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建構的邏輯起點,勞動教育一直受到人們重視。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教育的教育任務。認識勞動教育在五育中的基礎位置,讓勞動促進德智體美四育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人才。
關鍵詞:勞動;勞動教育;五育;全面發展
勞動作為人改造自然的能動性活動,創造了人類本身,也創造了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勞動托起中國夢”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1]明確了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務。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教育而言,勞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勞動教育是唯一直接通向勞動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2]在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培養中,勞動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礎。勞動的過程是將體力和腦力有機統一的過程,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教育功能,因此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高度融合滲透。
一、在勞動中樹德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歷來重視勞動教育,而勞動本身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美德。《朱子家訓》開篇就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勞動詩歌中也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的良言。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3]可見愛勞動、勤勞動從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美德,人人都應注重勞動美德的培育,完善勞動價值觀,明白勞動對社會的重要性。但僅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而缺乏勞動實踐,猶如空中樓閣。真切地參與到勞動中,才能培育愛勞動的美德品質。
人在世界中勞動,勞動是人融入世界的實現方式,也是道德的踐行方式。所有的美德都經勞動得以踐行和作用于外物,未能踐行的美德好比寫在紙上的美德,失去了其現實價值和意義。例如社會公益性勞動,通過身體力行的參加公益活動,能增強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其社會公德素質。換言之,善行即為德行的實踐。同時,真切的勞動更能讓人體會“一粥一飯之不易,一絲一縷之艱辛”的道理,養成尊重勞動者和勞動成果的良好品德。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這些精神都需要在勞動中得以踐行、磨礪,將勞動教育與文明修身相結合,在勞動中樹德。
二、在勞動中增智
人在勞動實踐中積累經驗、匯成知識,知識指導人的勞動,兩者相互影響促進,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人類的一切智慧都源于勞動,源于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動性活動。從自然科學、天文科學,到社會學、文學、各種技能技術,無不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逐漸積累的。勞動是人與物質世界之間關系的復雜運行,決定了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習勞動、生產實踐、科學實驗,讓人更好的認識世界,掌握物質世界運動規律,豐富人類智慧。
反之,人們習得的知識,也需要在勞動實踐中得以檢驗、修正。只有在真切的勞動實踐中,人們才能真正掌握指導工作、生活的各種勞動技能。如果一切的學習脫離了勞動、脫離了生產實踐、脫離了生活實際,那么這些知識不過是井底之月,可望不可及,并不能真正為人們所用。而知識習得本身也需要腦力和體力付出。對于重視智力教育的學校教育,更應該注重勞動教育觀的培養、勞動教育活動的實施,讓學生在勞動中增智、全面發展。
三、在勞動中強體
科技文明的進步,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但是,由于體力勞動減少、體育鍛煉不多,現在很多大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程度都有所下降。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體質狀況不僅關乎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也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而參與勞動實踐,無疑是一種身體修行的方式。因為在勞動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全身協調各個身體部位,調動身體器官的力量,實現強生健體。而且適度的勞動鍛煉,還能使人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馬克思就曾說過:“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人的全面發展自然離不開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
四、在勞動中育美
美育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育,那么如何認識美、如何創造美?這些都離不開勞動。如馬克思所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5]誠然,勞動也創造了美,勞動實踐是美育踐行的載體。人類的音樂、繪畫、舞蹈、文學等其實都是人在勞動創造中賦予客觀世界以美的意義,所以通過勞動實踐可以創造具有審美意義的對象。人類在這些領域的創作創新就是在進行美育實踐,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同時,美育的踐行也能反過來鼓舞人熱愛勞動,提升技能,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創作。因為“勞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審美活動,為審美教育提供了實踐場域;勞動者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實現了對勞動對象的塑造,也塑造了美的人”[6]以勞可以促美。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鼓勵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力量。而勞動在五育中如此重要,我們必須把勞動教育融入教學、實踐、就業的各個環節,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形成,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報,2018年9月11日.
[2]周光禮.勞動教育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N].光明日報(京),第2020.7.28期.
[3]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1.
[6]楊曉慧,黃君錄.高職院校勞動美育體系構建:目標、重點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2):72.
作者簡介
王小浪(1989-),女,漢族,四川達州,思想政治專職輔導員,碩士研究生,英美文學方向,西華大學,四川省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