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印德 楊銳
“三農”問題一直是關乎我國民生的重點問題,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助力鄉村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其中一種。它是一種整體性的發展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執行離不開人才,鄉鎮農牧技術人員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鄉村發展的一劑良方,主要目標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生態改善等,全方位的改善鄉村現狀,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政策保障。其中,位于重要地位的就是產業發展,要改善鄉村的經濟情況,必須注入內生力量,發展鄉村的農牧產業。要促進產業發展,就需要向產業中投入大量人才,因此,需要引進或培養鄉鎮農牧技術人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
二、鄉鎮農牧人員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方法
要使鄉鎮農牧技術人員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1、提高自身技能
農牧技術人員工作地點通常在農牧產業的一線,重要性強,關系到農牧產業的最根本的發展,因此,對其能力的要求也較高。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變化,農牧產品的狀態也在隨之變化,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通過參加培訓或者行業交流擴充自身經驗,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另外,技術人員需要重視技能的實用性,將自身技能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對實時農牧產品狀況的判斷,隨時改變自身運用的技術手段。技術人員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優先目標,切實了解農牧民所重視的問題,及時的為農牧民解決問題。農牧人員學習的知識要圍繞所在鄉鎮的產業結構,符合廣大農牧民的根本利益,因地制宜的進行科技成果研發,促進當地農牧經濟的發展。
2、搭建技術交流平臺
農牧技術人員作為專家科技方法的接受方,和農牧民種植方式的傳達方,需要搭建統一的技術交流平臺,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將農牧民納入平臺中,在平臺上進行統一的技術傳授和解難答疑。將分散的農牧民納入平臺,加強農牧民之間的交流,促進農牧經驗分享。另外,可以在平臺上傳農牧相關書籍和視頻,供農牧民學習,提高農牧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熱情,促進農牧民主動獲取農牧知識。平臺可以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農牧講座,講解種植與養殖中需要留意的重點。打破空間壁壘,指導農牧民科學種養,并建立長效機制,使技術交流常態化。
3、引進先進技術
閉門造車并非良策,農牧技術人員需要主動引進新技術,學習示范基地的先進技術,并進行本土化改良,應用到自己的鄉鎮中。技術人員需要定時引進新的種植技術和新的種養品種,在引進過程中,要做好相關數據的實時記錄,進行本土化試驗,成功后依據自己的試驗數據,將先進的技術傳授給農牧民,促進農牧產品的增值增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另外,在宣傳推廣先進技術時,可能會存在部分農牧民對新技術不適應、不接受。技術人員需要積極的與鄉鎮宣傳部門合作,共同普及新技術。通過在圖書館、廣場等科普場地為農牧民宣講新技術的優勢,來打破農牧民的心防,降低新技術的普及難度,提高農牧民普遍的種植技術水平。
4、科技創新
農牧業發展需要依靠技術的提升,而技術的提升依靠科技創新。首先,農牧技術人員要創新養殖和種植的模式,降低農化產品的依賴程度,提倡綠色種植、科學養殖。通過改進種養方式來降低對生態的破壞,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技術手段降低成本。另外,技術人員還需要創新銷售模式,通過農牧產品的發展帶動周邊行業的發展,例如農產品二次加工產業、農家樂旅游業等,還可以利用直播帶貨等方式提高農牧產品銷量,打造品牌,促進本地農牧業發展。農牧技術人員需要發散思維,積極創新,將農牧業與現代高新技術高度融合,增質增產的同時,提高銷量,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興村振興。
5、優化管理手段
農牧技術人員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將分散的農牧民統一起來,共同管理,輔助農牧民的種養工作。在種植的各個環節,技術人員需要采取科學的種植方法,對農牧民進行統一指導,規范種植環節與種植手段,使用統一的施肥和灌溉技術,保證所有農牧民手中的農牧產品品質較高,能夠一同匯入市場。技術人員也可以提前與企業或市場對接,按照訂單進行計劃種植,保證農牧民受益,解決單個農牧民銷售難的問題。通過優化管理手段,可以提高農牧民收入,拉近干群關系。
6、實行示范推廣
為了加快新技術的普及,農牧技術人員需要打消農牧民心中的疑慮,農牧民可能已經習慣了之前的種植技術和種植品種。在接受新的技術和品種時,難免會考慮這種改變是否會降低自身的收益,因此,部分農牧民會選擇拒絕學習新技術。對此,為了促進鄉鎮經濟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技術人員需要建立示范試點,通過示范效應提高農牧民的認識,讓其認識到新技術的先進性。再對首批適應新技術的農牧民進行嘉獎,以輻射效應帶動整個鄉鎮的技術轉型,促進農牧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