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
摘要:探討STEAM教育與核心素養如何對接, 從綜合性主題來組織教學內容;實踐性活動來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科間知識相融合,實施跨學科整合;以產品化成果來評價學生學習等四個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對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初步的淺探。
關鍵詞:STEAM教育; 核心素養; 學科間知識融合; 產品化成果評價學生學習
STEAM課程最早起源于美國,旨在提高人才綜合素質。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教育;STEAM教育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21世紀以來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更加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國家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
根據我國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惟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根據STEAM教育的六大核心特征(1、跨學科,2、藝術性,3、體驗性,4、情境性,5、協作性,6、設計性);根據國家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在我國STEAM課程可以歸納為兩種實施方式,分別為多學科和跨學科整合。同時,我國提出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堂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富有從全面提升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意方面的核心素養,是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
綜觀全球,開展STEAM教育盡管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認為學科課堂是STEAM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徑。那么,如何在學科課堂中實施STEAM教育,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以下實踐方面的淺探:
一、以綜合性主題來徂織教學內容,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以聯系現實生活的綜合性主題來整合學科教學內容,是在學科課堂中滲透STEAM教育的切入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與工業、農業、醫學等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與科技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以及環保、能源、水土流失、健康與疾病、自然資源等等,都是很好的綜合性主題。如:結合化學學科的發展前景,讓學生了解化學與科技、日常生活的聯系,從而滲透STEAM教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遞化學學科所取得的新成就,尤其是尖端科學,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技術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具有責任擔當、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又如:在《化學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圍繞健康與疾病這一綜合性主題,選擇個人健康、突發的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控制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與學習任務;再如:進行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教學中圍繞實踐中的正面應用(凈化水、滅火劑)與負面應用(廢舊電池的污染)的案例分析,創設課堂情境,設置滅火器的設計與使用等實際問題的任務學習,有效地滲透STEAM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
二、以實踐性活動來開展課堂教學,實施STEAM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動手動腦的科技實踐是STEAM教育的一大特點,也是整合多學科教學方式的切入點。這些實踐是綜合科學探究與工程設計的活動,因此,可熏陶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與人文底蘊等發展核心素養。如: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化學與生活、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能源等方面的手抄報展示活動,既是STEAM教育的有效途徑,又將藝術與科學結合起來,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健康生活等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很好地對接。
在教學中也可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國家、關注環境、關注生活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體會知識的價值和科技的作用;如:學習了化學反應與能量的知識后,讓學生到附近的工廠、農村調查環境污染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及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等。當學生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首先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熏陶;其次,還培養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識與能力,科學探究等能力,學生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三、以學科間知識相融合進行跨學科整合,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講授本學科知識,還要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這也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STEAM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實踐方式。以科技與安全為例,講合理施用農藥化肥,保護水資源;以化學與技術工程為專題,講工業制硫酸、工業冶煉鋼鐵等,讓學生從工廠選址、效益、環保等方面開展探究調查等活動,整合科學、數學、工程與技術的學習;又如:可將中國古代文化與化學相融合,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可讓學生查閱相關中國的古詩詞(如:水滴石川、百煉成鋼等)與之相融合,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由以上教學中的實踐看來,學科知識融合,跨學科整合是實施STEAM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
四、以產品化成果來評價學生學習,實施STEAM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以產品作為學習結果,是STEAM教育的另一大特點,也是整合多學科學習與評價的切入點。如: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小制作、小發明、小實踐,撰寫小論文等活動;又如學生利用蔬菜花朵等自制酸堿指示劑、自制消字靈、用地溝油自制肥皂等。在制作、發明與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學生的制作成果評價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交流合作等能力。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深度、科學性解釋及遷移運用,還要關注學生的勞動意識、技術運用、人文積淀、審美情趣等素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產品,并鼓勵學生自評與互評,切實地以評價促進學生勤于反思、樂思善學、信息意識、自我管理、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核心素養的堤升。
總之,STEAM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價值表現豐富,內容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需要團隊學習和智慧鏈接,他并不都是正襟危坐式的教育,也不完全是牙塔內的教育,更不是邏輯化的線性教育,它的內容可能是非系統的,活動可能是非邏輯的,方式可能是非常規的,這需要老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隨時調整策略方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學習研究、開展學科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中積極實踐STEAM教育理念,推進STEAM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深入了解:關于STEAM教育你所不知的---直擊美國STEAM教育
[2] ?STEAM官網、STEAM教育、STEAM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