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勝
九華古十景
天臺曉日一輪紅,云海蓮峰仙境中。
九子泉聲飛世外,五溪山色畫行宮。
舒潭印月舒姑水,天柱尋蹤天竺松。
積雪平岡無限極,桃巖飛瀑有涯窮。
東巖長宴慈悲在,祖寺幽聲惡念終。
開泰靈山翠微秀,蕓蕓香火復身躬。
(一)天臺曉日
如此多嬌造化工,蒼松共賞與霞融。
連波云海緣空里,蕩氣峰林佛界中。
潑墨揮毫了凡念,落鵬展翅蓄神功。
身輕捧日新光出,萬壑無爭丹頂紅。
(二)桃巖瀑布
道士留芳桃色飛,空蒙攜霧九華霏。
佛城幽谷花無慮,山寺紫藤香有機。
季季飛流驅俗氣,天天瀑影應春輝。
緣來人去難如意,了卻浮塵伴燕歸。
(三)舒潭印月
白云峽谷翠蓋浮,一片杜鵑蘭草秋。
春雨龍王騰浪涌,夏風舒子錦鱗游。
水光沉璧三潭月,山色垂簾九塔樓。
緣遇長虹佛光近,千年影動未名流。
(四)九子泉聲
余暉橫淺聽泉流,未醒先聲樓外樓。
水碧影長言古事,月明景異發今憂。
鸞音若夢九華客,酒色穿腸一碗愁。
欲賞四時環宇下,天高地佑少蜉蝣。
(五)蓮峰云海
云山變幻九重華,瑤海泛舟賞佛花。
甘露常滋峰壑秀,佛光余照正人斜。
清風紅日扶桑出,浩氣藍天下界遮。
一片茫茫無路退,初心堅守善為涯。
(六)平岡積雪
長壑堆平看雪姿,閔園云頂玉花奇。
高峰論劍著功力,狹路逢冰化羽慈。
萬萬紅塵心有染,千千素裹眼無欺。
寒風隨暮侵巖白,相伴尋常多少癡。
(七)東巖宴坐
地藏修行一襲裟,孤松伴影鶴音遐。
東峰宴坐連云路,西壑聽禪通佛涯。
天道靈山歸鳥宿,山巔寺外裊煙加。
蒼臺遺跡迎香客,忽感靈光照萬家。
(八)天柱仙跡
一柱擎天氣勢來,登峰造極九重開。
晨光驚影孤鷹去,暮色盈空五老回。
舉手投緣求彼岸,躬身聽道入仙臺。
云帆佛指浮槎路,嶺外余霞何必裁。
(九)化城晚鐘
朝霞新日映山紅,祖寺梵音勸世功。
蓮綻靈山能潔雨,緣因卉竹可清風。
浮塵易入凡心里,飛雪難冰戾氣叢。
夜夜鐘聲傳佛意,醒來明月照今松。
(十)五溪山色
何方凈土客難眠,兩岸春秋載滿船。
正是江南五溪水,卻非佛地九華蓮。
浮光星火月虧色,掠影云煙香積緣。
道是人間無數景,望華亭外再無仙。
九華十景古傳今,步月聽禪風里吟。
常贊家鄉好山水,多書勝地潔身心。
天下云山多客至,九華佛景眾仙尋。
當行氣節紅塵事,自得靈山綠佑林。
(一)休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終于站在“靜止”的平面上
讓風雕琢起伏的凹凸
一切都在春曉的鳥鳴聲中蘇醒
從前的模樣,連孩子都在睡眠中夢出五彩
超越的現在從長高和脫胎開始
一切似乎都在蛻變,一切似乎都在為今天貯備
人躺在木床上,緩緩的歸宿
哪怕一個毫米厚度的曙光植綠
也需要積淀,如河灣的沙灘
等候春雨
(二)養
山好水好
一切豐腴發胖的滋潤
一個鄉村,一個小鎮
需要夏日的涵養
如果認為夏天是赤裸的盤剝
那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
不加思考的回答,玷污了這個季節的靈氣
逼人的熱浪讓夜幕下的途徑
縱橫捭闔,成熟于半透
使自然的交流不止步于故鄉的那條河岸
這需要善待和定力
不要急著去做摘星手
不要急著解釋
(三)生
都說秋天的果實累累
從大年初一的鞭炮聲中,就已經盼望在路上
等立秋的風吹起,葉落下
那就是熟透,也是“生”了
路過,我看見背對著的剛好是春天
背影,這也符合陰陽規律
春天,此時在陰處,秋在明處
看人看事
常常那瞬間的結論脫口而出
悲劇一個平方,一個方寸的遐想
骨子里的繁衍
在落地的那一刻注定難以活埋
核,即是種子
(四)息
其實說忍辱負重未必不可
衣服破了,頭發稀疏或光禿禿
還要受北風數落
那點憐憫,被雪和冰借走
一半的時間把尊嚴埋在土壤中
等破土的芽還有神話
借與被借
就算是一碗茶水搞定的府城
那也是預支的帶利息的
一樣的月光,在冬夜格外野
如霜,付給大地,沒有代收的廉潔
曬干,通往春天的盤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