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劉書涵
在舞劇的選材上要嚴謹,選材是舞劇創作的第一道工序。它的意義、效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注重“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要求。一部好的舞劇作品,關鍵要看三點:一是選材,確定了選材就等于確定了舞劇的方向;二是立意,明確了立意也就確定了作品的高度;三是藝術處理,經過藝術的手法加工處理后也就確定了作品深度。只要將上述三點做到極致,舞劇就成功了一半。其以舞蹈的形式復刻了當時最真實的“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情節,并加入了藝術化手法,在選材的成功之上進行了二度升華。
選材要做到“用心去選,有感而發”,選擇能讓編導怦然心動的事物,自身可感受到獨特且新穎的東西去立意,要確保具備現實、真實的要素;選取埋藏在你心底許久的事件,讓自己一想起就能震撼人心,在編排時不必重復生活,適當地嫁接,保留生活中感動的部分即可,適當地編排改變劇情。抓住這種感覺再往深處挖掘并加以藝術的處理,就能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佳作。此外,還要做到根據戲劇的要求來選取題材,要做到有戲核,有可舞性,換言之則是舞劇中的沖突、動作和情感。如《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國民黨女特務與共產黨情報組織員的沖突,這也印證了在一場舞劇中事件不用繁雜多樣化,做到單一準確地傳達感情,才是最好的舞劇形成的基礎。在大環境中,講述小事件,并將該事件挖掘深透。
時空和空間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基本存在方式,盡管兩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彼此卻是互相依存的,無法從實際上將其分割開。電影理論家格·巴·查希里說:“時間仿佛是以一種潛在的意識形態存在于一切空間展開的結構之中。”也就驗證了時間和空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1.以“預序”為伏筆展開敘事脈絡
“預序”的使用在舞蹈作品中是并不常見的,一部舞蹈作品大致在6 分鐘到10 分鐘,這就意味著不能進行充足的劇情敘事,所以預序的使用度不是很高。但這種使用手法在舞劇中卻是極受歡迎的,長達一小時至兩小時的敘事舞劇,想讓觀眾能夠理解舞劇內容,觀看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這種設伏的“預序”方法就能精準地做到。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預序的時序手法作為整個舞劇的敘事開場,以較短的篇幅——序,講述了舞蹈的大致劇情,給人以影視作品中“劇透”的感覺。
2.以“時間倒錯”為手段促發劇情轉變
“時間倒錯”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本進行的正序時間打斷,也就是說“非線性”的時間。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多次運用了內倒錯中的補充倒錯,填補敘事內容的空白,通過燈圈和回憶空間展現補充內容。
舞劇(1:20:46~1:26:14)長達6 分鐘的補充敘事。舞臺表演為夫妻二人坐在地面靠著床邊進入“停頓”時間,光圈降落在后方的床上,夫妻兩人目視前方,光圈不斷地轉換,如同電影一般,一點一點地講述二人過去的事情,從相識的羞澀到日常的生活,再到丈夫受傷,妻子心疼為丈夫上藥,隨著二人在舞臺的調度,分別到達不同的光圈位置進行“補充倒錯”,同時也形成了“虛實空間”。這種“時間倒錯”的手法,往往是為劇情即將發生轉變而服務的,起到推進舞劇下一波高潮的關鍵作用。
3.以“疊時空敘事”為懸念推動劇情發展
“疊時空敘事”顧名思義就是重疊時空敘事,與“平行空間”相似卻又有著不同。相似的是:兩個空間是具有一定聯系的,卻又不屬于一個時空的敘事結構。不同的是:“平行空間”是將舞臺劃分為二,故事是并置在一起的?!隘B時空敘事”則是更加富有彈性,可以隨意穿插、交織敘事劇情,可以雙疊也可以三疊,在“疊時空敘事”時還可以起到動靜對比的呼應效果。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52 分~53 分),進行了國民黨女特務、共產黨情報組織員和國民黨頭目的三重疊時空對比,前兩者的動與后者的靜形成了強烈對比,同時也起到了突出舞劇中心思想表達的作用。再如(1:36~1:38),妻子乘坐國民黨特務拉的黃包車,最終發現特務的身份并開槍將其打死,與丈夫尋找情報(虛實空間)發現米尺中的字條(國民黨長江江防計劃萬萬火急 珍重),形成了鮮明的劇情尖銳化對比。
