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勝
(秦皇島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3)
(一)什么是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管理是指為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或潛在的問題制定規則的活動。標準化的目的是建立協調高效的管理秩序、有利于管理經驗的總結、提高、普及、延續、有利于按制度辦事可考評。
需要說明的是標準化強調的是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管理過程和行為的標準化,而在具體工作內容上,標準化只是一種指導性文件,為我們的工作提供幫助,防止工作出現偏差。
(二)電廠熱工管理的常見問題
熱工設備維護管理涉及設備繁雜、需要掌握各種傳感器、控制系統、現場執行設備的原理和構造以及繁復的控制策略,出現的問題錯綜復雜,微小的失誤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一個測點、一塊板卡、一套自動控制或一條聯鎖保護邏輯的問題對機組的安全、經濟、環保運行就可能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熱工檢修維護工作人員要求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思考能力以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創新精神。
面對繁雜多樣數量龐大的控制設備和控制策略,要把熱工專業打造成一支專業技術高超、操作熟練、管理有序、規范高效的技術團隊,難免出現以下管理困惑。
(1)新人成長慢。
(2)關鍵技術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大部分工作人員技術水平不足,有些跨專業的簡單問題也需要專項技術能力較強的人員到場作業。
(3)管理人員和運行人員的信任經常建立在對個別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的是否認可之上。
(4)涉及設備和知識面寬,一專多能難度大。
(5)底層作業或管理人員學習動力不足。
(6)工作人員面對自己首次負責的工作時,經常是邊學、邊問、邊干,效率低,且存在嚴重的不可控因素。
各發電企業針對維護檢修中存在的問題,都制定了的相應的檢修維護管理標準,但這些標準是為參加檢修作業所有單位的規范作業制定的,要做好熱工維護檢修管理工作,還需要我們針對自己的專業管理特點挖掘制定更加適合的標準化管理策略,通過標準化達到熱工管理的精細化。
結合熱工專業特點,熱工標準化管理可以從標準化文件體系、知識管理、績效管理、信息化融合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考慮。
(一)標準化文件體系
標準化文件體系是工作過程中行為規范的具體規定,是實現標準化管理的基礎文件,要求內容全面、細致、簡潔、易懂。
熱工標準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管理標準。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稱為管理標準。在一定范圍內以管理活動的共性因素為對象所制定的標準,稱為管理基礎標準;以管理方法為對象所制定的標準,稱為管理方法標準;以管理工作為對象所制定的標準,稱為管理工作標準。
熱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考勤管理、值班管理、班組管理、安全管理、民主管理、設備分工、材料管理、技術考核、衛生管理、圖紙資料管理、設備缺陷管理、設備分析管理、設備臺賬管理等等。
2.技術標準。技術標準是重復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熱工技術標準主要包括各種施工工藝標準、檢修規程、保護聯鎖定值、儀表檢定規程、熱工監督管理規定。
3.工作標準。工作標準主要是制定各工作崗位的管理職責。
4.作業標準。作業標準主要是指為規范員工操作規范而制定的,對各項工作制定的統一要求和規范化規定。作業標準就是施工程序,把它用標準制定下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熱工作業標準主要包括檢修管理、作業指導書管理、故障處理預案管理、保護投退管理、控制系統維護管理、設備巡視管理、計量管理等。
5.流程標準化。檢修流程主要涉及檢修項目策劃、異動、方案、材料計劃、保護投退、缺陷處理、質量驗收、設備巡檢、異常分析、不符合項、設備臺賬、物資報廢、修舊利廢等。
(二)設備分析規范化
設備分析主要是通過規范現場設備巡視,定期查看設備運行數據曲線及相關報警掌握設備運行狀況。
(三)知識管理標準化
熱工檢修的技術特點決定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做好知識管理是解決實現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全面性和缺陷處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做好知識管理的關鍵是知識的共享、傳承、創新。
目前我們管理中常用技術培訓方式主要以集中培訓、師徒培訓、技術問答等常規的方式為主,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遠未達到我們的預期。
班組內技術水平最高的技術人員往往是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同志,他們的出色的技術能力是通過勤奮的學習和努力換來的,所以讓他們主動將自己辛苦學得的知識無償奉獻給其他同事并不能理解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常規的培訓方案并不一定能夠收到良好效果。
