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101)
奧運會不單單是體育,也包含教育和環保等,奧林匹克運動不斷地進步,成為自身獨有的奧運文化,奧運文化不僅聚集著各種民族的文化,也是整個人類共同的文化寶藏,是世界不斷發展的標記,其展現出人類健康的提升,體魄的增強,展現出奧運精神,重視人類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的茁壯成長。
早在北京冬奧會申辦之初,實現碳中和就是北京冬奧會重要的承諾。習總書記在2021年3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綠色冬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化低碳技術創新,推動實現碳中和,不僅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在要求,更是生態文明思想在京華大地的具體實踐。“綠色奧運”促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國際合作等方方面面,向世界提供一種新型的全球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理念,成為踐行碳中和和生態文明的新典范,向世界展示中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綠色理念與公共產品并舉、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與世界各國協力綠色共筑和諧世界的中國道路。

奧運會舉辦地”六個字不僅承載了奧組委對東道主國家的希望,也肯定了舉辦國的綜合實力。能舉辦奧運會的國家一定是綜合實力強勁、國際形象良好的國家。于北京而言,作為中國的首都和政治中心,集中展示一國政治風貌、文化水平是當仁不讓的。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使我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信任,表明了世界各國對我國進步和發展的認可,對于中國在未來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除了在國際社會上有了良好信譽、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外,冬奧會的申辦對于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也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在牽涉到國家榮譽的重大事件上,每一點進步都會使全國人民矚目。更進一步來說,冬奧會給了舉辦城市一個走向世界的機會,北京作為首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全國人民尤其是首都人民和張家口人民將會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形象,讓世界看到與2022年的北京不同的精神風貌。從政治效益來講,通過傳媒向外界傳遞的信息會形容中國是一個人民團結、國家昌盛、政治穩定的國家。
2022 北京冬奧會的籌辦為世界留下倡導全社會低碳生活方式,創造奧運會碳普惠制的“北京案例”,更為國際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制定了更加全面的標準,并創造了多個“第一”: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型活動可持續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的可持續管理體系;第一個涵蓋奧運承辦全領域,全范圍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第一次將奧運承辦的所有貨物,工程和服務建立環保可追溯機制等。以上的“中國標準”將低碳環保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步驟,不僅為賽事實現碳中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今后的奧運會等大型體育活動做出典范,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和世界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不管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或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皆是源自于歐洲,奧林匹克運動進行著對于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亦是歐洲文化的大面積傳播。就中國即將舉辦的北京冬奧會而言,在文化方面,其是東西方文化的重要結合,可以進行有效的交流、融合以及對話;中華體育文化在不斷形成的過程之中,其本身也是引入西方體育文化,進而加以進行再創造,這是中華文化同奧林匹克文化相互碰撞以及融合的產物。
就思想的角度來看,中華體育精神體現出中華文化的主要內涵,也體現出奧林匹克文化的主要精神,奧林匹克精神主要注重的是競技上的公平以及公正,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公平競爭的精神,其同奧林匹克精神息息相關,由于西方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進一步展開,傳統文化同奧林匹克文化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體現其和平以及公正的宗旨,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公正、民主以及創新的思想。
中華文化具備著奧林匹克文化相關的自由、民主、公正、創新的理念,進而使得中華文化具備了新時代的感受。就價值觀念的角度而言,中華文化則是就選擇性地繼承自身的文化之上,進一步積極吸收了大量的優秀的適合中國的奧林匹克文化;中華文化強化了中華民族整體的競爭與拼搏的精神,進而保有公正以及平等的體育內涵,實現了強大的自由、民主、公正、創新的理念的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重視道德以及品德的統一,展現出真善美的個性,增強人的主要地位,提倡樂觀以及向上的人生態度,積極地將偉大的中華文化展現出來,同優質的奧林匹克文化相結合,進而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七年辦賽,既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在京張大地蓬勃發展的一段歷程,也是京張大地開創綠色低碳發展新局面的重要過程。冬奧的籌辦始終秉承以更快的環境改善進程促進賽區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更高質量的發展水平帶動京冀地區發展的協調,以更強的公眾參與力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理念。以綠色為底色的北京冬奧會,不僅成為京津冀地區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的一次機遇,更是促進北京城市轉型升級邁向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奧林匹克運動與城市和區域發展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的最佳范例。以冬奧為契機,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形成的可操作、可落實、可推廣的“北京標準”“中國經驗”為世界城市以及城市群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經驗和示范。

奧運會對于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也帶來諸多的關注,可是,因為奧運會參與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奧運會的推廣目標上也存在著不同,大體上是積極主動地推廣本民族的文化,進行大力的宣傳,這一點是亙古不變的,因此,以此為目標,需要打造北京作為主要的文化之都,配合一系列有關的政策以及法規進而推進,為中國文化的推廣保駕護航,中國對于奧林匹克精神加以新的補充以及豐富,運用智慧進而形成有關的中國文化產業鏈,增強對中國文化的展示以及傳播,進而形成創意產業的浪潮。
就如今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國家的發展不能缺少文化全球化的碰撞,對于文化全球化來說,是文化普遍性同多樣性的整合,文化作為國家以及民族的重要支撐,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中國文化的推廣可以借由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樹立全新的文化中國的形象,不僅能夠保有本身的民族文化內容,適應文化全球化的發展,也可以增強中國的文化競爭力。
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深入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綠色辦奧理念,將可持續性貫徹在籌辦工作各階段、各環節。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曾表示,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計劃》是奧運會歷史上最完善的可持續性計劃之一。從場館建設中廣泛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到可再生能源運行賽事;從到優化出行結構提供賽事保障到向社會傳遞綠色低碳理念、提升公眾低碳意識等,北京冬奧會不僅為綠色技術在國內的推廣做出了關鍵示范,還將碳減排、碳中和變為大型賽事活動籌辦的“硬指標”,借此換起全球對環保的重視,對低碳、可持續理念的推廣產生巨大引領和示范作用。不僅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而且有利于為形勢嚴峻、關系復雜的全球環境治理提供新思維和新思路,體現出中國政府和人民有能力信守我們的承諾,愿意為全球氣候治理做出積極的貢獻。

2022年冬奧會是我國重要的歷史節點重大標志性活動,是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在新時期下發展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更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契機。首先,構建人來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直指導擘畫2022 冬奧會首要任務和目標的實現。2017年2 月,習總書記在視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再次重申,要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并且代表黨中央明確了“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辦奧理念,這一論述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體育運動領域的具體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涵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不僅是中國人對“可持續”理念最深入的理解和實踐,也豐富發展了國際奧林匹克價值觀,促進北京冬奧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長久遺產的形成。其次,北京冬奧會是弘揚生態文明、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舞臺。當前全球氣候、環境問題持續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特別是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暴發,更加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中國利用奧運盛會這一世界性的平臺,喚醒人們對環境的關切,對低碳、可持續理念的推廣將產生巨大引領和示范作用,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次偉大的歷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