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山東 日照 276826)
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一般開設三個學期,每個學期72學時,共計216學時,課程發展多年已形成固定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足和問題。
實際授課過程中,商務英語聽說課程變成了聽力+口語課程,老師更側重于學生聽力的訓練,課堂活動只局限于播放課本聽力材料和講解聽力技巧,忽視了對學生口語的訓練。實際課堂中,教師只是照搬書本上的情景練習,盲目地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薄弱,學生對于這一類展示環節參與度不高。因此,課堂氛圍不活躍,很多情況下,老師在唱獨角戲。
從事教授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老師,大多數為英語專業出身,不具備商務專業背景知識,也沒有企業實習或工作經歷,實踐能力不足。因此,授課時很難將課程相關的商務知識講解清晰和提供真實的企業案例供學生分析和學習。
商務英語聽說期末考試采用考試的方式,考試內容一般為聽力測試。沒有兼顧到學生口語能力測試,本門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實際商務交際能力,這種傳統單一考核方式與實際的應用需求脫節。
針對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現狀,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生學習特點,筆者構建“ 動機激發·理論學習·情境模擬·實踐鍛煉”的“PPTS 教學方式”,旨在打造“英語+商務”復合型人才。
“PPTS 教學方式”分為四個環節:第一個“P”代表:Perception:指課前到企業實地參觀,激發學習動機;“T”代表 Theory:指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模塊;“S”代表 Simulation:指為職場情境模擬模塊;第二個“P”代表 Practice:指企業實踐鍛煉模塊。
首先,帶領學生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就業前景、行業發展現狀和專業人才需求進行調研,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其次,帶領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地參觀,深入了解產品生產過程和實際業務操作,增加感性認識,為接下來課上的理論學習環節奠定基礎。
課前學生通過MOOC 視頻、教學PPT、教材、教師錄課等材料自主學習每節課重點和難點;課上老師講授單詞、特殊句式、聽力技巧、語音知識和商務理論知識等,解決學生課前疑難問題和傳授新知識;課后通過教師在線答疑、朋友圈單詞打卡等活動,鞏固課上所學知識;課前預習、課上聚焦重點和難點和課后鞏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和學習效果。此外,邀請企業導師進入課堂,講解商務知識和分享企業生產實踐經驗,及時將行業新知識、新技術融入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企業導師進課堂活動有效地彌補老師商務理論知識缺乏和實踐不足的問題。
教師根據實際案例和商務熱點話題設置商務情景,向學生提供商務著裝,借助情景模擬3D 實訓室、FiF 口語訓練平臺和iSmart 外語教學智能平臺擴展多模態浸潤式學習環境,以情景體驗、口語訓練、實踐演練為路徑,進行對話訓練、文化體驗和實戰模擬,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參與度和自信心,從而提升外語語言學習成效。
企業導師將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商務工作,如回復詢盤和還盤郵件,設置為教學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挑選優秀的郵件直接發送給客戶,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商務活動中,體驗順利交單的喜悅之情;此外,積極聯系校企合作單位,提供頂崗實習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商務場景中,在實操中熟練掌握詢盤、還盤、下單、合同起草、支付等整個業務流程。實踐鍛煉環節旨在夯實學生商務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能力和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
該教學方式動機激發、理論學習、情境模擬和企業實踐深度融合,切實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重考核方式,如筆試、口試和技能操作相結合,筆試更注重聽力能力和商務知識的考核,口試側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考核,技能操作側重學生商務技能的考核。此外,更強調過程考核,考核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態度、課中參與、課后作業、實訓任務等進行評價,引入網絡教學平臺統計數據,統計出勤簽到、課堂活動表現、作業、考試等過程性考核數據作為重要依據之一。
以《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第三版下冊第三單元“詢盤”(Making Enquiries)為例,進行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該主題的教學目標圍繞“聽”與“說”兩個核心問題進行:“聽”—辨析相近音(如simple 和sample),“說”—掌握交易磋商中詢盤的實用句型和熟練運用所學的商務知識能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筆者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導學、課后擴展。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學和完成線上測評,了解本節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課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聚焦重難點,通過視聽內容的呈現和商務情景的創設,采用模擬訓練和實訓等任務引領的教學模式來拓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動化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課后教師通過微信和QQ進行線上答疑,解決學生疑惑,鞏固所學內容,為下一次課做準備。
