3]。廣西是龍眼的栽培起源中心之一,也是龍眼生產大省,龍眼產業對廣西的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廣西目前規模種植的品種較單一,主要為‘石硤‘儲良和‘大烏圓等。近年來,我國龍眼育種工作者一般將成熟期、大果、高可食率、高糖等作為龍眼育種主要參考性狀[1,4],通過選種、雜交育種等途徑在龍眼育種上取得了較大成就,先后育成一系列的龍眼新品種或者優良株系,如‘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和‘古山2號等早熟品種[5-8],其中‘桂豐早為2013年發現的特早熟、高糖、可食率高的優良實生變異品系[5];‘桂冠早是早熟、高糖、中大果型品種[6],‘桂龍1號為2014年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早熟、果大、品質優的品種[7];‘古山2號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在揭陽市揭東縣發現的早熟、豐產、優質的品種[8]。
但是目前對這些龍眼特早熟或早熟品種(系)的果實發育和品質變化規律還未有系統的比較研究,為了豐富廣西早熟龍眼品種,優化龍眼品種結構,有必要對這些早熟品種(系)進行系統深入的比較研究。本試驗以‘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古山2號和‘石硤為試驗材料,對其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橫縱徑、單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色澤和質地、可滴定酸、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等進行定期測定,以期客觀、準確地探明5個龍眼早熟品種(系)的果實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的變化規律,綜合評價5個龍眼早熟品種(系)的優劣,為廣西龍眼結構調整和龍眼新品種的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為‘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古山2號和‘石硤結果樹,樹齡為3年生樹;試驗地點在廣西大學農學院教學科研基地龍眼園(108°17′24″ E,22°51′10″ N,海拔80 m)。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單株小區,重復3次。各品種(系)選取長勢一致、有代表性的植株,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掛牌2個果穗,每株共8個果穗。自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22日每間隔5~7 d采樣一次,每次每果穗取3粒坐果時間、大小和色澤一致、無任何機械損傷及病蟲害的果實進行測定,共9次。
1.2.2? 測定指標及其方法? (1)果實形狀、大小和果皮色澤、果肉顏色及質地的測定。果實橫徑、縱徑采用游標卡尺測定,橫縱徑分別以果實橫向最大寬度部位和果基到果頂的最大距離進行測定。果實形狀、果皮顏色、果肉顏色、果肉質地的測定方法參考NY/T 1691—2009《荔枝、龍眼種質資源描述規范》[9]。單果重采用電子秤測定。
可食率計算公式為:
可食率=[(單果重-果皮重-果核重)/單果重]×100%
(1)
果皮色差采用CR-400手持色差儀測定,分別在每個果實的果頂、果實中部和靠近果蒂處隨機選取3個點測定亮度值L*、紅綠值a*、黃藍值b*,取其平均值代表該果實的響應色差值,L*值的大小代表亮暗度,a*值正負代表紅綠,b*正負代表黃藍。L*、a*、b*作為基礎色差值,可以轉換成色度角h?和飽和度c* [10]。
色度角h?計算公式為(2)或者(3):
h?=arctan(b*/a*)/6.2823×360? (a*>0且b*≥0)
(2)
h?=arctan(b*/a*)/6.2823×360?+180?(a*<0且b*>0)
(3)
式中,h?為色度角(0?表示紅色,90?表示黃色,180?表示綠色,270?表示藍色),a*為紅綠值,b*為黃藍值。
飽和度c*計算公式為:
c*=[(a*)? + (b*)2]1/2?? (4)
式中,c*為飽和度,a*為紅綠值,b*為黃藍值。
(2)果實內在品質的測定方法。果實品質主要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質,分別采用精度0.1%電子糖度計、蒽酮比色法、氫氧化鈉滴定法、2, 6-二氯酚靛酚法、考馬斯亮藍G-250法測定[11]。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Duncan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系數分析,主成分分析采用特征根值>1、累積貢獻率>80%提取主成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早熟龍眼品種(系)果實生長發育規律
