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定媛 何燕雅
摘要:本文介紹紅火蟻的形態及筑巢特點,從傳播途徑出發,以紅火蟻的危害為核心,利用灌淹、藥物等方式對紅火蟻的防治措施進行系統分析。
關鍵詞:紅火蟻;識別;調查;防治措施
引言
據有關調查顯示,紅火蟻在我國多個省份進行快速繁衍,對居民生活和農作物生產都造成了一定干擾。因此,必須加強對生態系統的監控,提高對農業生產的防治水平。目前,我國多個地區均針對紅火蟻采取了多種防治措施,以達到保護農作物的目的。本文結合具體防治措施進行分析。
一、紅火蟻的危害
(一)對人的危害
紅火蟻主要以鰲針叮刺和口器咬傷危害植物、動物、人體。人體被其叮蜇后會有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后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8-24小時后叮蜇處化膿形成膿皰,若遇衛生條件差則容易引發細菌性感染,少數對有毒蛋白過敏的人會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有死亡的危險。
(二)對作物的危害
紅火蟻是全國農業、林業和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入侵物種之一,取食農林作物種子、果實及根系,作物被蟻群嚴重啃食,由于大多數農民對紅火蟻的防治經驗不足,導致作物產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不可估計的農業損失。
二、紅火蟻的識別
(一)形態特征
紅火蟻生長周期一般20-60天、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過程。卵,幼蟲和蛹均為乳白色。成年后呈現紅褐色或深褐色,體長一般在1.5-4.5毫米之間,有的可達6毫米,具有頭、胸、腹三種身體結構。成年紅火蟻最明顯特征是:在下頜骨內緣有明顯的牙齒;腹底部有2個不同大小的腰段;兵蟻的頭小而光滑,背部沒有凹痕,前額中央有斑點;前嘴邊緣中間有一根長長的剛毛向前延伸,有明顯的中齒;背部沒有脊椎結構,胸腹段傾斜度不明顯。
(二)蟻巢特征
紅火蟻為完全地棲型蟻巢的螞蟻種類,成熟蟻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徑30-50cm的蟻丘,巢穴內部結構復雜,地下通道一般為60cm深,用來作為蟻群活動的通道或食物的運輸通道,危機時刻也用于逃亡。新形成的蟻巢則在4-9個月后出現明顯小土丘狀的蟻丘。蟻巢表面土壤顆粒細碎、均勻。當蟻巢受到干擾時,紅火蟻會迅速出巢攻擊入侵者。
三、紅火蟻調查與監測
(一)訪問調查
通過訪談的方式,對當地居民和醫務人員進行調查,了解是否被螞蟻咬傷。同時,還要對作物生產者和植被管理人員進行調查,詢問是否發現過紅火蟻巢穴,采訪當地管理人員,對詢問過程發現紅火蟻可疑存在地區,進行深入重點調查記錄。
(二)調查方法
每個村(社區)每類型調查地塊不少于10個,每點調查面積大于50m,調查點要有代表性,覆蓋整個村(社區)。觀察有無蟻丘或沙堆狀的蟻巢,記錄蟻丘或蟻巢的發生區域、發生范圍、發生密度及其直徑和高度。調查者應作好自我保護,如發現可疑蟻巢,不要用手直接去觸碰蟻巢,可戴上乳膠手套,穿上塑膠長簡靴,用小樹枝或棍子輕觸蟻巢表面,觀察螞蟻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現出很強的攻擊行為。
(三)誘餌監測
用火腿腸當誘餌,利用新烹制的火腿腸對紅火蟻棲息地進行標識,做好紅火蟻的動態監測,每個村(社區)各類型地塊誘餌放置點不少于5個,每點面積 50㎡以上,放5個監測瓶,間距5m以上,隨機放置,把切好的火腿片(1厘米厚左右)放入對照瓶中即可,將瓶口間距控制在10厘米以內,放置30分鐘后,對瓶中的螞蟻進行識別并計數,并將收集到的樣本用密封袋進行包裝,然后送至實驗室進行隔離分析。
四、紅火蟻的防治措施
