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摘要:“人肉搜索”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是一把“雙刃劍”,正確地使用這一手段可以讓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我們所需的信息,而不當的使用則會嚴重損害我們的公民基本權利。為了正確地引導“人肉搜索”發展,我們必須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一套規范“人肉搜索”運行的機制,運用法律的力量讓“人肉搜索”發揮出它在網絡時代應當具有的正面價值,在充分發揮其功能的同時有效保障我們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
關鍵詞:人肉搜索;隱私權;公民基本權利
一、“人肉搜索”概述
“人肉搜索”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基于通過匿名知情人提供數據的方式去搜集關于特定的人或者事的信息,以查找人物身份或者事件真相的群眾運動。最早出現于貓撲網中,提問者以論壇幣為獎勵在帖子中尋找某一問題的答案或者某條信息,網友通過回復有用的相關信息來賺取該論壇幣。后來,如果某些問題引起了大量的關注,即使沒有獎勵網友也會無償的提供相關信息,這就是現在“人肉搜索”的雛形。“人肉搜索”與我們常用的搜索引擎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執行搜索過程的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網民,而不是機器,問題答案的來源使每一個參與其中人的知識、經驗,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具體事件。
“人肉搜索”最早出現于2001年的貓撲論壇,僅用于娛樂。后來,隨著“虐貓門”、“表叔”、“華南虎”等一系列“人肉搜索”事件引起了媒體、普通公民以及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人們發現“人肉搜索”不僅可以用來娛樂,還有著進行自力救濟、輿論監督和商業化等一系列用途。但是,在“人肉搜索”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負面案例開始出現,甚至出現了有人因為個人信息被網友爆出不堪騷擾而跳樓輕生的案件。“人肉搜索”這一詞開始直接與網絡暴力相掛鉤,不正確地進行“人肉搜索”會給許多公民的基本權利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二、不當“人肉搜索”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危害
1.不當“人肉搜索”對隱私權的危害
公民基本權利面對“人肉搜索”的威脅首當其沖的就是隱私權。隱私權是公民人格權的一部分,具體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從定義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人肉搜索”與隱私權的沖突之處就在于個人信息的公開與不公開。在現代社會,個人信息屬于對于每個公民而言都非常重要的法益,雖然說“人肉搜索”針對公開的個人信息并不必然侵犯公民的隱私權(例如一些政府官員的履歷、教育背景),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一些非公眾人物的個人信息往往由于“人肉搜索”的參與者將各種線索轉化為信息而被迫公開,使得他們的隱私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保護隱私權制度在“人肉搜索”面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遏制不當“人肉搜索”對于公民隱私權的危害是我國當前法律面臨的重要難題。
2.不當“人肉搜索”對名譽權的危害
名譽同樣是人格權中的一種,是指公民和法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獲得社會公正評價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人肉搜索”由于是由網民自發啟動的,某些網民可能不善于控制自身情緒,在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應該出現行為,例如在網絡上發表具有威脅性、侮辱性的言論,捏造或對某些信息進行添油加醋的轉發,甚至出現了在現實世界中對被搜索對象進行現場打罵甚至潑灑糞便的行為。這些不當的行為在網絡和現實中都造成了被搜索的相對人社會評價降低,都會侵害相對人的名譽權。在“人肉搜索”的案件中,名譽權和隱私權的保護往往還會發生重合。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之中,對于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對于他人的行為進行適度的評價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人肉搜索”的進行過程中,這種評價行為往往很容易就超出了“適度”的范疇,并且由于參與的人數眾多,大量的網民疊加,這種危害往往擴散的速度極快,很容易就會演變成網絡暴力事件,這從而讓現在的很多人對于“人肉搜索”聞之色變。這就對于傳統保護名譽權的制度提出了新的考驗。
3.不當“人肉搜索”對合理使用言論自由權的危害
言論自由權是“人肉搜索”合理存在的一個重要法理依據,言論自由是指公民有權利依照自身意愿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及聽取他人言論的權利。言論自由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公民基本權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在我國憲法中就明文規定,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時,不得損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社會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在信息化時代,網絡上的言論自由的合理使用顯得愈發重要。在網絡上,信息的傳播不再依靠傳統媒體為媒介,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言論,而在“人肉搜索”的運行過程中,如果在網上肆意發表言論,而這些言論傷害到了其他團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就會傷害了合理使用言論自由的權利。從來都沒有無限制的權利,如果每一個人都無所顧忌地使用自己言論自由權利,那么所有人的言論自由權都將無法得到保障,最終傷害的還是我們每個公民的切身權利。
三、完善應對不當“人肉搜索”法律機制的建議
1.在憲法上完善對于隱私權的保護
想要從法律上完善對于隱私權的保護,首先必須要在憲法層面確認隱私權。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憲法當中并沒有關于隱私權的明確規定,而觀察世界各地公民基本權利保護,都明確表示隱私權是每個人必須享有的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而從各國保護隱私權的方式來看,基本分兩種,即直接保護和間接保護。直接保護是指在憲法中明確規定隱私權(如韓國、荷蘭等國),而間接保護是指通過違憲審查和憲法判例來保護隱私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當前我國應當采取間接保護的方式保障隱私權,具體而言就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憲法解釋來明確隱私權在憲法中的地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憲法解釋擁有跟憲法同等的效力,同時又符合當前我國憲政的基本特點,能夠保證我國權力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
2.加強政府監管,由專門機構來強化網絡名譽權的保護
面對不當“人肉搜索”中發生的侵犯名譽權的現象,政府作為公權力主體,就應該充分運用各種綜合手段,強化對于公民名譽權的保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政府需要建立起專門機構來保護公民的網絡名譽權,由這些機構對于有關的網絡平臺進行調查,一旦發現存在傷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和現象,應當立即責令其立即改正或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同時,由這些專門機構加強網民對于保障名譽權的教育和宣傳工作。由于人肉搜索的特性,在“人肉搜索”中發揮決定作用的是網民,而網民的綜合素質必然會直接影響到“人肉搜索”的性質。如果網民的綜合素質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那么在“人肉搜索”中出現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不當行為數量必然會大大減少。
3.強化平臺言論管理職能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人肉搜索”,網民的發言都是發布在網絡平臺之中。網絡平臺作為載體,運行它的運營商就需要強化自身的平臺管理,應當在各自的平臺之中的醒目之處提醒網民謹慎行使言論自由權,不能因為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而傷害他人;同時,平臺的管理者應當對于出現在該平臺的言論進行管理,如果發現有涉及到不當“人肉搜索”或其他違法行為的言論,應當及時處理;最后,如果有關單位在處理涉及相關言論的案件時,平臺也應當積極提供數據和資料支持。
四、結語
“人肉搜索”在快速帶給我們所需信息的同時,其中的不當行為依然會對我們的基本權利造成巨大的威脅,現在很多人聞之色變是因為我們對于網絡環境下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保護的不夠,對于言論自由權的規范做的不好。如果在未來我們能夠處理好這些問題,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建設一個更好的網絡環境,讓“人肉搜索”能夠發揮出它應有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劉晗.隱私權言論自由與中國網民文化:人肉搜索的規制困境[J].中外法學,2011,23(4):870-879.
[2]李陽:淺析“人肉搜索”與網絡隱私權保護[J].新聞傳播,2019(13):108- 109.
[3]王黎黎,周昕莉:論網絡隱私權的保護——由“人肉搜索”案例引發思考[J].才智,2017(31):218-219.
[4]陳純柱,韓兵.我國網絡言論自由的規制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5):83-91.
[5]張鈺灝:“人肉搜索”的特點、成因及管理[J].新聞研究導刊,2019(13):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