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良
摘要:良好的學習品質,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學習能力,而且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也具有積極影響。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能力和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將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育人目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是每一位小學教育人員都必須要具備的意識。為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良好學習品質進行培養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小學階段;學習品質;培養
引言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學習品質,不僅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全面提升,而且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這里的學習品質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呈現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中不僅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只有將二者進行優化組合,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這就要求小學教育人員應根據良好學習品質的構成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優化組合,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階段學生良好學習品質培養的重要性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個性和品質是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構成的統一體。而個性品質形成的過程中,需要經歷有著固定順序,且相互聯系的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都有著各自的發展任務,而這些任務的內容主要取決于個體生物成熟和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社會期望不斷產生的沖突和矛盾【1】。在每個階段中,只有當個體有效解決了其中的沖突和矛盾,才算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并形成積極的個性品質,反之,如果個體未能將沖突和矛盾有效解決,則會形成消極的個性品質。同時個體個性品質的發展是有順序性的,不論個體是否愿意,都必須要經歷這八個階段,因此不存在是否發展的問題,只有發展好壞的問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存在成功或失敗兩種可能,而這個可能則會對發展質量產生影響,但對不會影響到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出現。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性品質發展的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的需要解決的沖突和矛盾為“勤奮感與自卑感”,讓學生順利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后,則會獲得勤奮感和自信感等積極的個性品質,這將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如果在這一時期,教師和家長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他們則更加容易獲得勤奮刻苦的學習品質,并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小學教育中,把握住學生個性品質形成的特點,通過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因此,小學教育人員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干預,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品質。
二、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品質培養的途徑
(一)科學施教,培養積極學習態度
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良好學習品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生具備了這一學習品質時,則會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并逐漸愛上學習,樂于學習。同時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利于增強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培養【2】。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態度以及師生關系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科學施教,采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樣的教學方式,并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學習體驗,以此來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正確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內在動力
學習內動力是讓學生對學習活動始終保持則較高興趣和積極性的關鍵,也是學生形成學習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師和家長應注重對學生學習內動力的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即自己對于學習活動有著較高的興趣,這種內在動力是穩定的、持久的;另外一個就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如為了獲得家長的認同和獎勵、為了應付考試等,這種外在動力是短暫的、不穩定的。這就要求小學教師人員應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技術,促使學生將外在動力轉為內部動力。比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每次考試和測試后,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和分析,并對成敗的歸因進行分析和總結,尤其是失敗后,如果學生未能及時歸因或者歸因不合理,則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以及自我認知等產生不利影響。而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因素是多樣化的,但在歸因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將原因歸咎于自身,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成功后不自滿,在失敗后不氣餒,進一步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三)傳授學法,提升學習能力
我們不難發現,在小學生群體中存在這樣一部分的學生,即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但學習效率卻非常低。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這部分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事倍功半,進而嚴重打擊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3】。因此,在對學生學習品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這就要求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段和學年段的學生傳授不同的學習方法,比如,對于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則需要教會他們識字、閱讀等學習方法,并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鍛煉,促使他們在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總結出學習經驗和方法;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所學的知識點不斷增多,學生不僅需要學快,還要學好,這時教師就可以將知識歸納和整理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及時梳理所學知識,并構建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學生也會更加愛學習。
(四)強化監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后,自然會自覺、主動、認真的完成學習任務,但由于年齡限制,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約束能力較差,在日常學習中,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做題馬虎、愛拖延等。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應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行為的督促,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和家長則可以需要基本學習習慣對學生進行培養,如上課帶齊學習用品、課后及時完成作業等;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和家長則需要幫助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品質培養的重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這就要求小學校和家庭應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并通過科學施教,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家校協同視角下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路徑研究 ”(XJK21CJC009 )成果
參考文獻
[1]郭夢夢. 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學習品質現狀與培養策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20.
[2]趙莉.淺談對小學生幾種重要學習品質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19(06):145.
[3]王文林.淺談小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