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瑤
/唐山師范學院玉田分校
鋼琴是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形式的革新也為鋼琴教學的改革提供了較大的推力,但同時這對鋼琴教學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效利用新媒體資源與方式來提升教學效率,是當前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難題,也是鋼琴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相較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海量的信息資源、碎片化傳播方式等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新媒體為鋼琴教學帶來了重要的價值,其主要體現在:
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始終都將學生放在次要地位,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本身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差。而在新媒體教學環境下,新媒體教學方式有效打破了傳統課堂上沉悶的教學氛圍,利用新媒體本身多姿多彩的特點調動了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處在課堂的主體位置,并在教師的帶動和引導下逐漸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并提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對后續鋼琴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是多數大專院校存在的問題,很多優質的教學資源在名校、發達城市中流通,但是對于二、三、四線城市的大專院校來說,教學資源僅限于本校或是區域內校際之間,接觸不到先進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的更新速度也非常慢。而在新媒體的支持下,院校之間的鋼琴教學資源可以放到互聯網上進行共享,教師可以相互借鑒,學生也可以自行觀看學習,無論是對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單純的鋼琴練習是非常枯燥的,不斷重復的訓練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且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很難得到更加深入的指導,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下。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鋼琴教學是基于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內容與實踐等方面來展開的。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課件進行課前指導,并通過課件來展示教學的重難點,通過漸進式的引導來提升課堂整體效率。
縱觀我國大專院校的鋼琴課程教學,雖然很多院校都開始致力于課程的改革,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很多院校依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模式的影響,教學效果長時間提不上去。在鋼琴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多種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資源較為單一、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以教學模式為例,“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集體課”的教學模式是兩種常見的教學模式,雖然兩種模式都有著各自的優勢,但都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使得教師無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學生也不能夠隨時隨地讓教師指導自己的不足,這樣就導致學生在課下不愿意有更多的時間去聯系與糾錯,僅僅依靠課上時間來進行訓練。此外,一些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甚至一些教師錯誤地將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結合到一起形成了不倫不類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基于新媒體的重要價值,面對大專院校鋼琴教學現狀,需要院校加強教學改革,借助新媒體的優勢來提升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鋼琴人才提供平臺。
整合教學資源是新媒體時代下鋼琴教學發展的必經之路。由于學校之間的資源相對較為封閉,所以教師以及院校應當要勇于打破這種情況。第一,在區域內、省內甚至是全國內建立鋼琴教學資源聯盟,校際之間在一個平臺中將資源進行分享,并為教師設置相應的登錄權限,方便教師對鋼琴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應用。當然,打造一個平臺進行資源的分享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未來的發展勢態可期。第二,院校中鋼琴教師可以將自己搜集到的優質的教學資源上傳到本校的網站中,并設置一定的賬號,允許對其他學校的教師開放,這樣,不同學校之間的資源就會互通,逐漸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源。第三,不同地域、院校的教師可以成立多個交流組、共享群,教師可以將資源上傳,供不同的教師進行參考和學習,并將自身的經驗在群組內進行分享,加強資源之間的相互流通,教師之間共同提升、共同進步。如:微課視頻分享、課件分享等。
在新媒體時代下,鋼琴教學實踐過程要及時改變,教師應當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交流環境,只有及時交流心得和體驗,才能夠保證所遇到的問題及時被解決。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通過課堂來進行的,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解惑,這種“手把手”的教授模式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這種模式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在課下,學生很難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需要為學生打造“線上+線下”的交流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指導,打造民主的線上交流環境,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可以自主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對增進教師之間的情感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如:利用校園BBS、微信群、釘釘等軟件來進行交流與學習、資源分享等,即使在課下也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
在新媒體背景下,院校為學生搭建新媒體教學平臺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實現:第一,學校應當要加強新媒體教學環境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從硬件方面為學生提供應有的學習環境。為此,學校可以設立專項基金來作為鋼琴課程教學的改革基礎,為鋼琴教學的改革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包括采購新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建設更加規范化的鋼琴教學和練習場地、采購更加專業化的鋼琴及相關設備等。第二,教師應當要根據教學的需求,借助校園網絡、微信、QQ、釘釘、騰訊課堂等多種新媒體途徑,利用智能終端(如智能機、平板電腦、電腦等)來構建新的教學平臺,讓學生真正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到鋼琴相關知識。
在新媒體時代下,鋼琴教學要更多地使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但并不是要求教師將所有的教學方法都使用到,而是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第一,情境教學法。鋼琴的演奏對演奏者的狀態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求演奏者必須能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態,完成情緒、思路上的轉換,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轉換思路。如:使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影視片段等來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狀態,并激發其表達和演奏的欲望,從而為鋼琴演奏的練習奠定良好基礎。第二,分層教學法。學生的鋼琴基礎和學習能力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來展開教學。如果在課堂上采用分層教學,會讓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有更大的心理負擔,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來為學生們布置練習的題目,以綜合能力為標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相應難度的練習作業,真正鍛煉學生的能力。
競賽式網絡視頻教學是基于新媒體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演奏競賽,并對學生的整個演奏過程進行全過程實時錄像,通過適當的剪輯手段來將視頻進行合成,并將剪輯過的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供學生們參觀和學習。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演示教學法,通過學生們自己的視頻進行演示,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鋼琴演奏技巧、情感表達方式、整體表演力、心理素質、肢體語言表現力等方面的內容來進行交流、互動與學習,讓學生們能夠看清錯誤的方法,進而及時改進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鋼琴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改革中的重要組成環節,其綜合素養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下,鋼琴教學改革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鋼琴教學能力,同時也需要其具備基于新媒體的教學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較高的音樂素養。因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第一,學校為教師提供足夠的交流與學習平臺,通過定期培訓、交流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對現代化工具的操作能力、教學技能等。第二,學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對其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并給予教師合理的薪資待遇,以便從源頭上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大專院校鋼琴教學也要及時進行改革,更多地利用新媒體來展開教學。新媒體能夠為鋼琴教學帶來更多價值,幫助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面對當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學校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打造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