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璇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存儲和傳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傳統圖書館的機制已經無法繼續滿足時代需求。而網絡的隨時隨地、大容量、快速高效的特點,使得人們將思路轉向了數字化圖書館的設想。本文以數字化圖書館的特點和建設過程中所要考慮的問題的方向做出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圖書館;數字化;標準化
一、數字化圖書館
網絡信息管理技術、數據化處理技術和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正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數字化圖書館的新模式應運而生。如果把傳統圖書館看做是各種紙質資料的收藏倉庫,那么數字化圖書館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數字化的資料信息庫,它能夠借助數字技術處理存儲大量各種形式的信息,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地訪問它,以獲得所需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儲和用戶訪問不受地域限制。本質上是一個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儲,以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的一個大型信息系統。
就運作方式上來看,傳統意義的圖書館主要是收集、分類整合各種書籍資料,供讀者方便地查看、借閱所需要的資料、信息,通過跟蹤讀者使用情況,以保護信息提供者的權益。而數字圖書館則是運用各種數字化技術創建、擴充數字化館藏,把各種形式的信息、文獻轉換成可供計算機識別的數字化信息資料,通過安全保護、訪問許可、登記借閱記錄服務等較為健全的權限管理,在提供資料者授權的情況下,實現館藏資料文獻的全球化共享。簡單來說,數字化圖書館在查閱上更快捷便利,來源更廣泛,資料涵蓋內容更全面,對資料的更新、替換更迅速,同時實現了信息形式的數字化轉變。
二、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特點
(一)即時性
即時性,包括搜索即時、閱讀即時、登記即時等多個方面,它實現了讀者隨時隨地搜索查閱文獻資料的便捷操作,不再像傳統圖書館一樣,拘泥于實體圖書,各項操作不再被限制于圖書館建筑范圍內,節省了去圖書館借閱資料的過程,大大縮短了獲得資料的時間延遲。這實質上是信息載體形式上的差異所帶來的變化,傳統圖書館的信息載體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紙質資料,而數字化圖書館基于網絡技術的支撐,其信息載體更多的是無形的數據,正是基于計算機數據的即時性處理和網絡全面覆蓋的特點,滿足了讀者隨時隨地、查閱即讀的需求。
(二)社會化
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是數字化信息的突出特點,它使得數字化信息的形式可以轉換自如,從而適應于各種情況、形式的發送、接收。由于其隨時隨地、不局限于圖書館范圍內的特點,其服務對象涉及人群比傳統圖書館要更為廣泛,數字圖書館不再局限于學生和科研人員,還可以便利不同社會職業、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廣大社會讀者,使得信息更為廣泛的傳遞,能夠被各個領域的人群了解、運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資料配置的合理化,避免了文獻資料的空置浪費。
(三)多樣化
傳統圖書館服務多強調其公益性,這其實不利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而數字化的圖書館服務有效解決了這一弊端,在服務大眾堅持公益性的同時,確保社會效益的實現,是數字化圖書館服務的主流觀點。它可以在確保每一位社會公眾的平等免費利用圖書館的權利的前提下,適當地選擇對某些特殊的數字化信息資源開展收費服務,或者進行廣告宣傳等商業活動,從而實現公益性服務和產業化服務發展兩不誤,使二者相輔相成,促進信息服務多樣性的進步。
(四)高效性
傳統圖書館由于以紙質資料為主要的信息載體,決定了信息檢索的低效性。一方面,傳統的資料只能同時為一位讀者服務,而數字化圖書館的資料可以同時面向多位讀者用戶,且同時使用的用戶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影響,大大提高了資料的閱讀效率。另一方面,由讀者人工篩選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不僅費時費力,篩選獲得的文獻資料準確率和利用率也難以保證。而數字化圖書館基于計算機技術的高級檢索,在極短的時間內為讀者有效解決了資料查找篩選的困難,提高了搜索結果的關聯性、利用率,提供了高效高質量的人性化、數字化的服務。
(五)知識化
知識化是在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工具的廣泛應用的基礎上,使得知識被高度應用,知識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資源被充分發揮利用,促使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于合理化的理想狀態。數字化圖書館實現資料信息知識化,大幅度縮短了重復收集資料、反復統計整理數據、分析總結等步驟的用力用時,是提高學校乃至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節省學術科研的重要措施,是社會精神文明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
三、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知識產權問題
在數字資源的建設過程中,無論是以什么樣的形式獲得數據庫的使用,都要慎重對待版權、著作權等問題,尤其要重視網絡傳播權的相關問題;知識產權的時間性特點要求圖書館要時刻關注世界范圍內有關知識產權的新法規、新技術的更新發布,避免對新法規或者新技術的輕視、忽視所導致的不規范或者侵權行為。同時,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特點,而數字圖書館的文獻資料來源及應用范圍很廣,所以一定要注重其是否存在國際公約或者雙邊、多年協定等,確定好其產權在我國是否生效,具體如何實行。
(二)標準化問題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是有相關標準要求的,受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體系的約束,該體系主要是由數字資源建設標準規范、數字圖書館應用服務標準范圍、版權保護與權利描述標準規范、面向數字圖書館的電子商務標準規范等組成。
在建設數字圖書館應用服務系統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統一的描述機制和資源命名規則以及唯一標識,需要建立開放、可互操作的數字資源組織與管理標準規范和可互操作的數字對象調度機制等,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其他相關標準規范來規范完善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目前,我國在數字圖書館領域的標準化工作還不夠成熟和完備,許多相關技術以及標準還在探討之中。
(三)信息安全問題
凡事涉及到網絡領域就一定會談及網絡安全問題,保障數字圖書館的網絡安全,是防止文獻資料丟失、維護文獻資料完整性的必要措施,也是維護資料提供者知識產權、用戶賬號權益以及隱私的重要保障。
信息安全要從多個方面著手應對:系統安全上要保證整個網絡操作系統和網絡硬件平臺是可靠且值得信任的,雖然沒有絕對安全的網絡系統和平臺,但要盡可能選擇安全性高的;網絡結構上,要對公開服務器和外網及內部其他網絡采取必要的隔離和防護措施,同時對外網服務請求要進行嚴格篩選和過濾,以避免信息外泄、信息丟失等問題;物理安全上,要注意在建設、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關于機房、線路、硬件等多方面的安全隱患,提前做好防護措施,盡量將網絡的物理安全風險做到最低;管理風險上,要從技術、管理、法律等多個角度建立網絡安全機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實施中實現管理與制度相結合,對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提前預測分析,并制定出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案,還要確保數據庫系統和用戶認證權限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邵敏.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標準化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12):120-121.
[2]王媛媛,劉丁寧.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標準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08):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