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個人信息被列入民法典人格權編,而患者個人信息屬于個人信息的下位概念,理所當然的需要受到法律的保護。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自然人個人信息,患者個人信息更具有獨特性,有其相應的社會價值以及商業價值。僅從現有的法律法規角度,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制度并不完善,并且在注重患者個人隱私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著多方利益主體的權利博弈,如何調整各方主體的利益,并使得各方主體利益的實現趨于最大化便成為了一個重大的難題,隨著當代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快速性,以及傳播范圍的廣度與深度,對于此項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患者個人信息保護 權利沖突 多方利益主體
一、患者個人信息的界定
何為個人信息?依據民法典的觀點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 ,王利明教授認為“個人信息是指有關個人身份、工作、家庭、財產、健康等于特定個人相關聯的、反映個體特征的具有可識別性的信息”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個人信息是可以識別自然人個體的全部數據資料,是作為載體的個人數據和經過加工處理的個人數據的集合”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這些概念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即“識別”,這也是個人信息的特征,可以得知無論是以紙質還是以電子方式記錄的有關個人數據資料的內容都屬于個人信息,此種信息也是將一人區別于他人的信息,并且這種信息是對自然人數據的記載,不包括法人 。根據一些學者的觀點,個人信息不僅具有人格權上的屬性,基于與自然人主體具有緊密的聯系,同時還具有財產權上的屬性,這是由于在特定情況下可以通過出賣個人信息而獲得財產上的利益 。那么,如何從個人信息中來界定患者個人信息呢?這需要從“患者”一詞的概念以及個人信息的內容入手。
患者,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的人 ,高級漢語詞典的解釋為等候接受內外科醫師的治療與照料的病人 ,這里的“人”,當然的指自然人?;颊邔儆谧匀蝗藗€人,個人信息中又包含個人健康狀況的信息(雖然患者個人信息并不局限于個人信息中的健康狀況信息),那么患者個人信息理所當然的歸屬于個人信息內容中的一部分。根據齊愛民教授的觀點,患者個人信息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姓名、性別、聯系方式等)、生理信息(疾病史、過敏史等)以及財產信息(費用結算情況等) ,這些信息都屬于個人信息的內容,由此也可以得出患者個人信息屬于個人信息這一結論。相比個人信息,患者個人信息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個人信息的主體是自然人,而患者個人信息的主體則是患者本人;患者個人信息與個人同樣都具有人格方面的利益,但患者個人信息更具有財產價值,這主要是因為對于醫療產業來說掌握了患者個人信息就能夠很好的將產品出售給患者,其對于醫學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患者個人信息具有社會公益性,能夠根據社會公益的需要來合理適用患者個人信息 。有些學者認為個人信息與隱私權的內容有所重疊 ,而王利明教授認為個人信息與隱私權雖緊密聯系,但并不能完全等同,個人信息也絕非屬于隱私權的下位概念 ,我國《民法典》將隱私權與個人信息分別加以規定也證實了這一觀點,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是兩種不同概念。我國民法典中的隱私權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自然人對于自己的私生活有不被他人知曉的權利 ,與個人信息的規定有所區別,雖然個人隱私會通過信息的方式傳播,但二者對信息所享有的權利不同,隱私權更強調個人私密信息不被外界知曉,個人信息則注重對信息的控制權 。
二、患者個人信息保護過程中相關權利沖突問題
個人信息作為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的一項權利,患者為了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自己的社會交往以及避免自己的個人信息被侵犯、利用,有權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但患者在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侵犯到社會公眾及特定主體的知情權、健康權,就會存在不同主體權利沖突問題。
(1)患者個人信息保護與特定主體之間的權利沖突
知情權,是指公民有權知道他應該知道的事情 ,特別是與其個人相關的信息,更享有知情權。關于健康權的定義,王利民教授認為健康權是自然人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所享有的健康利益,維持、保有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楊立新教授將健康權定義為自然人以自己的機體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和功能完善發揮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利益為內容的具體人格權。 無論是哪種觀點,健康權都是一種有關身體機能完好的利益,同時,健康權也是公民個人享有其他多種權利的基礎。