由圖1和圖2可見,在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5品種的果實橫縱徑、單果重和可食率均呈逐漸上升趨勢,但各階段的變化速率不一樣,果實橫縱徑和單果重呈“快-慢-快”的“S”形上升,可食率的增加則在7月22日或7月29日前是快速的而在該日期之后則變為緩慢;同一時期的橫縱徑和單果重基本上是‘桂豐早的最大,其次是‘桂冠早‘桂龍1號和‘古山2號,‘石硤的相對較小。橫徑較緩慢生長階段是:‘桂豐早在7月22日—7月29日,‘桂冠早在7月15日—7月22日,‘桂龍1號在7月29日—8月5日,‘古山2號在8月5日—8月22日,‘石硤在7月29日—8月5日;5品種縱徑的增長趨勢較平緩;單果重呈較緩慢增長的階段是:‘桂豐早和‘桂冠早在7月22日—8月5日,‘桂龍1號 在8月12日—8月22日,‘古山2號在7月1日—7月8日和7月29日—8月22日,‘石硤在7月1日—7月8日和8月17日—8月22日。成熟期‘石硤的可食率最高,達68.39%,7月29日后,5品種的可食率由迅速增長轉為平緩增長。
2.2? 不同早熟龍眼品種(系)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的色澤變化規律
由圖3~圖5可見,5品種的亮度值L*和黃藍值b*在7月8日前呈快速上升后就緩慢波動升降,而紅綠值a*值和飽和度c*值則呈逐漸上升或波動上升的變化趨勢,但變化速率和變化波動度不一樣,其中‘古山2號和‘石硤的a*值呈逐漸上升,而‘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的a*值則呈先上升后波動升降的類似“M”型的上升趨勢;5品種的色度角h?值與a*值呈相反的變化趨勢;5品種在7月1日—8月22日主要經歷2次色澤轉變期:第1次是7月1日—7月8日,5品種的色澤開始變亮,皮色由綠色逐漸轉變成黃色,7月8日—8月12日,5品種的色澤維持黃亮色澤,顏色也隨著成熟度逐漸飽和;第2次是8月12日—8月22日,5品種的色澤開始變暗淡,皮色由黃色逐漸轉變成黃褐色,‘桂冠早在這2個階段的色澤變化表現最為突出。
2.3? 不同龍眼品種(系)果實內在品質變化規律
由圖6~圖8可見,在果實生長過程中,5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石硤的Vc及‘桂冠早的可溶性糖呈先快速上升后緩慢下降的變化趨勢,而‘桂龍1號的Vc均呈逐漸上升的變化趨勢;‘桂豐早和‘桂龍1號的可滴定酸呈逐漸下降、‘石硤和‘桂冠早的可滴定酸呈逐漸下降但在過熟階段(8月17日后)有反彈上升的變化趨勢,‘古山2號的可滴定酸在7月8日前上升后逐漸下降到8月22日又稍有上升;‘桂豐早‘桂龍1號‘古山2號和‘石硤的可溶性糖在8月5日前呈逐漸上升而后波動升降的類似“M”型變化趨勢;5品種可溶性蛋白質的變化規律不是很一致,‘桂龍1號和‘古山2號的可溶性蛋白質呈類似“M”型,而‘桂冠早‘桂豐早‘石硤的則呈類似“W”型的波動變化趨勢。
以可溶性固形物(TSS)大于18%,可食率大于63%作為早熟龍眼成熟采收標準,從圖6的TSS結合圖2的可食率表明:‘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古山2號‘石硤的成熟期分別在7月22日—8月12日、7月22日—7月29日、7月29日—8月22日、7月29日—8月12日、7月29日—8月17日,且保持TSS大于18%的天數分別為22、15、32、15、24 d;在整個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桂豐早和‘桂冠早比‘石硤提前1周進入成熟期,‘桂龍1號的退糖最慢且其TSS保持18%以上比石硤多8 d。由表1和圖9可看出,成熟期的‘桂豐早和‘石硤果肉質地爽脆,其他品種則為稍脆。
2.4? 不同龍眼品種(系)成熟期果實大小及品質指標的內在關系
由表2表明了不同龍眼品種(系)成熟期果實大小及品質指標的相關性,部分指標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其中果實橫徑、縱徑、單果重與可食率、L*、c*、TSS、可溶性糖、維生素C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a*和b*與c*、TSS、可溶性糖、維生素C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可滴定酸與h?呈極顯著正相關但與其余指標之間均呈極顯著負相關,h?與果實縱橫經、單果重、可食率、L*、a*呈極顯著負相關。
2.5? 不同龍眼品種(系)在果實成熟期的主成分綜合評價
采用主成分提取分析5個龍眼品種(系)成熟期的果實縱橫徑、單果重、可食率、L*、b*、TSS、可溶性糖、維生素C、果肉質地10個指標,利用降維的原理進行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判龍眼不同品種(系)果實在成熟期的綜合表現,由表3和表4可見,3個主成分因子的累積貢獻率已經達到96.35%,能夠囊括原始數據96.35%的信息量,提取出的3個主成分均可以充分反映原始數據的絕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橫徑、縱徑、單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
溶性糖、維生素C,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L*、b*和果肉質地。利用不同龍眼品種(系)各主成分得分Yi進行評價,根據Y=各龍眼品種(系)單項指標值×[各主分成分因子×(各主分成分因子對應的特征值)?]可以得出成熟期5品種的果實外觀和內在品質綜合排名:‘桂豐早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石峽,再其次是‘桂龍1號‘古山2號和‘桂冠早。
3? 討論
