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梁澤峰(1969-09-24),男,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大專,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種植管理。
【摘要】 隨著我們大力推進綠水青山工作,杉木種植面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大,適宜杉木種植的地區也越來越多,對于強調我國森林火災的問題,經過對杉樹的種植管理技術等問題的分析,以及根據相關資料對有關杉木種植優勢的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態角度方面的研究,發現它不僅提升了杉木的種植技術,而且保護了生態,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可以提高發展杉木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技術分析 ?效益分析 管理
最近,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但今天的快速發展忽視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利用。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許多破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如果沒有有效的補救措施,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條件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必須繼續保護生態環境。杉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快速生長的原材料樹。它深受大多數林業工人的喜愛。它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我國引進并不斷更新種植杉木和杉木的新技術。雖然這是一項古老的技術,但仍有一些領域需要不斷改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杉木種植的管理和技術,以及種植對生態、社會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的好處。專注于分析勘探技術,同時改進種植技術。提高可獲得的所有優點,通過松樹種植園來更好的保護生態和提高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1杉木的特性分析
杉木是一種很特殊的植物,它在喬木中屬于杉科類,形態大多約為40厘米高,直徑2.6 – 3.2米,樹皮的顏色為灰棕色,冬芽的形狀是圓形態的,雄花是圓錐形態的,雌花是花單生,球果是卵圓形狀,花期通常約5個月,球果一般會在11月份底成熟[1]。杉木作為一種速生樹種,它的優勢在于自己本身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又高。采用杉木造林不僅能夠為種植區產生相應的經濟,并且這類樹木也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穩定。
2我國杉木種植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們國家的杉木種植面積在得到不斷的擴大,但隨著其快速的發展,其種植發展中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導致了杉木未能更好的發展,其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杉木種植時選擇的種植場地不合適,在南方的山區和丘陵地區大面積種植了杉木,但其實這些地區的氣候等自然條件可能并不適宜杉木的種植,這不僅僅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還對杉木這一整體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另一個問題是杉木林保護區的建設并不完善。當嚴重的森林災害發生時,對森林樹木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此外,近年來我國森林火災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大多數杉木種植區沒有科學合理的建設相應的防火帶。第三個方面是杉木種植園的運輸問題。作為一種經濟樹,杉木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相對于市場的巨大需求。它不方便的運輸進一步阻礙了杉木市場的推廣。第四,絕大多數杉木種植園規模小,發展仍然不平衡。其中大部分主要是小型杉木種植園,沒有標準化和大規模的種植杉木,也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
3杉木的種植及技術探討
3.1 種苗的選擇
種植時最應該考慮的問題便是樹苗的選擇問題,杉樹幼苗有較為多的選擇,主要的選擇為苗木和良種的兩類選擇,杉木樹的良性品種是比較多的,其大部分分布在福建將樂[2],貴州的從蔣和格江等地方,與我們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普通品種相比較來看,它的材積遺傳的效益能夠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只有這樣才能稱為優質的品種,杉木苗應該選擇具有一簽兩證的良性品種,對于樹苗外觀的選擇必須要尋找其根部發達的幼苗[6],而且幼苗的頂芽要飽滿,木質化的程度要較為成熟,一般來說裸積苗的價格一般在0.9到1.1塊每一株,如果按照2m*3m的種植方式來看,每畝地所能夠種植的樹苗大約有130株左右。
3.2整地
