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瓊
摘要:在開展居住空間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專業課基礎知識,同時能在再參與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居住空間設計的流程以及相關知識點,提高設計水平,為今后走入職業崗位夯實基礎。本文將主要就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分析,提出筆者的教學策略思考。
關鍵詞:居住空間設計;教學模式;開放式;實踐研究
前言
對于設計類專業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打開思路,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空間,在教學的過程中,從人本主義的角度構建理論模型,打通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通過課本掌握學習方法,適應社會需求,開放式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習不再刻板生硬。居住空間設計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學習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設計理論,也需要在設計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考量、關懷以及行為,所以應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達成設計教學的目標,并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人與物、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的關系。
一、開放式教學課程目標定位
在開展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之前,教師要對該課程進行科學的定位,這樣才能夠確保所有教學動作緊緊圍繞核心課程有序開展。教師要認識到作為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居住空間設計課程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達到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標準,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要考量到當下裝飾企業的發展,需要從職業能力的角度出發,圍繞崗位典型工作流程,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過于偏重理論教學的話,則會造成學校教學和實踐脫節。對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室內裝飾設計員的職業崗位要求,對比行業以及當下企業的用人風向,以實際工作過程作為參照,對學生進行能力構建[1]。
對開放式教學課程目標定位時,也可以引用項目任務驅動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情景組織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課程體系分解為設計方案模擬以及設計方案訓練兩大模塊,讓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了解到實際居住空間設計的工作流程,讓學習內容更貼近市場需求,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校積累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更好地實現就業。
二、開放式教學課程內容安排
從當下市場對于居住空間設計人才需求的角度進行課程安排時,教師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要讓學生針對項目進行模擬設計,此項目指的是學生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居住空間的設計項目,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備選,提高項目的真實性以及學生的身臨其境感。項目要有背景,也要有客戶的需求、預期效果、投入資金、裝飾風格等要求,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該項目的模擬設計。學生此時不僅僅是學生,而是變為實習設計師,在模擬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像是業主,既要對學生提出要求,也要轉變思路,讓學生能夠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這種項目模擬訓練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到項目的設計流程,并在情景體驗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在理論和實踐知識層面存在的不足。
第二,進行企業項目設計方案訓練,這種教學方法也是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精髓,教師要通過模擬項目訓練的方法,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室內設計流程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到企業中,完成真實的設計項目。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項目需求,給予學生指導,尤其是在現場考核、測量、方案設計、溝通等方面,提高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真正解決實踐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為后續工程實施積累施工經驗[2]。
第三,開放式教學課程實施過程在進行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最佳教學模式及為應用開放式教學。教師在推進開放式教學模式時,要按照科學的教學步驟逐步推進。
首先,在設計準備階段,學生要能夠明確本項目的設計主題以及設計風格,考量到居住空間對家庭氛圍的影響,確定設計風格、結構、空間功能等等,并對上述要素進行仔細分析與推敲,熟練繪制平面布置圖,在圖紙中劃分出空間、組織以及功能分區。學生在進入到設計公司之后,公司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負責真實項目中的不同部分,接到項目之后,學生需要按照科學的工作流程推進,先收集業主需求以及戶型信息,對現場進行測量,繪制平面草圖,收集完信息后,在小組內討論出合理的平面方案圖,與公司設計師進行溝通。
其次,業主初步溝通階段,設計師需要與業主進行溝通,這也是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開始,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業主的修改意見,了解業主投入資金情況以及對裝飾材料的選擇,學會聆聽也意味著在完善方案時更有效率,聽取和分析需求也是學生要掌握的重要溝通能力。
第三,方案設計階段,具體的方案設計涉及到平面布置圖、天花板布置、立面圖等等,整個過程都需要圍繞著業主的實際需求進行修改以及補充,最終由公司設計師定奪。學生要了解室內裝修各個環節的分類以及功能要求,在整體設計風格的指引下,熟練運用空間色彩材料,對上述功能模塊進行認真剖析與設計。
第四,與業主進行深度溝通,此階段的溝通將會進一步細化業主的實際需求,學生需要在設計師的指導下,再一次根據修改意見重新調整,繪制出更符合業主需求的整套設計方案,同時也要考量到裝修材料、室內照明以及裝飾形式,控制經濟成本,達到雙方滿意。
第五,方案表現階段。在經過了前期足夠的溝通以及準備之后,業主和設計師之間要再次確定設計方案,由設計師完成設計施工圖和效果圖交付業主,出現意見后,需要再次修改。
第六,課程評價階段。上述過程基本已經涵蓋了居住空間設計的實際工作流程,為了幫助學生更快提高,教師要認真對學生作出課程評價,參考專業人士的意見,也要讓學生進行互評以及個人自評[3]。開放式教學模式也創新性地融入了企業設計師和業主的評價部分,來自這兩方的評價能讓設計項目和教學評價更加真實有效,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讓居住空間設計這門課程更加全面公平,讓學生了解到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而針對性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居住空間設計課程進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能夠切實提高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的局面,走出了封閉的教學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實際項目,并在這種開放式教學體系的帶動下,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價值,所以教師需要進一步落實開放性教學,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層面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欣."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中的創新運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8,(012):68-69.
[2]鐘梅.地方文化在地方高校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探討[J].藝術品鑒,2019(5Z):343-344.
[3]陳雅婧.基于項目導向的《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改革與實踐[J].磚瓦,2020,No.389(05):201-203.
項目基金:《室內設計I》一流課程項目(2020zdpykc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