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彬
我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對糧食需求量巨大而水稻作為我國糧食主體農作物之一幾乎全部作為食用,我國作為水稻最早種植國家在食譜中早已將水稻全面融合,因此在水稻的種植方面經過長期經驗累積總結出很多寶貴經驗,面對常見的病蟲害和生長問題需要究其原因針對性防治,我國水稻種植方面常會出現缺鋅的現象,因此針對水稻缺鋅的原因和防治措施進行細致分析。
一、水稻缺鋅的表現
水稻缺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出現僵苗現象,也就是農民常說的縮苗或者紅苗現象,這種現象一般是發生在水稻插秧后的第二周到第四周,一般是先從老葉的葉片尖部開始變紅干枯隨后會逐漸從下自上在中肋兩側出現黃赤色和赤褐色的斑點并逐漸連接成片最終整個葉片會變紅,在嚴重時會出現整個農作物植體葉片變紅褐色,而嚴重缺鋅的葉片會變淺甚至會發生白化現象。
水稻的缺鋅會導致葉片逐漸變窄且整體生長緩慢甚至發生停滯現象,并且在分蘗期會有無分蘗現象并在根部逐漸發生變黑引發死亡現象,而未死亡的幼苗則會發生無效分蘗和空秕現象且成熟期推遲,水稻缺鋅會嚴重影響水稻植體的生長并且會導致整體的產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及時發現水稻缺鋅的現象并針對性進行防治。
二、水稻缺鋅的原因
鋅元素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需求量不高而鋅屬于微量元素土壤自身的鋅元素含量不高。水稻對鋅元素需求主要是形成葉綠素避免水稻植體發生失綠現象且避免新陳代謝緩慢發生僵化,一般來說水稻缺鋅屬于生理性障礙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發現和防治,水稻缺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如下:
1、水稻種植土壤問題
因為一般水稻稻田的土壤自身鋅元素含量過低,整體鋅元素含量低于一毫克每千克的水平,且一般水稻缺鋅主要是發生在堿性或者好似石灰質稻田土壤中因此一般和水稻稻田積水后的條件有著直接關系,一般是發生在酸堿度七到八之間土壤,且這樣的土壤環境一般有機物含量豐富,經過研究發現在大量施加綠肥的堿性石灰質土壤中缺鋅現象高發,這一般是由于水稻的耕作層有機物含量過高導致水稻對鋅的吸收收到了抑制。
2、水稻種植過程中肥料的問題
在水稻施肥時很多時候由于不科學合理地施肥,沒有對水稻稻田土壤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導致大量施加有機肥導致在有機肥分解在土壤中時產生大量特定元素導致植體對鋅元素吸收受到抑制,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施肥不夠科學且連年持續施肥不當導致很多有機物累積,當磷肥土壤含量過量時會導致水稻對鋅元素吸收力下降進而發生水稻缺鋅現象。
3、水稻種植過程中秧苗種植問題
一般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種植規劃也對水稻的鋅含量吸收有著一定得影響,一般來說種植密度不會影響水稻植體對土壤中鋅的吸收,但是當水稻種植密度過稀疏時會導致有機物質累積含量過高進而影響鋅的吸收,因此與其他作物不同水稻適合適度的密植且在施肥方面一定要科學。
4、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品種問題
水稻在抗病性抗旱性以及產量方面都與選種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農民在選種方面相對不夠重視,水稻缺鋅現象可以通過優質品種進行防治和優化,一般不會選擇麥茬秈稻和分蘗過多的品種更容易發生缺鋅現象,因此在選種時需要進行仔細分析。
三、水稻缺鋅的防治措施
1、合理地進行稻田灌水
水稻對于水的依賴性較強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對稻田水層管理,適當的灌水可以提升鋅元素營養和活躍性因此需要針對缺鋅稻田適當進行灌水管理、
2、科學進行田間管理
在進行水稻稻田田間管理工作時需要注意種植密度和水肥施加,水稻種植應保證疏密適中避免很多有機物沉淀堆積,在水稻稻田缺鋅的情況下需要注意對稻田補充生理性氮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尿素對鋅元素吸收的影響,同時需要注意保證鋅元素的施加頻率和其他元素的搭配均衡,只有各種元素搭配均衡才能保證水稻植體分蘗早生長快,可以直接影響水稻產量。
3、合理進行鋅肥施加
鋅元素屬于微量元素因此水稻對鋅元素的需求量較少,在鋅肥施加時要明確施加過多和過少都會對水稻的植體生長有一定的影響,這需要根據自身水稻稻田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一般酸性的稻田土壤適當增加而堿性的稻田土壤適當減少鋅肥施加量,自愛鋅肥施加過程中不能與其他有機化肥一起使用,因為一起混合使用會造成沉淀現象影響鋅肥肥效,一般情況是將兩公斤左右的硫酸鋅搭配二十公斤的稀土進行混合進行底肥撒施,而在水稻的分蘗期到揚花期對責需要適當減少一般是一百五十克每畝兌水五十公斤進行噴霧式施肥,同時在施肥時需要注意配合磷鉀氯三大元素進行施肥,這樣才能將水稻植體的抗逆性增加且直接增加水稻產量,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進行連續施肥,一般鋅底肥在土壤中會存在兩到三年,換句話說一般施肥頻率為兩道三年一次除少數嚴重缺鋅水稻稻田外一般情況不需要額外施加,同時在施肥時需要了解水稻土壤是否缺鋅元素很多時候水稻稻田確磷鉀兩種元素會出現很多癥狀與缺鋅現象類似,因此需要仔細分析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