在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龍眼橫縱徑和單果重的增長一般呈“S”型上升[12],本試驗5個早熟龍眼品種的橫縱徑和單果重也呈“快-慢-快”的“S”形上升。5個早熟龍眼品種的可食率則呈先快速上升后逐步緩慢上升,這一現象與‘儲良‘實生遲熟‘立冬本等龍眼果實變化規律類似[13]。
不同龍眼品種在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的色澤變化也不一樣,前人研究表明‘石硤在果肉成熟階段的色差L*值、b*值、c*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a*值呈持續上升而h°值呈持續下降的趨勢[10],本試驗5個龍眼早熟品種在整個時期的色差L*值和b*值都呈快速上升后就緩慢波動升降的變化趨勢,‘古山2號和‘石硤的色差a*值和c*值呈逐漸上升,而‘桂豐早‘桂冠早‘桂龍1號的色差a*值和c*值呈類似“M”型的波動上升趨勢,5個品種的色差h?值的變化趨勢與a*值相反。本試驗‘石硤在成熟階段的基礎色差a*值變化與前人一致而L*值和b*值未見下降現象,造成這一差異原因可能是不同年份、不同地點以及環境因素等的影響或者取樣時間點不一樣。
果實的內在品質指標在不同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中的變化,影響著果實的風味,是評判果實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14-15]。在果實發育和成熟過程中,5個龍眼早熟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與‘東壁‘福眼等龍眼品種變化規律類似[16]。5個品種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前是逐漸增加的,成熟后不同品種則呈不同的變化趨勢,‘桂冠早成熟后是逐漸下降的而‘桂豐早‘桂龍1號‘古山2號‘石硤則呈波動的升降,這可能是跟品種間的糖分的種類、含量和轉換方式不同有關[17]。除了‘古山2號外的4個品種的可滴定酸呈逐漸下降趨勢,‘古山2號的可滴定酸也呈下降趨勢但7月8日有一個稍微升高的階段,‘古山2號可滴定酸的異常變動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6,18],這可能與樹種或品種酸的降解或轉化途徑不同有關[17]。‘桂豐早‘桂龍1號‘古山2號‘石硤的Vc呈先上升后下降而‘桂龍1號呈持續上升的變化趨勢,這可能與品種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有關[19]。不同品種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變化規律不太一樣,‘桂龍1號‘古山2號的可溶性蛋白質呈類似“M”型波動而‘桂豐早‘桂冠早‘石硤的則呈類似“W”型的波動變化趨勢,其波動升降變化與許家輝等[20]對進入掛樹期的龍眼晚熟品種的可溶性蛋白質的變化規律相類似。
提高果實品質是如今我國果樹育種面臨的主要問題,果實品質受糖分、酸、維生素、蛋白質、外觀色澤等因子影響[21-25]。龍眼在果實發育成熟過程主要經歷綠色、黃色、黃褐色3個時期[10,16],本試驗中,5個品種在7月8日前處于綠色階段,7月8日—8月12日處于黃色階段,8月12日—8月22日處于黃褐色階段,結合5個品種的TSS和可食率,5個品種在南寧于7月22日后逐漸進入成熟期。在龍眼果實成熟期間,‘桂龍1號的退糖最慢、掛樹期最長且其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最高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桂豐早在成熟期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最高。5個早熟品種8月12日后逐漸表現退糖,退糖期間的果皮色澤逐漸變為黃褐色,這一變化在‘桂冠早上的表現比較突出。同時,經過果實色澤與果實品質指標的相關分析也表明果皮色澤和果實品質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相關關系,這與前人在果實上的研究一致[26-27]。
選育優質特早熟龍眼品種依然是龍眼育種“十四五”目標之一,龍眼特早熟優質品種應滿足成熟期早于‘石硤一周以上且進入成熟期的果實為大果、高可食率、高TSS[1,4],本試驗結果表明‘桂豐早和‘桂冠早比‘石硤提前一周進入成熟期,王燁熔等[5]的研究也表明‘桂豐早屬于特早熟品種。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對果實性狀、品質的相關指標綜合評判出果實的優劣等級[28-31],本試驗采用主成分分析對5個品種成熟期的果實品質指標進行綜合評判,結果表明:‘桂豐早最佳,其次是‘石峽,再其次是‘桂龍1號‘古山2號‘桂冠早。綜上所述,‘桂豐早可以作為特早熟、大果、高糖、優質品種大力推廣種植;‘桂龍1號可作為優質早熟掛樹保鮮型品種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鄭少泉, 曾黎輝, 張積森, 等. 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龍眼[J]. 果樹學報, 2019, 36(10): 1414-1420.
[2]? 鄭映紅. 龍眼食藥用保健成分及開發利用研究進展[J]. 北方藥學, 2015, 12(8): 152.
