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耀程
制作紀錄片或新聞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利用高超的攝影技巧提升新聞或紀錄片質量。實際工作中,一些新聞從業者對于攝影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會操作攝影設備就能夠拍攝出優秀的紀錄片以及新聞。此外,一些新聞從業者無法分辨紀錄片攝影與新聞攝影的本質區別,往往會采用紀錄片攝影方式制作新聞,或利用新聞攝影方式制作紀錄片,使得紀錄片或新聞質量得不到提升。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從業人員就要了解紀錄片攝影與新聞攝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攝影工作變得更具針對性。
數字技術與新聞行業的深度融合,使得新聞制作工作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新聞制作工作中大量煩瑣重復的勞動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快速處理,用這種方式可以減輕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隨著自媒體平臺的興起,人們對于新聞的要求逐步提升。新聞從業人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忠實客戶,一方面要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新聞觀看效果。而想要滿足這兩個需求,就要依靠高水平的新聞攝影。與新興的自媒體平臺相比,電視新聞的獨特優勢在于電視新聞內容具有很強的紀實性,通過新聞攝影如實記錄新聞內容,讓觀眾以最為直觀的方式了解事件發展情況。而其他類型的新聞傳播媒介習慣通過文字、圖片等媒介傳遞信息,與新聞攝影畫面相比,這些傳播渠道所承載的信息很容易被篡改或誤讀,真實性得不到保障。因此,新聞從業者要對新聞攝影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認知,努力提升新聞攝影水平。
制作紀錄片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從立項到策劃,到拍攝與剪輯,往往需要漫長的工作周期,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可能會花費數年時間制作。若紀錄片攝影水平較低,會對紀錄片整體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在實際開展紀錄片制作工作的過程中,負責攝影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參與到紀錄片策劃當中,依據紀錄片的表現形式以及具體內容靈活使用暖色調、冷色調或對比色調。此外,負責紀錄片攝影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攝影節奏和靜、動態畫面比例等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借助這種方式盡可能還原事件真實場景。
新聞的主要任務是對社會發生的各種事件進行及時報道,因此新聞內容具有很強的即時性與真實性。紀錄片主要內容是記錄現實社會中的建筑物、人物和現實事件等,所展示的內容必須與真實情況相符。由分析可知,無論是新聞攝影還是紀錄片攝影,最重要的原則都是要確保攝影內容的真實性。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新聞或紀錄片在制作過程中受場地條件制約,無法進行實地拍攝,需要在攝影棚中搭建模擬場景。攝影人員在攝影棚中拍攝新聞或紀錄片資料時,也要確保拍攝內容的真實性,不得隨意增加或刪減內容。同時,在播放新聞或紀錄片時,要在畫面中明確注明該場景為“非實景拍攝場景”,避免觀眾對新聞或紀錄片內容產生誤解。新聞攝影與紀錄片攝影另一個相似之處便在于經常使用抓拍手法進行拍攝,通過抓拍來保留事件發生的真實情況,確保新聞或紀錄片內容真實、可靠。
除此之外,二者還需要以真實的手法進行記錄,還原事件真貌,保證最終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還要求符合形象及時性與瞬間紀實性等特點,尋求對于事物本身的精確記錄,將細節完美地呈現給大眾,確保最終呈現結果與實際事物相一致。
從內容上來說,二者均通過所攝圖片或視頻等來傳達對于事物的理解和認知,將信息傳遞給大眾,以此來激發人們思考,引起共鳴,最終實現大眾對于事物的認同,并樂于將之分享出去。