這里的特定主體,是指與患者關系密切以及與患者密切接觸的主體,主要包括患者配偶、其他家屬、男女朋友等。患者個人如果患有某種傳染性疾病,勢必會有感染身邊密切接觸者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只關心自己的個人信息保護而不采取其他保護他人的措施,勢必會影響到特定主體的健康權、知情權等其他權益。當患者的個人信息保護與特定主體的健康權發生權利上的沖突時,從價值位階上看健康權要高于個人信息保護,那我們就可以毫無限制的為了保護特定主體的健康權而去侵害患者的個人信息嗎?當然不,根據民法的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以艾滋病為例,艾滋病患者對自己的患病事實擁有隱私權,《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了艾滋病患者有告知其性行為相對人自己患病的義務,相對方有此種知情權且告知主體是患者本人,而患者本人未必就一定會告知相對方自己的病情 。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一起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馬榮露在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的情況下仍然與被害人黃某1發生性關系,且并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也未將自己患病事實告知黃某1,致使黃某1感染艾滋病。 這一案例中就發生了患者個人信息與相關主體知情權、健康權的權利沖突問題。這一問題很難得到解決,這是因為我國對于權利沖突并沒有一種具體的解決方案,只存在一些理論上的觀點,在實際生活中更需要法官對案件進行具體的價值判斷,以便作出支持一方而反對另一方的判決。
(2)患者個人信息保護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權利沖突
公眾,是指與患者并無直接利害關系的社會大眾。患者在進行個人信息保護的過程中,還有可能侵犯社會公眾的利益,雖然社會公眾并不像患者身邊的特定主體那樣具有高度的危險性,但也有被患者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同樣出于公共利益的原因需要保護社會公眾的知情權以及健康權。在疫情防控期間就有這樣的一個案例,夏某某2020年1月13日至18日到云南旅游,回家后有乏力、倦怠等癥狀,30日被確診是新冠肺炎但是他在疫情排查期間,隱瞞了1月19日曾與王某、陳某等4人就餐的事實,導致王某、陳某感染了新冠病毒,20多人被隔離觀察。這種行為嚴重的侵害到了他人的健康權,并且這種案例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盛行期間還有很多,一些患者為了自己的安危,不顧社會公眾的人身安全,隱瞞行程,致使更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這種行為明顯要遭受社會公眾共指責。新冠肺炎患者的個人信息確實需要保護,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要被保護,其中應當由社會公眾知道的信息必須公開,如路徑、體溫、健康狀況等,但像姓名、住址、電話等這樣的對于保護社會公眾沒有任何關聯的信息不予公布,這樣也能夠做到保護公眾健康權與知情權的同時,保護患者的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患者當然有理由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但是,患者在保護其信息的同時,有危害到他人的知情權以及健康權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調和多種權利之間的關系,使之達到保護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問題仍未解決,法律條文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三、以權利位階原則解決權利沖突問題:
本文中的權利沖突僅限于法律權利的沖突,不包括道德權利,并且這種權利沖突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橫向的權利沖突?;颊邆€人信息保護與特定主體之間健康權、知情權及與社會公眾健康權、知情權之間沖突的出現,根本原因是立法上的沖突,一方利益的實現必然會使他方權利受到限制。他人知情權、健康權的實現勢必會影響到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患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也可能會影響到他人的知情權、健康權。關于權利沖突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權利位階論、權利平等論、權利邊界論,多數學者支持權利位階論,以林來梵先生為代表,本人也贊同此種觀點,這主要是因為適用權利位階理論能夠更有效的解決問題。權利位階是指對于不同的權利,有高低位階之分,人們為了保護高位階的權利,可以適當限制低位階的權利,但是要符合比例原則 。患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的權利與特定主體、社會公眾的健康權相比,健康權屬于較高位階,應當對患者個人信息保護有所限制,這里的比例也要以能夠保障特定主體以及社會公眾的健康權為界限。
(1)針對特定主體的解決方案:對于患者配偶或即將成為患者配偶者而言,有權利知道患者的相關病情,這是與他們個人密切相關的信息。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婚檢制度,但是醫療機構是否有責任有義務將患者患病事實告知給另一方呢?《母嬰保健法》第9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第10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采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后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睆倪@兩條可以看出,對于患有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醫生有對男女雙方的告知義務,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疾病并沒有規定告知義務。有些醫院實行將婚檢結果告知給婚檢者本人,由婚檢者本人來決定是否告知給另一方,并由婚檢者本人在檢驗報告上簽字的制度 ,本人對此行為負責。但這終歸是一種事后救濟的制度,不能做好事前的預防。