知識管理要做到周記、周知、周會、周通,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建立知識庫。
要實現良好的知識管理首先要強調知識的積累,將日常消缺和故障處理經驗以強制性的要求把原因分析和處理方法記錄詳細地記錄下來,關聯到設備臺賬,同時要做到便于大家檢索參考。
將常規的工作內容、步驟以詳細說明文檔的方式編輯成冊,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如DCS 主要操作手冊(如事故記錄打印、邏輯檢查、參數檢查)、閥門調試操作說明、主要保護連鎖邏輯投遞工作單、常見設備故障處理手冊等。
在培訓系統中編制貼近現場工作內容的題庫。
以多種方式激發學習熱情。用獎勵+績效實現知識管理目標。
(四)績效管理標準
熱工相對其它專業腦力勞動工作量比重較大,所以也直接導致其績效考核的難度較大,但其根節主要是如何做一個能讓大家認可的標準。
工時定額是評定檢修工作量簡便易行的辦法,關鍵是制定好工作定額,應以工作的難易程度、工作時間、設備重要性等因素為依據來制定。
檢修工作的好壞在評定勞動付出的同時,必須重點考慮進度、質量、材料消耗、成本等因素。考評物料消耗就要制定標準檢修項目的物料消耗定額;考評施工進度就要關注對計劃節點完成情況;檢修質量的考評重點是作業規范性和質檢點的驗收、修后缺陷(缺陷發生率和重復率)、修前修后性能指標對比;評定工作態度主要以工作相關干系人評價為參考;安全考評主要針對違章作業情況;同時還要兼顧對工作結束后的資料歸檔、規程修編、臺賬記錄等內容的執行情況。
此外,方案、異動、圖紙等編寫和培訓情況都是績效考評的內容。
績效管理的過程應該以一個循環的方式來管理,這個循環分為四個環節,即: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考核與績效反饋。執行好這個循環就會不斷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五)崗位認證
在技術水平的認定上,國家有技術職稱評定體系。但這一體系對職稱的認定與生產實際需求往往相差很大,因為其重點考量的是英語和工作業績,很多時候并不能真實反映技術人員管理維護設備的真實技術水平。
要切實激發現場工作人員學習和鉆研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建立貼近生產實際的崗位認證體系。基本思路如下:制定現場設備管理具體技術要求清冊,每項技術按難易程度制定分值,所有檢修工作人員按已掌握技術的深度和全面程度進行評定,同時建立培訓體系并制定技術崗位規范,形成合理的激勵機制。
這里重點說一下培訓和考評體系的建立,要實現其它認證目標就要給員工創造一個最貼近工作實際的練習和培訓環境,從而實現快速入門,突破原來師傅帶徒弟,主要通過檢修實踐進行培訓的傳統模式。我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備件和冗余設備建立仿真條件,如將DCS、PLC 備件組裝成最小系統進行系統維護、組態聯系和培訓;利用執行器備件進行閥門調試培訓;利用廢舊執行器、儀表進行拆解培訓;甚至還可以利用運行仿真機模擬熱工控制系統故障,進行故障分析、處理演練。同時利用這些設備進行實際操作考評,以真實操作評定技術掌握情況。
標準化管理制度體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進行高效的閉環管理。信息系統就是要充分體現標準化制度體系的內容,留下痕跡、方便查詢、提升效率、減少人為因素對管理過程的影響方,讓工作人員在工作前和過程中了解每一項工作需要執行的程序、內容、要求。
(一)知識管理方面,知識管理不是簡單經驗或故障處理記錄,要實現知識的積累和傳承,就要考慮如何發揮廣大生產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將本單位所有時期的全部經驗輸入到系統中去,還要考慮將其他單位典型的經驗教訓放入其中。同時設計生產技術人員學習和考評方式。
(二)績效管理方面,績效管理是需要多維度考慮的問題,要體現績效考慮的公平、合理,就要盡可能多的實現績效評定的自動化,減少感性評價。如工作量由工時定額產生;材料消耗有材料領用和退庫情況核實;檢修進度指標由檢修管理系統的進度管理節點產生;檢修質量則從檢修管理系統的質檢點驗收情況和修前修后性能對比指標以及缺陷發生率產生;安全管理可以通過安監管理系統得到安全違章和處罰情況;資料歸檔則有檔案室確認產生,圖紙、規程修編由專業主管審核確認產生;培訓管理以培訓考評成績為依據,通過對以上績效指標的自動統計,績效信息管理系統就可自動實現熱工檢修績效管理的考評。
(三)技術管理方面,一是建設好熱工技術監督管理,實現現場儀表和實驗室標準器具校驗周期、定檢單、維修、更換、報廢的標準化臺賬、規范化管理流程;實現DAS 測點完好率、自動投入率、自動調節品質的性能指標的自動統計。二是通過對關聯數據的歷史數據統計、對比完成熱工傳感器和各種執行機構的狀態分析,實現熱工設備的故障預警。
(四)建設技術文檔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圖紙資料電子圖檔化,實現技術資料開速查詢和歸檔的規范化管理。

圖1
熱工標準化管理是一個循環完善的過程,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利用好各種設備、人力資源,努力挖掘創新點,抓好日常工作落實,才能不斷提升管理整體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本文主要是本人在熱工檢修和管理以及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路,由于水平有限,難免在某些定義和表達上有不妥之處。希望本文內容能為電廠熱工管理工作標準化提供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