通常情況下,新聞內容主要聚焦于社會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因此從類型上來看,新聞拍攝屬于即時拍攝,因此新聞攝影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攝影人員在進行新聞攝影工作時,通常不需要對攝影內容進行后期處理,力求將最為真實的現場情況還原給觀眾。此外,新聞攝影往往是針對特定事件所開展的針對性拍攝,攝影時間較短。與其相比,紀錄片對攝影質量的要求較高。由于紀錄片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此在紀錄片攝影過程中,對攝影資料及時性的要求不高。很多紀錄片攝影內容從拍攝到后期處理再到最終呈現給觀眾,往往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周期,但由于紀錄片攝影對于畫面質量要求較高,因此紀錄片具備新聞所沒有的審美價值。這種背景下,負責紀錄片攝影的工作人員需要很高的攝影水平以及審美能力,通過對攝影畫面進行潤色與調整,提升攝影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確保紀錄片圖像與內容保持高度一致性,增加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的沉浸感。
新聞攝影內容與紀錄片攝影內容相比較,二者在攝影內容關聯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區別。新聞攝影工作理念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如實反映社會發生的各類事件,新聞攝影畫面中的所有內容都要與新聞主旨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借助這種方式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讀懂新聞內容。與之相比,紀錄片中會包含一個事件的背景、起因、經過以及結果。這些環節都要由紀錄片攝影工作人員拍攝出來并整理到紀錄片中。由此可以發現,紀錄片攝影具有很強的攝影元素交叉關聯性,其側重點在于利用攝影畫面表現事件與事件、人物與人物、人物與事件之間的聯系,借助這種方式讓觀眾能夠對某一事件或人物進行更為深入的解讀,并通過觀看紀錄片得到審美方面的享受。因此,紀錄片攝影人員會在影片制作后期對攝影資料進行剪輯,突出紀錄片內容主題思想并提高紀錄片審美價值。
由于新聞內容十分注重時效性,新聞攝影人員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增加新聞攝影信息密度。新聞攝影工作人員所使用的攝影鏡頭十分簡潔,利用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傳遞新聞內容。從整體上看,新聞攝影的語言畫面就是以拍攝到的視頻元素為主,只需要使用簡短的介紹搭配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或者只利用攝影畫面就能夠讓觀眾了解新聞內容,借助這種方式實現新聞內容的快速傳播。新聞應當注重客觀性,對當前事件進行真實反映,要還原拍攝事件發生、發展以及人們的反應等內容,不應摻雜拍攝者的個人主觀情緒和情感傾向等成分,充分保證客觀公正的報道,不對大眾造成誤導。在所攝畫面的處理過程中,除了一些必要的裁剪之外,不可任意增添或刪減元素,以充分地向大眾交代清楚事物的發生地點、緣由等內容。新聞類攝影作品在拍攝過程中往往不具備補光的條件,甚至在一些需要進行抓拍的攝影現場,新聞攝影人員都無法保證畫面的穩定性,或者會使用一些特殊拍攝方式獲取新聞資料,因此很多新聞作品畫面較為模糊,但模糊的畫面并不影響新聞價值,觀眾也不會因為新聞畫面模糊而對新聞內容本身提出質疑與批評。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紀錄片攝影方式,紀錄片攝影的語言畫面更加注重對于某一個事件完整過程的描述,需要通過攝影畫面來表達某種情感或思想。拍攝過程中對于事件發生場景、拍攝點、理想的拍攝瞬間等均可進行最為有利的選擇,同時對于某些元素,在保證不違背事實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調整和刪除。這種背景下,負責紀錄片攝影工作的攝影師會頻繁使用長鏡頭,一方面確保攝影畫面的連貫性,另一方面提高紀錄片攝影審美水平。由于一些紀錄片并不特別注重其時效性,因此攝影人員會花費很長時間對攝影資料進行后期處理,使紀錄片畫面語言變得更加飽滿。此外,紀錄片攝影人員在實際開展攝影工作中,若拍攝現場光線條件不理想,往往會使用人造光對攝影現場進行補光,提升拍攝效果。
從整體上看,紀錄片攝影與新聞攝影之間存在很多相同點。例如,二者都十分注重攝影內容的真實性,同時還會采用抓拍的技巧來獲得視頻資料。此外,二者在攝影內容的時效性、關聯性以及語言畫面方面又存在著顯著差別。在這種背景下,相關從業人員在開展紀錄片攝影或新聞攝影工作時,就要明確紀錄片攝影與新聞攝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結合實際需求靈活調整攝影內容以及攝影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新聞攝影以及紀錄片攝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