做好事前預防需要在結婚之前患者準配偶知曉患者病情,如果患者不履行告知義務,婚姻登記機關可以作為補充告知主體,在結婚流程中添加交換婚檢報告這一項,如果沒有或未提交婚檢報告,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也可以締結婚姻關系,但后果自擔。這一項只是婚姻流程中的選擇選項,不是必要選項,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賦予了當事人自由選擇權。如果患者準配偶在不知曉患者婚檢報告的情況下,仍然選擇與患者結婚,則后果自擔,這也符合民法中的風險自擔原則。這一措施至少能為患者準配偶提到警示的作用,將該項加入婚姻流程,無疑是對婚姻雙方主體健康權的保護,同時對患者個人信息的泄露也有范圍和對象的限制,符合比例原則要求,沒有超過其必要限度。
(2)針對社會公眾的解決方案:社會公眾與患者之間并無密切聯系,但仍有接觸感染風險的可能性。社會公眾具有流動性大、范圍廣的特點,不容易受到具體的保護。保護社會公眾的健康權、知情權,患者個人信息中對與公民個人相關的信息應及時公布,對于公民個人無關的信息則沒有向社會公眾公布的必要,這也是比例原則的要求。對于全國性的疾病,如非典、新冠疫情,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緊急狀態法》、《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的緊急措施,并統一發布患者部分個人信息,對于區域性的疾病,由該區域內衛生行政部門發布,同時明令禁止他人散播與公眾健康無關的患者個人信息。此時應當將患者個人信息區別對待,只公布與社會公眾有關的信息,具體應以不公布該信息是否能夠影響到公眾健康為劃分標準?分別由衛生部及該區域內衛生行政部門自行決定。若不公布該信息,對公眾不會產生任何健康方面的影響,則不公布,反之亦然。以不公布為原則,公布為例外。
與此同時,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聯合新聞媒體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途徑向社會公眾宣傳健康衛生知識,提高公民健康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Z].2020.5.28.
[2]王利明.人格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343頁。
[3]孫毅,郎慶斌,楊莉.[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12-16頁。
[4]王利明.人格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344頁。
[5]謝遠揚.個人信息的司法保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第20頁。
[6]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2%A3%E8%80%85/5885407?fr=aladdin#1.時間:2021年5月15日。
[7]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2%A3%E8%80%85/5885407?fr=a laddin#1.時間:2021年5月15日。
[8]齊愛民.電子病歷與患者個人醫療信息的法律保護[J].社會科學家,2007年9月第5期。
[9]楊瑩.論我國患者醫療信息刑法保護的完善[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
[10]蔡宏偉,龔賽紅.患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述評[J].醫學與哲學,2017年5月第38卷第5A期.
[11]王利明.人格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350頁。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Z].2020.5.28.
[13]王利明.人格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349頁。
[14]蘇成雪.傳媒與公民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7頁。
[15]王利明.人格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185頁。
[16]楊立新.人格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第368頁。
[17]孫若軍.身份權與人格權沖突的法律問題研究--以婚姻關系為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第134頁。
[18]于麗君,闞 凱,李星楠,劉姝琪.艾滋病患者侵害其配偶民事權利探究[J].醫學與社會,2020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19]https://www.itslaw.com/detail?initialization=%7B%22category%22%3A%22CASE%22%2C%22id%22%3A%2264ee99fb-8475-4422-81f7-f3cfabf66854%22%2C%22anchor%22%3Anull%2C%22detailKeyWords%22%3A%5B%22%E8%89%BE%E6%BB%8B%E7%97%85%22%5D%7D#content_null,無訟案例,2019年04月16日。
[20]解晉偉.以“權利位階”為基礎解決權利沖突優先保障問題試探[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20年第5期。
[2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BA%E5%88%B6%E5%A9%9A%E6%A3%80%E5%88%B6%E5%BA%A6/12508833?fr=aladdin.
作者簡介:王雨聰,女,漢,河南濮陽,新疆財經大學,本科,在校研究生,410901199511121561,法學。指導老師:阿依加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