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康銀娟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林業管理在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對我國植樹造林事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營林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蟲害使得造林事業受到嚴重影響。基于此,本文開展對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期望為我國植樹造林事業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關鍵詞:營林技術;森林病蟲害防治;應用
引言:近年來,受全球氣候惡化的影響,我國發生森林災害的可能性日益增大。森林資源有著防止土壤侵蝕和遏制氣候變化的能力,引起了人們對保護森林資源、擴大綠地面積的關注。植樹造林是擴大森林面積的一項有效措施,但由于植物病蟲害的發生,使得林業管理工作困難重重。因此,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促進我國森林綠地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與治理現狀
自然狀態下的樹木常常會受到各種害蟲的侵害,其主要原因是:1)我國正在大規模退耕還林,開發出了非常多的人工林。但這些人工林的功能卻與天然林截然不同,人工種植的樹木沒有強有力的自然調節能力,使得人工林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加之當地林業局沒有對人工林進行科學的管理,許多外來物種入侵造成各種病蟲害。2)大部分人工林物種較少,并且樹種的害蟲食性的非常低,一旦發生害蟲侵蝕,情況將難以控制。3)許多病蟲害和有害細菌的生命力極強,可在任何環境中繁殖,如果預防和管理過程力度不夠,將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自然森林具有非常大的經濟效益,有利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因此我國特別重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有關部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但目前我國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缺乏科學的管理、經營方法,導致病蟲害防治不力。有些工作人員盲目噴灑殺蟲劑,反而會增加害蟲的抗藥性,增加防治難度,同時還會引發各種生態環境問題。
一些地區通過科學的營林技術,使得病蟲害的防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有效緩解了病蟲害,保證了樹木的生長;從根本上改善森林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使樹木擁有強大的自衛和恢復的能力。因此,這些科學、合理的營林技術值得大力推廣,能極大地改善森林生態環境,促進森林樹木的生長。
二、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1、生物工程技術
生物工程技術極大地保證了植樹造林工作中林木選種的科學性。應用生物工程技術,結合現代科技發展的新優勢,也能夠極大地提高樹木的抵抗力。可以先從選種上入手,選擇優良的雜交樹種進行造林培育,并通過生物工程技術來培育具有高免疫力、活力的樹苗,提高人工林的質量,從源頭上來預防病蟲害。
2、封山育林
森林病害蟲的發生既是自然因素,又是人為因素。有些非法砍伐和捕獵會破壞森林的生態平衡,為病蟲害的蟲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封閉山林,開展育林,可有效地防止過度的人為因素對林區生態系統的破壞,為樹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森林封山育林為森林動植物提供了安全的環境,有利于豐富林區的物種多樣性,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開展定時修枝、間伐
定期開展科學、合理的修枝和間伐可以輔助樹木健康生長。林木工作者在幼苗種植時如果沒有把控好種植數量,植株密度較高,那么樹苗在生長初期便難以吸收到充足的養分,導致一部分幼苗的成活率十分低下。為此,林木工作者必須根據樹苗的生長特點,提前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保證樹苗在有限的土壤條件中分得充足的生長養分。要定期監測苗木的生長,實時掌握苗木生長動態,了解苗木生長中的營養需求,根據樹苗的生長情況科學間伐,去除生長狀況不好的弱苗、病苗,調整合理的種植間隔。樹苗稍大些時再進行間伐便不合理了,應進行修枝工作,剪去樹木的頂芽,破壞其頂端優勢,讓養分較為集中在加固樹干、樹根匯總,使樹木整體有更高的抵抗力。
4、有益生物的保護
從生態系統食物鏈或者碳循環的角度來看,林區益蟲的保護有利于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絕大多數鳥類都是害蟲的天敵,加之大量有益昆蟲、小動物也可以使其棲息的樹木免遭害蟲的侵蝕,從而抑制有害昆蟲的繁殖,為樹木的生長環境提供了一堵天然的屏障。
5、混雜林
混雜林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技術之一,合理地進行樹種混雜種植,對混交林進行科學管理,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還能豐富森林的物種多樣性,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森林生態環境,為樹木抵抗病蟲害打造第二堵天然屏障。栽植混雜林時要挑選互相包容的樹種進行組合,要確定種植的樹木數量,確保混合種植的樹林在范圍土地資源條件的承受范圍之內,避免樹木出現土肥失衡的情況。合理配樹能夠極大地幫助土壤變得肥沃,從而為樹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6、建立森林隔離帶
當病蟲害發生時,建立有效的森林隔離帶是阻隔病蟲害繼續滋生、蔓延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應害蟲的遷移性而導致的大范圍破壞。一些害蟲在處于幼蟲階段時,行動能力不強,可以建立網狀隔離帶來限制幼蟲的活動范圍,可有效限制害蟲的接續生長,減少害蟲大面積侵擾。
7、改善森林環境
定期進行森林清理工作,除草、殺蟲、清理人為垃圾,能夠破壞病蟲害的滋生環境,為樹木吸收養分創造更干凈、清潔的環境。依據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精心施肥,滋養樹苗,促進樹木的生長,可提高其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降低病蟲害感染的幾率。選用環保、無公害的肥料,并且要注意科學施肥,以免對生態系統造成環境污染。
結束語
森林資源的開發是當下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成為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對森林資源的開發有非常大的影響,給林業發展帶來許多問題,也影響到區域的經濟發展,甚至我國的整個生態系統。因此必須不斷創新與發展營林技術,提升森林治理成效,為植樹造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光明,李磊.淺析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07):71+74.
[2]潘樹峰.淺析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21,39(07):76-77.
[3]韓冰,王佳建,葛迎春,高俊峰.營林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農村科技,2020,{4}(09):29-30.
[4]李菊.營林工作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11):64-65.
作者簡介:
劉建偉(1983-6-),男,漢族,陜西寶雞人,本科學歷,工作單位:寶雞市鳳翔區林業技術推廣站,助理工程師。
康銀娟(1987-12-),女, 陜西扶風,工作單位:寶雞市馬頭灘林業局,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