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慧
重慶市珊瑚初級中學校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教師而言始終是一個較大的壓力,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重要性也讓教師難以繞開這一教學難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根據自身寫作等級進行針對性地訓練,避免了優等生“學不夠”后進生“學不會”的尷尬局面。本文針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及方法進行探討,以期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
分層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內容是否足夠豐富是保證分層教學法落實效果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保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展開正確的訓練及拓展。[1]
例如在對《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進行教學時,教師便應將學生按照學習情況分為三個層次。首先進行符合第三層次學生的基礎寫作教學,如對生活中事物的描寫方式、寫作的順序及結構等。在課堂提問環節的設計中教師應通過點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問題的設計,保證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通過教師的提問獲得一定的寫作技巧或方式。隨后,在正式展開寫作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示較為生活化的圖片或視頻等幫助學生尋找自身需要的寫作素材,以素材為基礎再次展開提問。第三層次的學生問題應相對較為簡單,如展示內容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方向及結構,其他層次的學生問題可布置如聯想到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件發生等,引導學生的寫作欲望并為學生的寫作指明方向。通過這種方式展開分層寫作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得到正確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寫作能力,還能夠通過教師對高層次學生的提問拓展自身的寫作思路,逐步達成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的寫作輔導也應進行相應的分層調整,為不同的學生講解不同的寫作技巧及輔導,第三層次的學生能夠掌握文章的寫作方式,使其他兩個梯度的學生能夠在寫作中融入自身的思想和情感。[2]
例如在對《寫作:寫出人物的精神》進行教學時,教師便應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再為第三層次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針對性地調整,使這一層次的學生能夠在練習過程中對自己的一個或兩個寫作技巧展開訓練,知識點的應用也不宜過多,避免學生胡亂拼湊展開寫作。對第二層次進行引導時教師應著重于引導學生從文章思想、觀察結果及修改方式等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較為基礎的寫作方向的同時理解積累素材及寫作方向的確定方式。對第一層次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通過文章意圖及布局方式等展開引導,幫助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寫作思維的拓展,逐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如何寫出層次感,如何通過普通的事件或表達滲透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寫作興趣都能夠得到較為良好的提升,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進行了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教師的認可和贊同,教師在寫作評價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梯度進行適當的評價方式選擇,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中完善自身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的興趣與欲望。
例如在對《寫作:學習描寫景物》進行評價時,教師便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針對性的評價。第三層次的學生往往缺乏寫作的自信,教師在對這一層次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應盡量通過鼓勵的語言展開,使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也應通過較為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學生設計多種解決的方案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如景物的由遠及近、由大到小,事件的粗略到精細等都是可進行講解的內容。對第二梯度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鑄造宏宇幫助學生完善寫作能力,在指出問題后說明如果這樣改可能會更加優秀。對第一梯度進行評價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完善在文章中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使學生在立意明確的作文中能夠將自身的寫作技巧進行靈活且正確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寫作素養。
面對初中階段學生展開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保證學生在不同語文基礎的情況下進行整體的能力提升與發展。教師在展開寫作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展開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喜歡寫作、樂于寫作。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提高自身的詞匯積累,完善寫作的方式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