紅火蟻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對作物和人的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為害,其活動范圍包括耕地、糞便、草坪、花盆、苗木、廢棄物堆積處、農用機械、運輸工具、相關容器等。通過交配、飛翔、筑巢、遷徙等行為進行繁衍和流通,不僅破壞了當地的農業生產,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使生物的多樣性遭到破壞。同時,蟻群在饑餓時,還會破壞公共設施,甚至襲擊人類和動物。因此,根據紅火蟻發生和危害特點,可采取環境治理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控,從源頭上杜絕紅火蟻滋生。
(一)清理環境、鏟除紅火蟻滋生地
1.住宅區。搞好室內清潔衛生,清除垃圾和食物殘渣,盡量減少紅火蟻適宜生存和為害的環境。
2.荒坡地。在荒坡地發現蟻巢后,先對蟻丘及其周圍的雜草噴施除草劑,再采用藥劑防治。
3.農田和旱作地。清除耕地周圍的雜草、灌木和土雜肥,切斷通向田地的蟻道。
4.垃圾處理。徹底清理發生區內垃圾及垃圾回收點,采取農藥處理或高溫堆漚的方法就地處理垃圾,禁止外運,以防傳播。
(二)毒餌法
采用毒餌法來進行防治紅火蟻,根據紅火蟻的外觀特征,可選用磺胺等化學藥品作為誘劑,在早上9:00至下午5:00期間進行施藥,施藥過程中,必須確保土壤溫度在20℃以上。這個時候紅火蟻的活性較為強烈,對紅火蟻的防治作用較為明顯。同時,在巢穴密度較低且分布較少的地區,應選擇一種巢穴毒餌。在離巢10-100厘米的地方,用點噴或環噴的方式設下誘餌,對于紅火蟻和蟻巢比較集中的地區,應該采用遮蔽誘餌技術來消除這種情況帶來的不利影響。
注意事項:1不要破壞蟻丘和擾動蟻巢,防止紅火蟻搬家、擴散;2切忌將餌劑混合其他物質;3不要在下雨天施藥,應施用于干燥的地面,盡量避免陽光直射;4在施藥區應插上明顯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三)灌淹法
1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沸水灌入的方式防治紅火蟻,其缺點是成本較高,且應用面積較小,難以滿足大規模防治工作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控制紅火蟻的繁衍。
2藥劑處理蟻巢。建議使用藥劑:毒死蜱(樂斯本)、氯氰菊酯、吡蟲啉、氟蟲腈(銳勁特)、甲萘威(西維因)、溴氰菊酯(敵殺死)等。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上藥劑使用濃度按照商品的使用說明配制。灌巢:液劑或可濕性粉劑兌水,慢慢灌入蟻巢中,每巢用藥液量一般10~15升,對較大的蟻巢適當增加藥液量。
注意事項:
①在住宅區、公共場所、學校、工廠企業等地用藥應避開人流高峰。
②市區園林綠化帶滅蟻要注意盡量減少對行人的影響,施藥區要注意人畜安全。
(3)水田、旱作地、果園和荒坡地,要注意對蜜蜂的影響。
(4)河流、水庫和魚塘附近地區應注意安全用藥,禁用阿維菌素、菊酯類、銳勁特等農藥,防止污染水源,并避免對魚、蝦等造成殺傷。
結束語
綜上所述,防治紅火蟻的方法多種多樣,提高紅火蟻的調查效率,及時記錄其行為變化,發現蟻丘蟻窩即時選擇合理的防治措施,在防治過程中,不僅對人和作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我國生態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祖蔭,劉曼,劉關星. 我國發生的一種蜜蜂新蟻害——南美紅火蟻[J]. 蜜蜂雜志. 2019(06)
[2]劉剛. 氯蟲苯甲酰胺可有效防控紅火蟻[J]. 農藥市場信息. 2019(11)
[3]李俊龍,陳立,劉長明. 紅火蟻工蟻對棉蚜誘導的棉花揮發物的嗅覺和行為反應[J]. 昆蟲學報.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