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岸 邵云 冉蛟蛟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在近些年來迅猛發展,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在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大學生中得到高度認可。然而,互聯網金融產品在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隱患。本文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通過探究大學生使用花唄的現狀,深入分析大學生非理性的螞蟻花唄使用行為形成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以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及財務觀念,建立合理信用消費理念,維護自身信用。
關鍵詞:花唄,大學生,消費觀
引言:
隨著“互聯網+ 金融”的快速崛起,螞蟻花唄、趣分期、京東白條等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一經面世便受到了消費群體的追捧,這無疑是給目前還沒有固定經濟收入但消費需求又高的大學生送來了福利——“虛擬信用卡”。經過這幾年發展,螞蟻花唄的受眾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依賴于花唄消費,據艾瑞咨詢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成交規模已突破5257 億元,同比增長5.5%。[1]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給在校大學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不少隱性危機,這種先消費后付款的服務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消費心理、信用評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016 年“校園貸”危機的爆發可見一斑。如何引導大學生更加規范地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優勢為大學生服務已成為金融機構、高校、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的研究應運而生,本文選擇大學生使用率最高的螞蟻花唄作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代表,選取貴州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發放問卷,了解貴州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的現狀,挖掘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文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同時,對個別同學進行了深度訪談。對不同年級、性別、家庭背景的角度對他們使用螞蟻花唄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家庭條件、借貸額度、消費用途、還款情況等。針對大學生使用花唄的情況,分析其產生消費行為的原因。在本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答卷141份,有效回收率58.75%,同時對30名同學進行了深度訪談。
本次調查問卷覆蓋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個年級,所占比例分別17.08%、35%、41.25%、6.67%,其中使用花唄比例占58.75%,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花唄,大學生成為了螞蟻花唄重要的用戶群體。
二、花唄使用現狀
大學生平均月消費支出調查結果顯示:月生活費處于1000元以下的占比41.25%,也就是說,有近四成的學生消費水平并不高,只能滿足自己的溫飽問題。1000-1500元區間占比為44.58%,反映出將近一半學生的月支出在正常物價水平下,處于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費水平。1500-2000元區間占比12.92%,2000以上的區間占比1.25%,這兩個區間的消費水平比較高,說明在校大學生由于個人、家庭等因素的差別,導致了在校大學生消費水平差異的存在。所以,基于在校大學生平均月消費水平,我們從性別、年級、家庭背景三個方面對大學生使用花唄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性別
通過圖2發現,現有55.62%的女生在使用花唄,而男生卻高達60.2%,通過訪談我們發現,訪談的12名男生中,當前使用花唄的占比為91.67%,而18名女生中,當前使用花唄只占50%,通過調查學生反映的情況我們得出,男生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從家庭方面而言,很多家庭給男生灌輸大男子主義,加大了他們的經濟支出;父母希望男生能夠盡早實現經濟獨立,自給自足。在生活中,男生在和女生約會或聚餐時基本上都是男生買單,加大了他們的生活支出。說明,男生使用花唄的比例更高是由于生活壓力比女生更大。
(二)家庭背景
1.城市現狀
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城市戶口的大學生使用花唄的占比為55.56%,由于城市學生家庭收入存在差異,以及自身消費水平的不同,導致了學生在花唄的需求度和認可度差異上的不一致。
2.農村現狀
