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貞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國餐飲業持續保持著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根據《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產業收入從1978年的54.8 億元到2018年的超過4 萬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餐飲業的持續發展中,餐飲管理人才需求龐大,人才缺口表現巨大,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承擔著為餐飲行業輸送高質量人才的使命。而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這也成為了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為深入貫徹會議精神,各專業課程教師應主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創新思政教育方法,提升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對未來就業較長期的系統計劃,包括職業的定位、未來就業目標的確立和實現路徑三方面的要素。目前大學生普遍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深,不夠清晰。雖然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中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課程體系中,但普及力度不足,開課效果不佳,大多數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依舊認識不夠深入,停留在概念表層。在筆者針對凱里學院大二旅游類專業學生的隨機抽查中,有一半左右的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沒有清晰的人生職業規劃,對未來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認識。
餐飲課程將實踐操作與當前餐飲行業發展前沿有機結合,以“掌握技能、培育管理,塑造人格”為教學目標,在餐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更好地梳理學生的職業規劃路途,增強學生在未來就業時的競爭力。
高校教師面臨教學和科研兩重任務,重點放在專業教學的成效上,對思政教育認識不足,在講授時更重視的是專業知識的講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教學方法也多為傳統的理論講授法,對學生的職業品德和素質的培養較少涉及。在專業課程建設中,把課程思政理念作為要求,有助于促進課程的教學改革。
餐飲課程屬于應用型課程,面向的就業崗位多為服務性質的工作,對學生的專業素養要求高。餐飲課程對接餐飲市場的人才需求設置教學內容,通過餐飲企業基本的運營模塊,將理論與實踐加以整合,為餐飲企業培養職業餐飲人。
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導向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專業素養的提升,樹立餐飲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培養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團結合作、勇于創新、奮進不懈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實施者,是實現思政教育融入課程的關鍵。培養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首先要讓教師自覺保持思政理念,主動融入課程教學。
為將“課堂思政”理念落到實處,分院組織各專業優秀教師組成指導團隊,以專題培訓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培養,各教研室教師在集體備課時特別對課程思政做相關討論,教學督導在評課時把思政教育理念作為一項占比重的評分項目,學校組織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等方式,把課程的思政理念融入課程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抓實抓好,讓專業老師們在備課時習慣性深度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資源。
餐飲課程的人文屬性較為明顯,思政教育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同時,還包括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等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講述餐飲發展歷程的教學內容時,通過中外餐飲業發展路線對比,我國餐飲業的百年老字號品牌故事等,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們由衷感嘆我國傳統文化的燦爛,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的民族精神。
文科專業的學生大多感性思維強于邏輯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教師一言堂或者說教式教學,要善于通過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經歷,引導學生自己領悟,形成新認知。思政元素在餐飲課程教學中運用恰當、適當,這樣才能切實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施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營造出課程思政的氛圍和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的效果。
比如,教學中善于運用案例討論、影像視頻等方式,將一名高質量餐飲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勤奮、創新、敬業等基本素養貫穿于專業課程,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樹立崗位責任意識。此外,邀請行業專家或優秀畢業學長學姐來校內講座交流,向同學們分享自己成功的經理,講述自己的學習歷程,交流在工作中國如何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情操獲得相應的收獲,以榜樣的親身經歷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更突顯專業思政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餐飲服務與管理》是旅游類本科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主要針對餐飲企業的整個運營、管理、服務過程開展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餐飲企業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工作過程。餐飲危機管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章節內容,主要講述餐飲企業的危機預防與處理程序,培養學生餐飲危機問題的應對和處理能力。本次課通過案例教學、情境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餐飲企業的危機管理是什么,怎么處理,怎么預防的一系列過程。
1.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熟悉并了解餐飲危機的概念及類型,掌握危機管理的相關標準,明確危機管理的前中后階段的預防,當危機發生時,能遵循正確的處理程序作出恰當的反應。
2.思政育人目標
通過教學,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提升學生的危機意識;在相關問題情境中,要求互幫互助,嚴格規范操作,樹立學生“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責任心,培育團隊協作、同心同德品質。

教學環節一:課前準備。
第一,提前學習。課前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發布該部分的學習資料,并布置課前任務。通過將理論知識點前移,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第二,提前分組。課程開課前將班級分成6 個小組,各組安排好組長。在開課前5 分鐘,各組做好班前會召開,讓學生認識到餐飲業運營前的準備工作的重要性。
環節二:課程導入。
課堂案例討論:“菜里的煙頭”,要求各組閱讀案例,并開展討論,然后小組綜合意見進行匯報。通過引出該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國相關法律知識。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第二層面提出“法治”,提到我們每個人都要懂法、守法,在職業生涯中也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懂得如何保護顧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損失。在講述案例的同時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學會通過法律去解決相關問題更為恰當有效,同時進一步認知餐飲衛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環節三:情境討論。
通過下發各組餐飲中的危機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及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求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理念。
環節四:情境解決。
讓學生分組演繹情境及處理過程,培養學生問題處理能力。大學生有時認識問題顯得較為偏激,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自己的人生成長經歷,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社會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技巧。
環節五:評價。
培養學生評價自我的意識,同時學會客觀評價他人。
學生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學習者、感受者、獲益者,課程的評價應基于產出端學生的考查,注重學生學習獲得感的理性維度。在課程評價中,設計評價表,評價要素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其中,同時各組委派代表作為評價人,共同參與課程的學習評價。
整個課程的設計將理論知識點前移,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學習,熟記本節課的知識點,從而更好、更快地進入課堂的教學。學生課堂表現總體比較活躍,參與度比較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問題營造教學情境,設計融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分工及檢查表的填寫,很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專業教學重點及難點,對學生進行了愛學習、團結協作、法律意識、社會主義價值觀、學習態度和理念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由于本人對課程思政的學習和理解還不夠深入,在今后的專業教學工作中要繼續挖掘思政內容,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