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項目以推廣傳承廣西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日為目的,在UI設計課程“岜樂APP”的基礎上,以UI交互為視覺表現,來詮釋廣西三月三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與民族理念與內涵,使現代的各個年齡階層的人達到與廣西傳統文化的感官體驗與互動,從而得到大眾對廣西“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日的核心價值與文化傳承的認同。
關鍵詞:民族;傳統節日;UI設計;傳承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首次設為全區公眾假日。多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統籌部署“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各種活動的開展,“壯族三月三”已發展成為廣西各民族乃至全中國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成為各族人民共享共樂的精神家園。
前期準備:
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實施計劃。收集廣西三月三文化傳統節日資料,結合歷史文獻,收集三月三民族設計元素,思考廣西少數民族節日如何用民族視覺元素表現,并進行針對目標人群分析,通過網絡的平臺收集資料,與中國其他傳統節日進行橫縱對比,并進行對廣西傳統節日進行SWTO分析,確定民族元素創意風格及表現形式運用到UI交互中。
項目研究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本項目立足于國內外已有的UI界面設計研究的基礎上,思考和探索UI的視覺動態體現。目前國內部分大型互聯網公司會針對一些專業美術院校的進行校園招聘;除此之外,國內有很多UI設計的培訓機構也在為企業輸送人才,但培訓能力參差不齊;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轉型為UI設計師。近兩年都開設UI設計課程專業。與UI研究和論述很多,優秀的UI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單單地只是側重于平面的視覺設計,多維推廣交互和移動交互平臺的迅猛發展,使得UI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變得趨向動態形式。未來的視覺傳達設計一定是多維度多方向多動態形式的“視覺傳達設計”。而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的介紹設計,文化推廣在全國推廣較少,宣傳力度較小。基于其落地于歷史悠久的八桂大地上,具有鮮明獨特的民族特色個性,并有著民族音樂作為背景,因此本項目將其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提取加工,通過民族視覺元素結合三月三的特點,進行UI設計與視覺設計結合,最大限度的傳播廣西傳統民族文化的豐富民族理念與內涵。
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從傳統節日故事下手,翻閱中國故事典籍、查閱相關資料,明確好大方向,再從大方向入手一步步的開展工作。團隊成員在項目初期確定UI設計方向以廣西名族節日三月三入手,有目的性地查閱好相關文獻,廣西傳統紋樣,挖掘本地區民族元素,提煉民族特色內涵并運用到移動終端界面設計,賦予傳統民族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嘗試新的視覺傳達形式。確定好UI設計方向和主題后,構思整體UI設計的風格和三月三民族節日的表現形式,通過圖形的方式將民族節日表現出來,在UI設計中,在設計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反復檢驗UI設計與交互視覺是否做好銜接,方案實施與尾聲與指導老師或本校UI設計老師反復交流,以保證UI設計與交互視覺最終效果能夠準確體現廣西傳統民族節日“三月三”的理念與內涵。互相學習交流,協作探索,以求突破創新,獲得進步。
執行情況
(1)通過外出采風學習貼近生活,收集民族元素和生活元素,感受民族傳統文化;同時參加相關設計、藝術等展覽,汲取不同的藝術領域和表現手法。
(2)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收集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故事、傳說、節日活動、節日服飾、人物形態等各類視覺元素,以豐富作品創作的內涵。同時參考前人創作的傳統壁畫、年畫、國畫等作品,汲取其藝術精華,進行舊元素的提煉和創新。
(3)小組內反復進行討論,探討插畫表現的技法、構思創作構圖、提出圖像內容的創意、選擇適當的視覺元素,并詢問導師意見,通過師生交流逐步完善作品創作方案。
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要內容及結論
以現代元素,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和人民不斷提高的文化素質,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傳統禮儀和生活方式,更深層次的挖掘出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在UI設計中,在設計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反復檢驗UI設計與交互視覺是否做好銜接,方案實施與尾聲與指導老師或本校UI設計老師反復交流,以保證UI設計與交互視覺最終效果能夠準確體現廣西傳統民族節日“三月三”的理念與內涵。互相學習交流,協作探索,以求突破創新,獲得進步。
項目創新點與特色
中國傳統節日積淀著深厚的華夏文化。年輕一代對傳統節日的淡漠和忽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本土文化遺產的部分揚棄。團隊大膽嘗試在傳統民族文化中加入現代元素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民眾喜愛傳統節日;用有趣的圖形形式創新文化內涵,挖掘傳統節日在新時代的價值,結合時代條件,可以拓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延、豐富其內涵,讓其永葆青春活力。因此本項目旨在以設計的力量,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重新喚醒傳統節日的儀式感,使傳統節日能更好的融入現代生活,提升和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同時本項目結合相關比賽進行研究和創作,很大程度上適應了專業學習的要求,通過以賽促學,項目結合專業賽事,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切實達到了創新實踐訓練的目的。
實踐效果或應用情況,社會影響等
第一,完成系列ui界面的設計作品,每個系列插畫作品均包括春節、元宵、中秋、重陽四個傳統節日。在界面設計完成的基礎上進行ui潔面的應用設計和衍生品設計,如郵票、明信片、賀年卡等。
第二,作品參加包豪斯設計獎、山西設計獎等比賽及其他專業賽事,以賽促學,用比賽檢驗作品和成果。
第三,通過此次項目的時間鍛煉,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現代圖形創意設計語言,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以及傳承,為以后專業實踐和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通過作品的推廣,提升將傳統節日記憶化為視覺沖擊,讓創意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全球化的力量。
第四,通過此次項目的研究和創作,得出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元素的圖形創作中技法、設計語言和材料的運用、圖形設計創意的提煉等相關方法論的系列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蘇文芝.UI設計中用戶體驗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7,01(2):66-67.
[2]周玉成.傳統元素在UI設計界面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8.03:35-36.
[3]黎煉.論“壯族三月三”節慶的保護傳承及可持續發展[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8.02
作者簡介
楊燁杰(2000),男,漢族,安徽省蚌埠市人,學生,本科在讀,單位: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作業,研究方向:品牌形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