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統一戰線工作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直接反映國家、區域、高校對人才、創新、發展“三要素”的認知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統戰工作促進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需從人才培養、制度創新、宣傳交流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關鍵詞:統一戰線;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人才
為了限制我國科技的發展,西方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簽訂了《瓦森堡協定》,禁止向我國出口高尖端技術。2020年9月,美國宣布高端芯片禁令,再次給我們在關鍵技術領域科技創新敲響了警鐘。由此可見,凝心聚力創新科技發展已經刻不容緩!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文件中,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盵1]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大灣區高校應著力培養科技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市場協同創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統一戰線工作融入科技創新的長效機制目前有待探索。
本文以統一戰線工作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戰工作、“人才、創新、發展”三者關系的重要論述為理論基礎,根據當前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科技創新型人才的情況,將高校統戰工作與大灣區建設結合起來,并強化高校統戰工作的主導作用,一定程度豐富和發展了大灣區建設的內涵和外延。
舊金山灣區的教育優勢和人才儲備是其長期保持為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的最核心要素之一??v觀舊金山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本地高等教育機構對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美國的舊金山灣區,擁有80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和多個國家級實驗室[2]。由此可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應用。
高校統一戰線工作部門能夠有效凝聚黨外高知群體,并將其能量發揮到最大。在黨外高知群體中,不乏具有豐富知識技能的杰出人才,能在某個專業領域不斷創新。通過高校為載體,匯集黨外高知分子參與到灣區建設中來,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做貢獻。
為了充分發揮高校統戰工作在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實現。
一是轉變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浉郯拇鬄硡^高校應根據“雙十”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合理規劃各自優勢及學科專業特色,鼓勵學生將科技創新基礎理論知識與產業發展動態結合。充分發揮統戰工作凝聚力量優勢,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建立國際化、高質量的大灣區高校集群,推進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重點積極推進教育綜合改革,著力培養一批國際化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此外,還要促進粵港澳學術界與工商企業界、勞工界、專業服務界等建立聯系機制,擴大大灣區建設中的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創新人才的優勢。
二是完善體制機制保障,充分釋放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的科技創新可持續支撐力。健全高校統戰部門工作機制,加大保障黨外高知群體參與灣區建設力度,使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的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得到充分釋放,系統破解制約粵港澳三地之間高校合作辦學、人才流動、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障礙,重點面向廣東省“雙十產業”,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才計劃,加快形成快捷、高效、便利的人才服務體系,探索出臺跨境使用科研經費的措施和與制度,促進人才、智力、科技、市場等創新要素有機結合,形成長效機制。
三是加大宣傳交流,著力營造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良好氛圍。高校統戰工作要廣泛借鑒國內外區域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合作發展、協調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不斷總結、提煉、創新、實踐,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打破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在聯動、合作、協調、交流過程中的體制壁壘,通過政府或高校官網宣傳,以及通過宣講會、學術論壇、暑期學校、講座、沙龍、新媒體等方式,宣傳服務灣區建設,吸引黨外高知分子更加積極參與灣區建設。黨外高知群體應自覺提高思想覺悟,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增強自身服務能力,自發為灣區服務隊伍代言,為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統戰工作優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是實現科技強國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中國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面對科技創新的長期性、艱巨性,高校統一戰線工作要通過凝聚高校高級知識分子力量,緊密圍繞“人才、創新、發展”三要素,通過轉變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觀念和目標、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加大宣傳交流等路徑,為加快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廣東省科研管理研究狀況分析,梁志成,《中外交流期刊》,2019.
[2]粵港澳大灣區高??萍紕撔滦腿瞬排囵B的探析——基于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劉勝,《廣東經濟期刊》,2018
作者簡介
邱英尤(1990—),男,漢族,廣東韶關人。碩士研究生,思政教育,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東省廣州市,5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