通過圖4我們可以了解到不使用花唄的學生占40.51%,這部分學生的生活費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的家庭收入比較樂觀或者部分學生自己能夠對生活費進行合理的管控。使用花唄的學生占比為59.49%,說明了農村學生使用花唄成為了普遍現象。
(三)年級
據調查,有26.83%的大一學生在使用花唄,53.57%的大二學生在使用花唄,78.79%的大三學生在使用花唄,43.75%的大四學生使用花唄;大二、大三的同學成為了大學生主要的用戶群體。大一學生剛剛步入大學生活,還保持著以前的生活習慣,在消費時比較謹慎。大二、大三在校生的消費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比較愿意去接受第三方支付工具,成為了大學生新型消費模式中的主力軍。大四學生面臨著考研、寫論文、找工作等等壓力,時間被安排得很滿,沒有閑余時間去進行網上購物,生活過得很緊湊,再加上很多人已經實現了經濟獨立,所以對花唄的需求有所降低。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男生對花唄的依賴度高于女生;但還款能力比女生強
我們從首選付款方式、使用花唄比例以及花唄的額度三個方面對男女生對花唄的依賴度進行分析。
由圖5和圖6的數據,我們發現男生在進行消費時比女生更愿意將花唄設為首選的付款方式。購物時看見一件喜歡的物品但自己無力支付時,男生更樂于使用花唄去進行支付,而女生比較喜歡尋求父母和朋友幫助去解決自己的資金問題;所以,男生對花 唄的認可度比女生要高。通過實地訪談我們發現,當前使用花唄的男生占91.67%,而女生在這比例中只占50%,男生使用花唄的比例遠高于女生。在花唄的額度上,通過問卷調查,我們選舉了花唄在2500元以上的男女生進行比較發現,有29.79%的男生花唄額度在2500元以上,女生在這一比例中的占比為20.21%,男生的花唄額度高于女生,花唄額度是隨著使用花唄的活躍度以及自身的信用而增加的,因此男生使用花唄的活躍度高于女生。從上述不難看出,男生對花唄的依賴高于女生。
在還款能力上,有42.55%的男生偶爾存在無能力還款的情況;女生占比為36.17%,這部分男女生的還款壓力比較小。在多次無能力還款區間,男生占比2.13%,女生占比5.32%,而在長期有還款壓力的區間上,男生占比0%,女生占比1.06%,處于兩這部分的學生有比較大的還款壓力,說明在還款高壓區,女生的還款壓力要大于男生,所以在還款時男生相較于女生要更加輕松。
(二)農村學生比城鎮學生更容易使 ?用花唄
如圖7可以看出,現有55.56%的城市學生正在使用花唄,而農村學生在這一比例上為59.49%,農村戶口的學生使用花唄的比例更高。原因在于城鎮的學生在生活費上的滿足度高于農村的學生。金鳳、朱英雙、張坤奇在農村與城鎮大學生經濟狀況的比較研究中提出了城鄉大學生在校期間經濟支出差距增大;城鎮在校生每月生活費中伙食費、衣著打扮等其他生活費都要高于農村,在校生收入主要來自家庭,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相對低于城市家庭的收入,農村大學生的主要消費來源受到抑制,生活支出遠遠低于城鎮學生。[2]在校園里,城鄉學生的生活水平大體相近,而對于農村大學生來說,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支出;達到與城鎮學生相近的生活水平,就只能通過使用其他途徑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支出。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在大學生中得到高度認可,成為了農村學生的首選對象。
(三)城鎮學生在還款能力上高于農村學生
如表 8,在還款能力上,農村學生在偶爾、多次、長期無力還款區間的人數均高于城鎮學生,說明農村學生在還款問題上有著更大的壓力。城鎮學生的生活費要高于農村學生,生活費用于日常開銷外;還有多余的費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而農村學生的生活費只能夠滿足于基本的日常開銷,無法滿足于其他方面的支出。因此,農村學生對花唄的依賴度較大,花唄的額度普遍比城鎮學生高。導致了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在還款能力上存在差異。
(四)大學生在使用花唄的過程中存在還款壓力
如圖9,各年級學生都存在過無能力還款的現象,大學生在使用花唄過程中普遍存在還款壓力,其中,大三、大四學生無能力還款的比例要高于大一、大二。由此可以得出在使用花唄的大學生群體中,高年級的學生還款壓力大于低年級學生。
四、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的行為分析
整體而言大多數大學生是有著良好的消費行為,在生活中能夠合理地去使用花唄,但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非理性消費的消費群體,使用花唄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根據我們此次調查同學們反映出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情況,找出了一些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不良消費觀念以及消費行為。
(一)刺激消費,產生超前消費行為
隨著“互聯網+金融”在近些年來迅猛發展,網絡金融類產品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高度認可,刺激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提高了他們的消費水平。但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隨著“超前消費”的情況在大學生用戶群體中愈發嚴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螞蟻花唄”去選擇分期付款或者預支進行消費,合理的提前消費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活水平,鍛煉他們的償還能力,但過度的超前消費就會脫離自身的償還能力,不斷透支,最后難以償還自己所欠下的債務。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4.97%的大學生在使用花唄時存在多次和長期處于無能力還款的情況。因此,互聯網金融產品在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隱患。