杉木的種植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對土壤、坡度、風和陽光有嚴格的要求。杉木種植園的區域選擇應與自身杉木的生長需要和特點相結合。在選擇種植區域后,首先要做的基本工作是準備土地。土壤處理的質量將影響杉木種植園的質量和壽命。地面準備分為懸浮地面準備和條帶地面準備。如果種植的斜率大于15°,那么這一個區域的土壤應該采用條帶地面。如果小于15°,可采用懸浮地面。最后一件要做的事便是保持水分充足,也要為杉樹種植園準備好土壤。
3.3 播種分析問題
栽培杉木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方法有撒播和條播,兩種種植方式的不同使其產生了屬于自己的優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同,采納條播的方法能夠幫助除草,采納撒播的方式能夠幫助杉苗的生長,能夠提高其產量。采納條播方式的木苗在種植時應改選取規格寬為40cm,長為40cm,深為40cm的深坑,不同種類的播種方式會造成播種數量的差異,如果采納條播播種方式的話,播種的數量一般在75~90kg/hm2,但如果采取的方式是撒播,播種的數量在90~105kg/hm2,種子播種后像常規播種一樣覆蓋即可。播種的時間一般選擇在二月份左右,最晚應該在三月初播種,否則的話將會影響杉木的成長。
3.4杉木的種植要點分析
首先,必須糾正杉木的生長階段。為了確保根系能夠在初始階段自然生長,應根據當地氣候環境選擇栽培時間。通常選擇雨前的時間。此外,有必要根據風力條件提前準備防風措施。同樣,選擇杉木種植區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低日照點,如山谷和陰涼的斜坡,并在適當的時候,在幼樹種植區清除雜草和枝葉等[3],以免影響杉木的生長。最后一步是在杉木根系不全的情況下,盡早改變杉木根系,用黃色的細泥來保護根。種植坑也必須有相應的要求。規格通常應控制在15 - 20厘米的范圍內,以確保合理和標準化的種植密度。如果種植太多,它將無法滿足杉樹生長的需要,如果它太稀少,將浪費土地資源。
4杉木種植的管理
4.1 除草松土
對于還處在高生長期的樹苗,除雜草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可以更多的讓樹苗吸收,使其更好的成長。只有當下雨或者進行灌溉輸水后才能更好的去除草[5],將雜草連根拔起后才能夠將其徹底的除掉,幼苗的生長過程中要不斷的除草,一顆幼苗的成長過程中除草次數不能夠少于15次,可以使用除草劑直接噴在幼苗床上。
4.2 追肥
關于肥料的施用我們必須要根據杉木其本身在不同階段的生長的需要進行選擇。在生長的初級階段,我們必須要大規模的使用低氮混合的肥料,因為杉木生長的關鍵是大規模的低氮根系。混合肥料有助于根系的發育和生長。當杉樹逐漸成熟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磷、鉀等速效肥料[5]。氮肥是不能夠繼續使用的,因為杉木在這個生長階段是木質化,磷肥和鉀肥可以增加抗性元素的數量[7],這樣能夠提高杉木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施肥方法也與其播種的方法有關。如果播種時施肥方法為撒播,那么你就得使用施加或噴灑的方式。
5社會效益
只有社會保持平衡,才能相互促進。擴大杉木的種植面積增大可以維持當地的水土流失,也可以在綠化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杉木的主要特征是生長速度較快。杉樹林一大批可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并發揮保護環境作用的植物,也改善了這些被污染的空氣和水資源[4],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大量的杉木種植可以改善動物的生活環境,也為我國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做出巨大貢獻。從另一個角度看,它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解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可以給社會帶來一些積極的好處。
6結論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杉木的生長性質,杉木的種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杉木的種植技術(內容包括早期的播種,地面的整理,樹苗的選擇以及杉木種植的方式)幾個要點進行分析。通過杉木面積的擴大對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了林業經濟的發展,使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慶華,雷逢進,董晨晨,劉秀麗,馬理軍.“東葫2號”是西葫蘆在山西南部地區日光溫室深冬種植管理技術[J].北方園藝,2020(22):173-175.
[2]王志永.試論油用牡丹特性及果樹下種植管理技術[J].農業與技術,2020,40(21):97-98.
[3]朱麗萍.有關茶葉種植現狀與栽培管理技術的探析[J].農家參謀,2020(21):56-57.
[4]李壯林.岑溪市富硒紅米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與產業發展建議[J].鄉村科技,2020(13):34-35.
[5]楊洪振.探討分析綠色大棚西紅柿種植與管理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3):155-156.
[6]魏志萍.河南安陽市玉米高產種植與管理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08):58-59.
[7].第32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 ?真空保鮮玉米加工與種植管理技術培訓會[J].蔬菜,20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