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初中生而言,相應的身體機能都已經達標。故而,其自身的樂感以及音律都是可以進行一定的塑造的。聲樂本身就是集結聲音以及聽覺的因素。現如今社會支持藝術技能的普及,幾乎大多數學生的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技之長,因而,學校針對初中生進行歌唱中音準訓練相關課程安排也是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的。但是要想在歌唱的領域之中達到不一樣的效果,這也就需要幫助學生搭建一定的音準基礎。本文就對于初中生歌唱之中的音準訓練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歌唱;音準訓練
引言:
對于剛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課程的相關內容的學習才是有機學習的開端。學生在剛剛接觸音樂的時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對于整體聲音的把控程度,要明確自身是否存在一定的跑調現象。這類情況的出現就需要專業性的音樂教師進行正確的技術性的指導。這也是本文之中所說的“音準問題”,具體相關的解決措施也將在下文之中逐一闡述。
一、相關聽覺訓練
對于跑調等一系列出現的音準問題,需要進行一定的訓練進行修整。當然,對于音準的問題,首先需要重點集中針對聽覺上的偏差。因為在歌唱之中就是需要將視覺以及聽覺相互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完善唱歌的方式。并且對于歌唱而言,視唱還是模仿歌唱都是需要通過視覺器官以及相關的聽覺器官,將相應的樂譜上的相關信息傳輸到大腦之中,通過大腦的一系列的思維調節,有效的將其中樂曲的音調以及音高甚至音準都通過聲帶進行發聲。并且在此期間,相應的聲帶還需要做出一個反饋借鑒的作用存在。如此,聽覺的重要性也將不言而喻。
但是聽覺訓練對于剛進入學習音樂階段的初中生而言,就是一個新型的課題。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是要先讓學生意識到聽覺對于音樂學習的重要意義。在相關的訓練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針對于學生相應的特點以及所處的狀態,采取一定可實用性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首先,需要解決學生對于音樂歌唱的認識問題,要清楚的讓學生明白音準,在歌唱之中的地位以及產生的作用,同時講述關于音準出現問題時,整體歌唱水平的相關影響。當學生認識到自己問題之后逐漸根據教師所下達的命令進行完成,認真細致地聽取教師彈奏的音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音樂課程教科書當中就有一課《校園的早晨》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本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教學指導。在不斷的訓練之后,就會逐漸在感官之上建立起正確的音高概念,培養學生養成用耳的良好習慣。并且在訓練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快教師的教學進度,要養成先聽且要聽準的良好習慣,甚至當學生感覺能夠把握住音高音直的準確性之后再嘗試著將自己所聽所感,用嗓音唱出來。如此一來,才能有效地完善好第一步對于音準的相關訓練[1]。
二、辨別能力的訓練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可以幫助學生依靠自己聽覺來分辨音準的相關問題。與此同時,這也是解決音準問題的重要階段。
當學生初步了解音準的相關訓練方式之后,在學習的同時,也需要訓練學生聽覺的辨別能力,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判斷自己發出的聲音,與教師所給的音高是否存在差異。所以為了正確的讓學生能夠掌握住相關的辨認能力,就需要反復的不斷的讓學生通過聽到不同的音高的音去辨別其在音色上出現的區別以及差異,讓學生們自行練習,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清晰地分辨出不同音高的音色,跟唱的音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音樂的教材之中有涉及到一課《黃河船夫曲》當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相關的教學輔助資料,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辨別能力的基礎,利用相關的音高讓學生自行去了解與辨別。
總的來說,嚴重影響學生不能正確模仿歌唱的另一因素,還是因為學生在自身演唱的時候聽覺感覺到的音色,由于反饋發生變化,所以引起的相關反應。對于此類現象的出現,教師就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一個固定的音來唱不同音高的音,讓學生自行感受,同一音來唱不同音高的方法,感受音色的變化,甚至把各個音節的音高固定在學生的大腦之中,使其成為一種應激反應,不斷地訓練以及加固深化此類方式,逐漸的增進學生的模仿歌唱能力。
三、音高的記憶方式訓練
在歌唱的訓練當中,教師還要注意對音高的記憶方式進行不斷的更改,幫助學生提升自己所存在的缺陷。對于音樂來說,天生聽覺敏銳的人是極少的,所以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進行統一的專業性的訓練,才能夠將音準問題得以正確的解決。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經常也會有以下的情況出現:學生能夠跟好教師彈奏的琴聲進行歌唱,但是自己唱時就會出現整體音準的偏差。這最主要體現的問題就是在于學生對于各類音程不熟悉,對于各個音節在調試過程中的位置沒有一個牢固的形象,從而無法產生共鳴反應。
對于此類情況,教師所需要做的課程調整,就是需要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的進行一定訓練[2]。
對于初中生剛進入學習音樂階段環節的狀態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牢記七個基本音級之間的音高關系,之后再不斷的拓寬學生記在腦海當中相應的音級內容。這一方法的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有一定的幫助成效,同時在心目中的默唱,也是培養學生音高記憶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在心中默唱的方式也能夠使得學生具備一定想象音高和預感音高的技術能力。類似于運用到人教版初中音樂當中所要欣賞的曲目《月牙兒五更》來幫助學生了解默唱這一相關的概念。教師還可以重點培養學生默唱這一記憶技能,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先試彈一遍,讓學生在心中默唱一遍,每次彈奏一遍之后,留給學生幾秒鐘,甚至更長的時間等默想之后再唱出來。最后用自己相應的知識,對于學生進行正確的糾正,反復練習,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技巧,懂得用心用腦進行歌唱。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初中生在歌唱中出現的音準問題進行一定的指導探究,分別從學生的聽覺以及辨認能力相關的記憶方法進行著重探究。對于初中生而言,在之前的小學階段過程中沒有系統性的進行一定的知識探究以及梳理性的指導,現如今也只是剛剛進門的新生,教師需要針對剛學習音樂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理論知識的普及,這也是有效的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問題。本文通過一系列的指導,進而讓學生不斷地訓練以及調整,在根本上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相關的音準問題。
參考文獻:
[1]周念祖.淺談初中生合唱訓練的經驗與反思[J].北方音樂,2020(1):217-218.
[2]童玲.論器樂教學中課堂音準訓練的探究[J].精品,2020(6):087-087.
【作者簡介】
姓名:張曉琳 出生年月—:1989年1月 性別:女 民族:漢族 籍貫:廣西玉林 職務/職稱:中學二級 學歷:大學本科 研究方向:基礎教育 單位信息(單位全名):南寧市百靈路初級中學 所在省市:廣西 郵編 : 5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