1.以“虛實空間”為手法豐富劇情層次
“虛實空間”從字面就能解讀出虛幻和真實的意思,是由現實空間與心理空間兩個部分所組成的?,F實空間主要承載著人物的外在行為,心理空間則是人物的內在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虛實對比下所產生的效果,能使人物的情感更具鮮明性,劇情更有層次感。
在舞劇中“虛實空間”的構成,多是主人公主觀性的表達,群舞人員為虛,主人公為實。群舞人員的動作設計服務于主人公心理時空的情感表達。再如舞劇中紅色圍脖引導進入的“虛實時空”表現為:停頓—光圈消失—轉換光圈。
2.以“交錯空間”為連接交織敘事線路
“交錯空間”與時間倒錯運用手法一致,時空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一體。
舞蹈是通過身體動作進行的表演藝術,“動作”是舞蹈的靈魂。在敘事性舞劇中,“動作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馬車師傅——路勇(中共華東局情報組聯絡員)的動作設計便是高度提煉了“記錄片”中的人物特性。如壓帽、傳情報、拉車等細節的動作處理,就能讓觀者清楚他是什么樣的人物。再如國民黨保密局女特務的動作設計,便著重突出了她陰暗邪惡的人物特性,如抽煙、指槍、笑容等。筆者認為在舞劇“動作設計”的創作中,應充分深刻挖掘人物特性,再加以開發編創,要注意人物特性的細節,并升華提煉于舞劇之中,以達到舞劇“二度創作”的效果。
隊形的調度運用在舞劇中能起到豐富作品層次、深化舞劇主題思想的作用。通過舞臺調度形成舞臺焦點的視覺呈現,強調突出舞劇中的重要情節,形成視覺壓迫感的效果。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當道具“門”緩緩打開時,三角隊形的群舞映入觀眾眼簾,形成一種強大的視覺沖擊,由此這一幕也成了舞劇的經典片段,被網友評價:“沒看懂諜戰內涵,但是美??!”展現“美”就是該舞段的敘事內容。舞劇通過精心設計的隊形調度以及道具、動靜對比等技法,達到了讓人銘記“美”的舞段的效果。
“燈光”對舞蹈視覺的呈現以及對舞劇的效果起到了視覺沖擊、意境化、渲染氛圍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場合中使用不同的燈光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情感體驗上加入燈光也會更加有代入感。
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場景的運用,在黑白環境暈染下達到觸人心弦的震撼效果,同時黑白燈光營造的場景氛圍是邪惡黑暗力量壓制正義的暗喻表達。舞美設計的場景與故事內容的主旨有著深刻的關聯,往往一部作品的內核也顯現在場景之中。
在舞劇中多以四種燈色呈現,分別是白色、藍白色、暖黃色、紅色。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情感:白色代表著嚴肅、冰冷和壞人的意味;藍白色則更上一層,代表著邪惡與看不見黑暗和危機感的意味;暖黃色代表著幸福、溫馨和輕松愉快的氛圍;紅色則代表著死亡。如舞劇中通過“轉身”的動作,轉變敘事情緒,由輕松的黃色燈光隨著轉身的瞬間變換為藍白色尖銳緊張的氛圍。
1.渲染氛圍
道具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使用的頻率是極高的,它通常是配合燈光和人物心理空間的表達,從而起到了渲染氛圍的功效。道具(門)、燈光、心理空間的組合方式在舞劇中多次出現,此處道具(門)服務人物,開鎖出門的心理活動狀態,起到了服務敘事情節的作用。再如服裝、道具、日常生活的動作的提煉,講述了民國時期日常的生活狀態,也起到了渲染氛圍的作用。舞劇中情報信、量衣的米尺和紅圍巾等還起到了烘托舞蹈主題的作用。
2.塑造人物形象
道具蒲扇的使用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構成了極美的舞段,長達7 分鐘的女子蒲扇舞段一度引起了強烈的“粉絲”效應。編導選取了小巧的蒲扇和小板凳的道具勾勒出柔美的女子形象,小巧的道具在舞劇表演中可以靈活多變,便于發展舞蹈動作,起到了動作延伸和塑造形象的關鍵作用。如遮臉、轉扇、搖扇等動作起到了塑造柔美的女子形象的作用,再如踩在板凳上腋下放扇、抬腿的動作起到了延伸動作線條的作用。舞劇中黃包車師傅的道具(黃包車)、夫妻關系(床)、國民黨特務(槍)、照相師傅(相機)、舞女(高檔沙發)等道具的使用都起到了高度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道具的完美使用是服務于敘事劇情的,并能更好地促進情節發展,綻放舞蹈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