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麗麗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語文教學應該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課程,要把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擔當起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傳播正能量,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潛移默化的接受傳統文化和良好的道德思想教育,使學生既學習語文知識,又有傳統文化素養。
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是我們民族的根。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睿智和哲思,為我們總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理,為我們指明了做人做事的行為規范,思想道德標準,塑造著我們民族的思想,形象。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特色。
幾千年來,我國的教育,就是以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內容的,“五經四書”“諸子百家”,就是學生必學的課程,孩子們入學就讀《三字經》《弟子規》,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而教育出一代又一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如:司馬遷、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他們傳承和造就了傳統民族文化,閃耀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光輝。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產生了距離,成了語文知識教學的工具,重點講字、詞、句、篇,語法,而不再把傳統文化的內涵作為教學的重點,后來,一些西方文化的內容進入了我們的課本,當然,外國文學中許多優秀的作品也是值得學習的。可是,有些老師,十分熱衷于西方的東西,說起外國來,頭頭是道,洋洋自得,似乎外國的什么都好,談到中國,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帶著這種思維狀態去上語文課,哪里還會有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他們的語文課上甚至充斥著“OK”,“yes”之類的英語單詞,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現在,我們高舉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優秀的民族文化開出新的鮮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服務。要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就必須加強教育,從青少年學生抓起,培養優秀的文化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這里把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文化內涵,切不可把文章切碎了,從中找文章寫作技巧,句法、章法,語法等語文知識,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學習。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和傳統文化相融合,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弘揚祖國傳統優秀文化是第一位的,是十分重要的。要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既有知識,又有文化。不能認為,知識就是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是技術層面的事,如,識了多少字,會造什么句子,會寫那類文章。但是,文化是深層次的東西,是鑄造精神,塑造靈魂的東西,是影響學生一生的瑰寶,是學生受益一輩子的財富。我們常說,文化知識,既是文化和知識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學好文化知識,這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因此,要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那種認為思想品德和傳統文化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事,是錯誤的觀點。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是教師的光榮。
二、小學語文怎樣與傳統文化結合
1、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它是各門課程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課,才能更好的學習其他課程。自古以來,學文都與傳道緊密相連。因此,我們要轉變觀念,改變那種重語文知識,輕文化傳承的思想,把傳統文化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將其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讓語文課真正上成文化課,使學生既學好語文知識,又傳承傳統文化,改變那種知識就是文化的觀念,讓學生有文化,又有知識,既傳道,又授業。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新時代的文化人。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師生共同活動,課堂情景交融,老師就像一位音樂指揮家,指導著一個樂隊,完成著一場演出,學生們始終激情飽滿,興趣盎然。學生們在激情和愉悅中學習知識,接受教育。怎樣才能上好語文課,并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呢?這就需要精心設計,創設教學情境。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創設教學情境,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在課堂一開始,就通過朗讀,同時在屏幕上展現課文內容的畫面,讓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如在教學唐詩《牧童》時,隨著朗誦,屏幕上展示出綠色的草地,天空中掛著一輪明月,一個披著蓑衣的孩子,手里拿著一管竹笛,臥在草地之上,遠處拴著他放牧的黃牛。同學們很容易就理解了詩歌的意義,同時,感悟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開闊視野,廣泛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在培養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閱讀面,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我選擇一些《詩經》、《弟子規》的內容,讓學生閱讀,選一些《唐詩》《宋詞》的優秀篇目,讓學生背誦,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喜歡閱讀的習慣,讓那些美妙的詩篇在學生們心中生根、開花,終生受益。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我為他們訂閱一些古典名作、名著,指導他們閱讀,學生們從中領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五彩繽紛,燦爛輝煌。
4、設置游戲,開展活動
語文教學知識面廣,課文中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一些游戲,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寓教于樂,收到良好效果。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詩詞接龍活動,分組將學過的詩詞讓學生說上句,接下句,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熟練背誦詩詞,同時,培養學生快速反應能力。開展講故事活動,讓學生把在課外閱讀的傳統文化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我還開展“每天一讀”活動,讓學生每天至少讀一篇《詩經》《論語》或其他古典作品,并根據釋文講解文章意思,在班級里交流。在班里開展朗誦比賽,讓學生自選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朗誦訓練,參加比賽,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總之,語文教學要把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引起高度重視,并把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孩子們的血液中流動,成為具有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中國人,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