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利革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民族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由來已久,并且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少數民族優秀大學生,成為我國發展邊疆的骨干力量。在新階段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民族院校更應該充分發揮其自身作用,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大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不斷堅定信念,堅持政治原則,為推動少數民族的快速發展,加強地區社會環境的穩定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在這百年難遇的發展契機下,維護國際局面的平衡與穩定對于我國而言至關重要。當前國外一些敵對勢力對于我國的民族政策進行無端攻擊,妄圖借此擾亂我國的發展。鑒于這種復雜的國際輿論環境,加強民族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為我國的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
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骨干力量,作為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人才,增強其思想政治素養,對于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民族院校中加強愛國主義的教育可以增強學生辨事理、明是非的能力,在網絡環境下減少學生被不良思想影響,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規范自己的行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能夠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我國的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將我國的民族政策以及提倡民族團結等理念有效地傳輸給當地的人民,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可以結合自己不斷提升的生活質量與國家的相關扶植政策,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從而樹立對國家的熱愛和對黨的擁護,有效推動新時代民族團結互助的步伐,并且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精神面貌的改變,使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擰成一股繩,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各自的力量。
愛國主義教育一直以來存在著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問題,當前很多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依然停留在照本宣科或者開會的形式上,對于是否能夠真正地起到教育的作用,能夠真正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考慮不足,當前很多大學生對這種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非常抵觸,與過去的學生相比,當前的大學生更加富有個性,更加注重自我感受與情感的共鳴,傳統的宣講方式無法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如果不能改變這種教學方式,愛國主義教育就只能是存在于課本上的理論,沒有起到其應用的效果。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發展時期,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對于層次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時代精神也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變化。如果愛國主義教育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喪失實施的環境與氛圍,從而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當前我國大學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使用的教材大多存在理論性強,實踐指導性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民族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這種單一的理論灌輸無法實現良好的效果。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依賴單一學科的教學任務,它應該是根植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的常態化教育。當前院校的學科教育大多集中在自身的專業范疇內,對于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的較少。這也給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沒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失去了對愛國主義精神深入理解的契機,也給當前的大學生踐行愛國理念造成了一定影響。
對于民族院校而言,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符合各民族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教育特點的,也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必然選擇。由于當代大學生個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比單一的理論宣講更加合適。教師要深入研究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提煉其富有時代精神的內涵,并且將其納入到教學體系中,從而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加新鮮的體驗感。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時政新聞分析向學生們闡述國家和諧統一穩定的重要性,比如,近年來巴以沖突中強烈的民族因素在其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國際時政分析,總結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傷害,同時闡述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本質上存在著共通性,從而讓學生們樹立維護國家統一,推動民族發展的理想。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時事新聞,把握世界局勢,而且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愛國主義的教育價值,自覺踐行其要求。
愛國主義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也不僅是在課堂上的一種理念,而是應該成為大學生行為的規范,成為日常行為的準則。因此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展開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依托學校的社團活動舉辦一些富有正能量的公益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下,全民族的共同發展富裕是當前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抓住機遇,奮斗拼搏,才是真正踐行愛國主義的理念。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設計相應的場景,如經典紅歌傳唱快閃活動,國旗被吹到馬路上等,讓學生去觀察大眾的反應,并針對其調查結果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讓學生通過現實教育升華自己的愛國情感,從而有效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規范學生的實踐范圍與尺度,將現實教育有效地融入到課堂體系中。
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與多學科教育內容的滲透,從而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正確價值觀引導下充分發揮青年骨干的帶頭作用。學校要積極鼓勵青年黨員參與到多學科教育的過程中,組織青年講壇、青年先鋒下鄉隊、鄉村振興志愿團等,讓學生將自己專業知識融入到志愿活動中,從而增強學生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更加深入地了解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運用自身的專業所長推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挖掘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學科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體驗環境,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家國情懷與思政教育素養,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與教育。當前個別教師出現思想滑坡的問題,在教課過程中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與觀念傳遞給學生。由于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深入了解,往往被教師的思想所影響。因此,學校要全面加強教師的家國情懷教育,在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及時對教師的思想偏差進行引導與教育,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正確的引導下健康成長。
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開展教學,不能脫離實際情況,更不能將其當作是一項單純的教學任務。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環境與漢族學生不同,其使用的語言、民族宗教和生活風俗等,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和關注的因素,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涉及宗教信仰等敏感問題,對于學生出現的思想和心理問題,教師應該進行及時的疏導與教育,防止學生在處理過程中出現鉆牛角尖的情況。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多種民族因素與具體情況,考慮到班級內學生的實際需求,確立實踐內容與理論教學的方式,不能只是簡單地將理論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切實將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民族院校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與高校學科教育融合的模式,創新思政教育新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質量。當前學生要充分認識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始終以此為行為的規范,從而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