[3]? 齊文娥, 陳厚彬, 彭朵芬, 等. 中國龍眼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科學, 2016(8): 169-174.
[4]? 胡桂兵, 鄭少泉, 向 ?旭, 等. 荔枝龍眼種業“十四五”發展思路[J]. 中國熱帶農業, 2020(3): 4-6, 16.
[5]? 王燁熔, 徐炯志, 潘介春, 等. 特早熟龍眼優良單株桂豐早的選育[J].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30): 58-61.
[6]? 劉紅紅, 蔡小林, 潘介春, 等. 3個不同熟期龍眼品種開花和果實發育及落果規律比較[J]. 中國南方果樹, 2017, 46(6): 57-61.
[7]? 潘介春, 朱建華, 朱建武, 等. 早熟龍眼新品種‘桂龍1號的選育[J]. 中國南方果樹, 2017, 46(6): 137-139.
[8]? 鄭金水, 林文忠, 莊衛東, 等. 龍眼新品種古山2號的引種初報[J]. 福建果樹, 2003(3): 15-16.
[9]? 杜麗清, 陸超忠, 鄭少泉, 等. 荔枝、龍眼種質資源描述規范 NY/T 1691—2009[S].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
[10]????? 周煜棉, 蔡小林, 潘介春, 等. 龍眼成熟過程中外觀色澤與品質變化及其相關性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 2018, 46(7): 189-193.
[11]????? 曹建康, 姜微波, 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7.
[12]????? Shi S Y, Wang W, Liu L Q,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ongan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J]. Science Horticulturae, 2016, 207: 160-167.
[13]????? 韓冬梅, 郭棟梁, 潘學文, 等. 不同品種龍眼果實發育進程對其生理落果和熟性的影響[J]. 廣東農業科學, 2011, 38(7): 59-62.
[14]????? 趙智慧, 周俊義. 果樹果實內在品質形成及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2(S1): 111-114.
[15]????? 尚樂樂, 宋建文, 王嘉穎, 等. 番茄果實品質形成及其分子機理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 2019(4): 21-28.
[16]????? 張? 靜. 龍眼果實的成熟生理研究[D]. 福州: 福建農林大學, 2011.
[17]????? 胡志群, 李建光, 王惠聰. 不同龍眼品種果實品質和糖酸組分分析[J]. 果樹學報, 2006(4): 568-571.
[18]????? 李建光, 李? 榮, 韓冬梅, 等. 古山二號龍眼采收成熟度研究[J]. 中國果樹, 2008(2): 42-45.
[19]????? 郭新波, 唐岳立, 孫小芬, 等. 高等植物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代謝調控[J]. 植物生理學報, 2011, 47(8): 731-744.
[20]????? 許家輝, 余? 東, 許? 玲, 等. 晚熟龍眼掛樹保鮮過程中假種皮品質指標的變化[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 33-36.
[21]????? 潘騰飛, 李永裕, 邱棟梁. 果實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研究進展(綜述)[J].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06(1): 81- 84.
[22]????? Baiano A,Terracone C, Peri G, et al.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prediction of physico- chemic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grape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2, 87: 142-151.
[23]????? Abdullah M Z, Guan L C, Lim K C, et al. Th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system and tomographic radar imaging for assess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4, 61(1): 125-135.
[24]????? 高浩祥, 陳? 南, 徐乾達, 等. 不同保藏方式對龍眼貯藏過程中感官與理化品質的影響[J]. 食品工業, 2018, 39(10): 137-141.
[25]????? 鄭賀云, 耿新麗, 姚? 軍, 等. 甜瓜生長發育過程中品質動態變化規律[J]. 北方園藝, 2020(6): 38-43.
[26]???? 姜翠翠, 方智振, 潘少霖, 等. 地面覆反光膜對秋姬李果實色澤及內在品質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 2019, 48(3): 102-104.
[27]????? 林河通, 陳紹軍, 席玙芳. 采收期對龍眼果實品質和耐貯性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 2003(6): 179-184.
[28]????? 薛? 鑫, 石勝友, 侯世奎. 龍眼‘蜀冠ב大烏圓雜交后代果實品質性狀多樣性分析及綜合評價[J]. 園藝學報, 2020, 47(5): 827-836.
[29]????? 韓冬梅, 楊? 武, 吳振先, 等. 龍眼果實貯藏品質理化指標評估體系的構建[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5, 36(6): 39-46.
[30]????? 李躍紅, 冉茂乾, 徐孟懷, 等. 不同產地紅心獼猴桃品質的主成分及聚類分析[J]. 食品工業科技, 2021, 42(10): 222-228.
[31]????? Shi S Y, Chen D L, Fu J X,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ruit quality traits in longan ‘FengliduoבDawuyuan sexual progenie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5, 192: 54-59.
責任編輯:沈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