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淑云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穩定、健康、和諧已成為國內生產建設的最高指導思想。與此同時,我國政府還加強了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轉型升級的改革和完善。作為承擔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機構,在服務職能需要轉變、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加強單位自身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從實際工作來看,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和折舊財務處理方面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不僅會直接影響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而且會嚴重影響整個單位的整體管理和業務發展。
關鍵詞:新準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處理
導言:為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財 政部在《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基礎上制定了 《政府會計準則第 3 號――固定資產》。《政府會計準 則第 3 號――固定資產》在規范固定資產確認、計量和 相關信息的披露上有很多創新和變化,準確理解和把 握這些變化,是實務工作中正確進行固定資產會計核 算的關鍵。本文從固定資產確認和固定資產計量兩個 方面,闡述《政府會計準則第 3 號――固定資產》的創 新給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處理帶來的變化。
1優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及折舊財務處理的重要性
固定資產作為事業單位業務發展和有效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最重要的物質保障,在管理上理應得到更多的重視和重視。但是,長期以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整體質量不高,資產管理與資金管理之間沒有有效的平衡。資本高于資產的現象非常普遍。同時,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管理重點大多偏重于對購置環節的控制和監督,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及其經濟價值增長的重視明顯不足。加強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特別是優化資產折舊的財務處理,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單位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而且對于提高各項工作的質量和履行社會職能的水平也具有突出的意義。首先,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財務處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是積極順應社會生產力提高和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舉措。因為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更多高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升級速度加快,固定資產無形損失加劇。鑒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非營利性,只有不斷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優化固定資產折舊的財務處理方法,才能使固定資產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最大化,降低固定資產管理成本,優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模式,通過提高管理效率獲得更多的管理效益,保持單位健康、可持續的建設和發展。其次,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屬于國有資產,事業單位有資產使用權和資產管理義務。隨著固定資產需求的激增和資產消耗的加劇,資產管理不善不僅會影響單位自身,還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一方面,它危及國有資產的安全,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它將直接影響固定資產會計數據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進而影響和阻礙我國整體資產管理體系的科學建設。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優化固定資產折舊財務處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2政府會計準則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影響
事業單位繼續以收付實現制為記賬基礎,已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方面不能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本,不利于資產管理;另一方面,會計準則體系不規范、不統一,事業單位難以提供完整、準確的政府財務報告。自《政府會計準則》實施以來,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發生了重大變化。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建立了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適當分離、相互銜接的會計制度。
2.1政府會計準則實施有利于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狀況
《政府會計準則》的實施有利于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率。資產的保值增值率是借助單位年末與年初凈資產表示的運營參數來真實反映單位資本的安全狀況與資本效益。新準則實施后,固定資產折舊對固定資產的影響能夠從資產負債表上顯現出來,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資產負債表所列示的固定資產增減變化對固定資產保值增值情況進行判斷,從而反映出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日常管理、運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2.2政府會計準則實施有利于單位績效考核
《政府會計準則》實施后,事業單位按權責發生制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降低事業單位列示的固定資產凈值和保值增值率。這一變化對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對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績效考核。固定資產折舊降低固定資產凈值,使單位在維修、修理甚至租賃固定資產時需要充分考慮成本,避免維護、維修、租賃成本高,增加單位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衡量各部門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評價指標,勢必影響事業單位領導和員工的績效評價;同時,這一轉型也將促進事業單位積極創新,結合自身特點盤活資產,使其獲得更高的使用價值。
2.3政府會計準則實施有利于提升單位管理水平
《政府會計準則》實施后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以減少固定資產凈值和事業單位列示的保值增值率。這一變化對公共機構的績效考核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對公共機構主要負責人的績效考核。固定資產折舊降低固定資產凈值,使單位在修理、修理甚至租賃固定資產時需要充分考慮成本,避免高維護、維修和租賃成本,增加單位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衡量各部門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評價指標,勢必影響事業單位領導和員工的績效評價;同時,這一轉型也將促進機構積極創新,結合自身特點盤活資產,使其獲得更高的使用價值。
3新準則下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變化
《政府會計準則第 3 號――固定資產》要求行政事 業單位要按月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且在固定資產 計提折舊的范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固定資產折舊計 提時點等方面作了補充或調整。3.1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范圍(1)新準則要求對以暫估方式入賬的固定資產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同時規定,以暫估方式入賬的固定資產,在確定其實際成本后,不需要調整原計提的折舊。(2)在新準則中增加了不需要折舊的固定資產。除賬面、檔案、文物陳列、動植物和固定資產以名義金額計量不需要折舊外,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不需要折舊。3.2固定資產折舊年限2017年頒布的《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使用指南》制定了《政府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詳細規定了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制定了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確定標準。在固定資產的存貨利潤、自由轉讓、捐贈、置換等固定資產中,在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時,還需要考慮資產的新舊程度,并根據其剩余使用年限計算和收回折舊。3.3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采用新準則。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的規定與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存在重大差異。根據新準則的要求,增加的固定資產,從增加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對于減少的固定資產,從減少當月起不計提折舊。例:某事業單位無償調入設備1臺,無償調出方賬面原值150000元,該設備屬于機械設備,原折舊年限為10年,設備已使用3年,已提折舊45000元,該項設備經綜合評估,尚可使用5年,設備調入時發生運輸費12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設備無需安裝,直接交付使用。設備的初始入賬成本=15000045000+1200=106200(元)計提設備當月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如下:財務會計:借:業務活動費用1770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1770預算會計不作分錄。按照新準則的規定,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在計提 折舊時要考慮新舊程度,按照尚可使用的年限計提折 舊,因此這筆經濟業務中無償調入的這臺設備應按 5 年 時間來計提折舊,并且要從調入設備的當月開始計提 折舊。
結束語
本文從固定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兩個方面分析和總結了新準則實施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變化。通過以上總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新準則對固定資產會計的要求,希望能為實際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財政部令第 78 號).
2.《政府會計準則第 3 號――固定資產》(財會 〔2016〕12 號).
3.《財政部會計司就印發〈政府會計準則第 1 號―― 存貨〉等 4 項具體準則答記者問》,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