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才 王麗華 王立軍
隨著我國經濟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基層畜牧業快速發展,極大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在畜牧養殖期間,農民養殖戶缺乏專業的養殖管理技術和經驗,造成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導致養殖效果不理想。前期對養殖品種引進不科學,飼養管理不注重營養均衡、飼養環境非常惡劣,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動物的正常生長,對基層畜牧行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由于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的推進,傳統的養殖方式開始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基層畜牧養殖管理水平將對畜牧養殖業的產品質量及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要重視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問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好的推動畜牧業發展。
一、基層畜牧養殖管理的問題
1、養殖品種品質不過關
我們都知道,從事畜牧養殖行業,引進養殖品種,是這個行當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飼養的種畜品種好不好、品質高不高,決定了未來的養殖成效,影響了畜牧養殖業經濟效益。目前基層畜牧養殖過程中并不注重養殖品種的選擇。有的企業考慮到節省投資成本,單純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故意選擇品種劣質,品質低下的種畜、種禽。更有甚者,有些品種的購買都是沒有經過免疫檢測的,或者本身存在病毒隱患的,這種做法給整個養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對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2、使用不正規的獸藥,威脅到畜產品的安全
部分管理人員以及畜禽醫護人員對獸藥的使用不正確,甚至存在濫用獸藥的現象,給畜牧養殖業帶來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①不健全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缺少防范意識,防重于治的觀念較弱;②有的養殖戶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忽視國家規定的休藥期,為了動物能夠成活,對患病的動物超量、超時間的使用藥物,從而威脅了畜產品的安全,也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安全;③藥物使用時沒有遵循正常的使用方法或沒有根據動物病情來合理選用藥物,盲目追求動物的存活率,濫用獸藥或藥物飼料添加劑,導致出現超標的藥物殘留問題。
3、畜牧養殖中的技術風險
畜牧養殖中的技術風險主要是指養殖人員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過度依靠現代養殖技術。①控制畜禽疾病的技術風險。伴隨畜牧加工產品的商品流通性,畜牧產品也開始得到大范圍的應用,在畜牧養殖業中禽畜病菌開始盛行。在這種環境下,多數養殖人員會選擇接種疫苗去預防傳染疾病的發生,但是疫苗也會存在一些副作用或是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繼而致使牲畜的自身抵抗力降低,甚至有時會對藥物產生免疫。②引進畜禽品種的風險。由于引進優良的畜禽品種可以有效提升禽畜的生產能力,繼而為養殖人員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因此,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會從外面引進優良的品種,進行品種改良,但是外部引進的品種并不能保證來源,是否攜帶病菌等,對養殖場的發展會造成潛在威脅。③飼養管理的風險。我國近幾年在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部分不法商販為追求個人的經濟利益,故意在市場上低價銷售安全質量較差的飼料,繼而導致市場中的流通飼料仍然存在大量不合格的產品,增加了畜牧養殖業的飼養風險。
二、解決基層畜牧養殖管理的主要對策
1、對引種進行嚴格把關,提高品種的質量
在前期引種階段,關系著整個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質量,所以養殖戶一定要加大對民眾的重視力度,采取科學高效的引種方法提高品質。在引種時要對嚴重區域進行全面考察,嚴禁從疫區引種,同時還要進行深入研究,對當地行情進行全面分析,要聘請經驗豐富的養殖戶,或者動物專家幫忙挑選,提高引種的效果。在引種結束后還應該及時做好消毒處理,沒有不良反應后才能夠混養。
2、防疫檢疫,嚴格落實,加強執行
相關防疫站、檢疫局等部門,要對農村的養殖戶,加強科普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要求他們主動接受和開展畜牧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養殖戶要配合專業防疫人員,定期對畜禽進行接種疫苗,科學規范執行疫苗接種程序。當發現畜禽發病的時候,不能一意孤行,要請專業的獸醫進行科學的診斷,采取正確的藥物,開展有效的治療,防止私自用藥,造成藥物殘留,影響動物質量。
3、重視合理的飼養管理標準的構建
動物養殖產業要得到長遠發展,完善的飼養管理標準的構建是非常必要的,以保證配置的飼料符合畜禽的生長需要。飼料的科學搭配既能使養殖成本得到降低,還能促使飼料的利用率提高,為養殖場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此外,養殖戶應該對飼料原料進行科學的選擇,與動物各階級生長所需的營養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飼料的科學搭配,真正滿足動物的營養需求。對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必須嚴格的控制,微生態制劑以及中成藥添加劑應該被積極的推廣,使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綜上所述,在畜牧養殖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養殖人員需要根據自己企業的養殖風險狀況,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增強企業的風險管理。根據企業現在的生產經營理念,及時調整生產風險管理模式,保障養殖人員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