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余 強 左曉軍
從宜賓主城區出發,往大溪口方向,隨后沿宜長旅游公路往長寧方向行駛,按路旁高橋竹村指示牌指示方向,便來到了這個“十一月的小村”?!妒辉碌男〈濉愤@首詩是林徽因在李莊所作,描述出了如那淡泊的天、映紅的葉、疏離的霧、轉折的山路、寥寥的青煙、竹圍的茅屋、灶火的聲響、林中的歌唱、吃草的牛羊等諸多令人神往的迷人細節。而高橋竹村,正是用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來呈現這個寧靜安逸的地方。


99步愛情長廊
2018年以前,宜賓市翠屏區高橋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村民收入全靠傳統的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更是一個無集體經濟收入的空心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鎮、村兩級多次調研分析并認真征求村民意見后,確立了在保持原有自然生態的基礎上,通過培育竹資源、打造竹風景、挖掘竹文化,發展竹旅游的特色發展路子。
在總體規劃中,高橋村以“中國李莊·竹村高橋”為主題,按照“維持原生態、留下原住民、使用原材料、保留原建筑、優化原產業”的理念,以文化為神,以自然為魂,以竹為韻,以鄉村振興為終極目標,將傳承文化、遵循自然、發展產業和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到一起,根據林徽因《十一月的小村》描寫的意境,以竹基地、竹庭院、竹游道、竹建筑、竹工藝、竹加工、竹博覽、竹文化、竹民宿、竹餐飲“十個竹”為基礎,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國際樹屋營


房車營地

竹木樹屋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翠屏區高橋村通過發展竹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增收致富幸福路。
結合地理條件,高橋村在保留原有竹林品種和規模的基礎上,引進種植了33個竹新品種,規劃建設了3000畝現代竹林基地和竹林廊道。同時,高標準建設了1000畝的高產早產苦竹示范基地,實現村民每畝竹林年收入20000元以上,真正達到了幫助老百姓通過發展竹產業,在家門口就能夠增收致富,改變空心村和中青年人傾巢而出的現狀。
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入了藤藤菜竹特色餐廳、宜賓首個房車營地、3個竹藝術特色主題民宿、竹創意花卉培訓工作室、宜賓攝影協會“玩攝部落”攝影基地、2個親子教育培訓基地以及高橋竹村特色竹酒、竹茶、竹編和竹食品展示中心等業態;設立竹建筑大師工作室、竹編大師工作室和竹創意技能大師工作室及大學生實踐創作基地,在傳播竹文化、竹技藝的同時,為高橋竹村帶來了人流、客流和現金流,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的高橋竹村,以“人文高橋 竹旅共生”為主題,把竹基地、竹庭院、竹游道、竹建筑、竹工藝、竹加工、竹博覽、竹文化、竹民宿、竹餐飲匯聚一起,向社會提供商學游、研學游、團建拓展、竹編體驗、親子采摘、閱讀品茗、兒童游樂、住宿露營、餐飲休閑、垂釣健身等服務項目。通過田園景觀化、農事趣味化、農副產品加工場景化打造成了一個看得到山,望得見水,記得住水鄉愁的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村。
為吸引城里人到高橋村參觀旅游,增加當地就業機會,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在原有自然原生態鄉村風貌基礎上,新建雨霖亭等多個純竹結構建筑、大師工作室,實施農房風貌改造、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道路改造等,打造竹景觀,使竹林真正成為美麗鄉村的竹林風景線。別具匠心的二十四節氣竹景觀長廊,栽植了24種竹子,每種竹子都代表不同的季節變化,更印證著人生的成長與不斷變化,通過這種景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做人做事,幫助人們形成如同竹子般堅韌正直的性格。同時,通過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等方式提升知名度,預計每年可吸引游客25萬人左右。并通過線上活動對高橋竹村農特產品、工藝制品等進行銷售,預計年綜合產值2000萬元以上,帶動核心區農戶100余戶就近就地發展,年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
習總書記說過,四川是產竹大省,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發揮好蜀南竹海等優勢,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翠屏區正是抓住了這一句話的關鍵和核心,讓竹林成為美麗風景的同時,更讓老百姓從竹產業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從而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