1.教師課前將預習任務清單和教師自己錄制的微課視頻、課件、PPT等教學文件在學習通上發布,學生根據清單完成相應的任務點,觀看詢盤視頻、學習相關單詞與表達、參與話題討論和完成線上聽力測試,老師課前統計和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
2.教師查看學生線上課前測評的答題情況,對測評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和調整授課重點。
課中學習從“創(情景)-測(單詞)-闖(聽力)-說(對話)-仿(職場)-連(導師)-評(結果)”七個環節入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合作,逐步深入,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1.簽一簽
通過學習通設置簽到問題,學生進行投票進行簽到。如:National tea output exceeds its sales? A:yes B:no
2.看一看(導入環節)
播放企業導師視頻,企業導師為茶葉經銷商,由于一帶一路政策,中國茶葉被銷往世界各國,該企業收到很多國外的詢盤,企業導師發布討論問題:What is an enquiry?。通過企業專家視頻導入課程,讓學生了解全國茶葉銷售情況和茶文化,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3.測一測(單詞闖關)
老師利用Quizlet 或Kahoot 軟件發起線上測試,學生需要將單詞與對應漢語意思進行匹配,最快完成挑戰的人為最后的勝利者,旨在通過游戲的方式檢測學生詞匯的掌握情況,為接下來的聽力訓練,掃清障礙詞。
4.闖一闖(聽力練習)
教師在學習通上發布聽力習題,并設置關卡,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聽力測試,并上傳答案。如果學生錯誤率較低時,學習通會提醒學生重新作答,否則無法進行下面的任務。提前完成的學生可提前進入下一個聽力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及學習步伐自行調整學習進度,提高了學習效率。運用游戲闖關的教育理念,將枯燥的聽力練習變成一次次闖關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5.說一說(口語練習)
學生需運用“外研隨身學”軟件,對學過的句型進行語音檢測。學生播放口語練習中的句子,然后進行跟讀,隨后AI 會對口語水平評出相應的分數。隨后,需兩人合作,每位同學將自己的句子外放給自己的搭檔聽,搭檔聽完后需給出意見,在聽取建議后,學生需要再次進行檢測,看成績是否有提高。
6.演一演(情景模擬)
學生根據老師設置的商務情景,進行分組討論與模擬,各個小組借助3D 虛擬實驗室,模擬商務環境,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和老師點評各個小組并通過投票的方式評價各個小組的作品。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本次練習任務,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又加強了學生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
7.連一連(連線企業導師)
企業導師講解實際貿易活動中如何進行詢盤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答疑學生疑惑,并發布任務:課后運用今天所學的商務知識錄制詢盤的視頻,視頻內容需要包含中國特色或密切聯系時事政治。
8.評一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
發布量表學生對自己的這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老師會根據后臺數據和學生表現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和點評,企業導師根據學生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分,實現多方評價。
1.發布思考題:一般詢盤與具體詢盤的區別和詢盤信函的格式要求;
2.讓學生在朋友圈堅持每日單詞打卡,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線上批閱學生作業與線上答疑。
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活動貫穿動機激發、理論學習、情境模擬及實踐鍛煉四個環節,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時間和空間限制,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此外,授課過程中靈活使用泛雅平臺、學習通、智慧樹和雨課堂等多個網絡工具進行溝通,為線上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保障。線下部分,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實習,讓學生切實掌握商務英語相關技能。線上線下教學深度融合,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本門課利用學習通、問卷星、FIF 口語測試軟件、視頻、情景模擬3D實訓室等信息技術手段,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技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設計為游戲闖關,學生在每個環節測試時,需要達到額定的分數,如果未達到,學生不能解鎖下一環節的任務。學生通過投票選出“心目中最棒的團隊”,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進行評比,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語言浸潤式的智慧型課堂、知識遷移型有效課堂、角色扮演式的體驗式課堂解決聽說重難點。教師設計視聽說等多模態浸潤式、游戲競賽式等多種語言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語言,運用語言解決職場實際問題,邊學邊用,進一步提升真實情景中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承載的價值目標和準則以高效、生動和具體的方式有機融入到課程內容中。例如,教師在講授外貿專業知識時,穿插講授國際國內形勢,引導學生從一帶一路、大國擔當等方面深入思考,指導學生們深挖資源。例如,講解工廠參觀單元時,布置“我為國貨代言”任務,為國貨企業設計海報和制作英文宣傳片,并通過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推送,樹立民族品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