(二)注重物質消費,忽略精神消費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大學生生活水平的不一致,但在詢問到生活費支出于哪些方面時,極大多數都會將生活費用在穿著打扮和聚餐方面,而在精神上支出的只占5.83%,由此反映出大學生注重物質消費,忽略了精神上的消費。
(三)債務敏感度較低,存在信用風險
螞蟻花唄的廣泛使用使得整個社會對債務的敏感度大大減弱[3],曾經“欠債”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詞,欠債表示出一個人的處境困難,經濟狀況不好,是一個不好的標簽,但隨著螞蟻花唄的迅速崛起,使得大學生的債務敏感度大大降低,螞蟻花唄也成為了大學生熱議的話題之一——“這個月我還沒還花唄呢?借點錢給我還花唄吧!”還款這個敏感詞變了調后已成為了大學生日常調侃的話語,花唄的使用使得大學生將欠債變為一種調侃話語。隨著對債務敏感度的降低,很多大學生逐漸無節制地去使用花唄,遠遠超出了自己償還的能力之外,出現了逾期還款的現象,引發了信用風險。探究螞蟻花唄帶給在校大學生的隱患和危機的學者也不在少數。如魯夢宇(2019)在《互聯網金融引起的消費信貸潮流》中提到:超前消費模式會使這些消費群體在不知不覺中過度消費,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導致逾期還款或面臨違約風險}[4]。又如繆逸帆、王璐煒(2017)研究了關于螞蟻花唄信用貸款風險的問題。從授信群體分析,大學生群體沒有穩定收入,素質和道德水平的不確定,這使得平臺在壞賬率和客戶群體延續性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5]此外,借款人和螞蟻花唄平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部分大學生等年輕人對還款的利息、時間、方式、渠道、程序等了解不到位,最終導致年輕人群體難以按時償還,失信現象比較突出。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模式下,各購物網站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記錄信息庫,未來可能會接入整個信用體系,如果客戶的不良信用記錄進入信用系統,將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五、針對性建議
(一)樹立正確理性的消費觀
大學生在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時,首先應該在能夠合理調動自身能動金錢資源,正確認識自己對借貸產品的償還能力下,以分配為主,適度消費,遵循理性消費的原則。由于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經濟主要來源于父母,尚未實現經濟獨立,所以大學生在進行消費行為時,需要根據自身經濟能力進行消費,應警惕盲目、從眾、沖動、攀比性消費。同時對自身消費行為進行記賬,加強對資金的更合理分配及使用,形成正確理性的消費觀。
(二)培養個人財務觀或理財意識
大學生在開課方面可以選擇選修有關金融方面的課程,通過學習有關知識,了解市場經濟及經濟知識,通過學習培養個人的財務觀,轉變對消費的不合理認知。經過系統學習對金錢方面的使用及分配,減少或降低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使用及依賴度,正確培養個人理財意識。
(三)維護互聯網金融產品下的自身信用
大學生在選擇使用螞蟻花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時,應該依據自身經濟狀況三思而后行,培養了解有關金融產品中個人信用有何影響及如何維護后再進行消費的習慣。盲目不堪地去使用網絡借貸產品以及不了解各類產品的還款的利息、時間、方式、渠道、程序等會對這其中個人的信用產生極大的損害,所以大學生應對各類網絡金融產品謹慎消費,結合自身經濟水平的實際情況,抵抗詐騙類金融借貸產品,維護好個人信用。
(四)重視家庭教育,合理分配生活費
家庭教育影響著我們每一個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我們形成理性的消費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發揮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同時也要向孩子傳遞基本的理財知識,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父母應時刻了解子女的消費情況,生活費的金額要符合實際性,切勿溺愛,以此鍛煉大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9年第2期
[2]金鳳,朱英雙,張坤奇.農村與城鎮大學生經濟狀況比較研究——以遼寧省s大學為例[G].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75-78
[3]許超.掙扎的需要:“螞蟻花唄”大學生使用者的信貸壓力分析[J].中國圖書論,2020(1):9-19.
[4]魯夢宇.互聯網金融引起的消費信貸潮流--以“螞蟻花唄”為例.中國市場,2016年第48期.
[5]繆逸帆、王璐煒.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以“螞蟻花唄"為例.時代金融,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