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宇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各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一些工貿企業因生產疏忽造成安全事故,給生產人員和企業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工貿企業本身是一種非常有發展的企業,工業生產與貿易相結合,需要向傳統企業學習,特別是在監督管理方面,把安全生產作為監管重點。 工貿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更加注重安全生產,通過嚴格的安全管理,提高企業綜合效益。
關鍵詞:工貿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思考
引言
對工貿行業企業而言,安全生產促進工貿行業企業的穩定發展,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使促進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進一步促進國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提高安全標準化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能夠防止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頻發和持續發生。將工貿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聯系起來,可以確保企業穩步發展。另外,標準化生產應該是長期研究和實踐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工貿行業企業如果能夠改善生產條件,就可以加強基本安全管理,使生產環節更加穩定。
1概述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規范人員安全行為、有效防范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安全監管、提高執法效能的有效手段。
2工貿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淡薄
近年來,國內生產領域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不斷加強。很多的工貿企業,雖然在表面上對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視的。但其實很多安全生產制度并未得到嚴格落實,在實際生產中各類安全事故經常發生,一些企業負責人本身的安全意識不足,并未對安全主體責任進落實。因為意識上的不足,導致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比較形式化的,甚至對安全事故有著一定的僥幸心理。這就會導致一些管理人員在對生產環節展開檢查的時候,無法對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最后是工貿企業的安全培訓以及事故應急方案等安全文化不足,安全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各類安全工作往往是敷衍了事,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一旦出現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2.2安全責任制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工貿企業制定出安全責任制以及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的內容并未結合工貿企業的實際情況,經常是對其他企業的一些安全制度進行照搬或者是拼湊,制度的存在僅僅是為了表面工程。另外是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強,讓制度成為了一種擺設。只有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的時候,才會將制度體現出來。一些稍微有些安全意識的工貿企業,則是會在生產方面安排一些專門的管理人員,并制定出一些制度,但是在實際的生產中,效益永遠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安全則是相對被忽視。很多安全工作方面的投入,以及安全懲罰這些細節問題,工貿企業內的各個部門相互推諉,安全制度并未起到監督的作用,造成安全事故的時候也難以找到責任人。一些工貿企業更是覺得,只要不出大事故,那么其他的小事故就可以采取“靈活”處理的措施,對安全責任制是無視的。
2.3安全監管機制問題
從工貿企業的生產作業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監督機制問題,則為影響工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質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監督機制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在生產作業執行過程中監管機制缺失,未明確安全負責人,缺乏反饋機制,造成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出現問題,無法及時有效的進行反饋及處理,最終造成問題的處理周期較長,處理成本較高,影響了工貿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質量。
3工貿行業企業加快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對策
3.1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工貿企業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技術標準和規章制度,在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項目管理中全面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指導方針,健全工貿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同時,工貿企業必須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工貿企業的員工和管理水平納入工貿企業的管理體系,并指示員工按照相關標準對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工作內容進行全面審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步規范自己的行為,并為工貿行業企業提供基本的保證,以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效率。
3.2加強對核心管理流程的落實
為了強化工貿企業安全管理的標準化意識,提高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有效性,工貿企業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對相關技術規范的信息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安全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首先,管理人員要注意使用現代辦公軟件和數據庫技術并分析當前工貿行業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的潛在安全風險;其次,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數據分析確定工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過程現有的薄弱環節,并檢查它們的風險來源;最后,應在建立和完善風險防范機制中加入這一薄弱環節,以加強工貿企業對生產設備和人員的管理。
3.3強化宣傳教育培訓,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監管人員的培訓。鼓勵監管人員報考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定激勵措施,對取得資質的人員在職稱晉升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或發放崗位補貼。嚴格落實監管人員持證上崗和繼續教育制度,各級監管人員要經執法資格培訓考試合格,持有效行政執法證上崗。針對基層監管人員更換頻繁、流動性大的現象,要求每年至少舉辦1期鄉鎮監管人員執法業務培訓,以全面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執法水平。二是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按照企業為主體的原則,組織各縣區及鄉鎮系統推進,監督企業組織實施,通過組織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廣大中小企業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能力。有培訓能力的企業應自行開展,屬地監管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沒有培訓能力的,要采取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培訓或集中辦班等形式組織實施。
3.4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在此過程中,工貿企業不僅要嚴格遵守法律,還要制定適當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全面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織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深入執行指示精神,以提高規范化管理意識。同時,工貿企業應注意改進內部生產規范和操作程序,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使工貿企業的生產人員能夠實施安全生產項目管理,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制度進行。
3.5明確安全負責人,落實安全追責機制
工貿企業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執行,缺乏最終的負責人,缺乏相應的追責機制,造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實效不顯著,安全監督人員作業不積極,敷衍了事的現象普遍存在。基于該類不良現象分析,明確安全負責人,落實安全追責機制,為工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執行中的主要改善策略。其中在具體實施中關于安全負責人的指定,企業應匹配對應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和巡檢反饋制度,明確其工作任務并落實其工作職責。其次基于相關安全負責人,還應建立安全事故追責機制,以此反推作業人員安全巡檢,安全監管的意識,同時達到提升管理人員作業積極性,確保工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科學化推進的目的。
結語
工貿企業的安全管理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作為一項全面的系統項目,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為此,有必要引入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以保障工貿企業的生產安全為基礎和原則,全面涵蓋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的方法,提高生產安全性。確保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與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際建設可以相輔相成,最終促進安全生產以及工貿企業的穩定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國蕊.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模式淺析[J].建材發展導向(上),2021,17(5):101.
[2]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J].林業勞動安全,2021,27(2):7-8,20.
[3]郭智媛.客觀歸責視域下的監督過失責任再思考——以生產安全事故為背景[J].長治學院學報,2020,36(04):25-29.
[4]劉彥舟.淺議新形勢下青海水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